29条公共素养 | 带一个有家教的孩子出门
这是坚持原创的童书妈妈第327篇分享
在新浪微博@童书妈妈三川玲也找得到我
古人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眼下的中国却并非如此。如今中国社会越富裕,消费力越来越强,但常常给人“富而不贵”的印象。
他们不排队,争先恐后;他们在博物馆美术馆大声喧哗;他们在凯旋门大声议论“香榭丽舍也不过如此”;他们听任小孩在外国地铁车厢里面拉屎;对机场工作人员呼来喝去,花了钱就好象就是大爷;在爱琴海的邮轮上,所有的外国孩子都安安静静看书聊天,独独中国孩子不停去买冰淇淋蛋糕(好像永远都吃不饱),而最后又剩一大堆在桌子上不收拾……每逢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同胞都特别尴尬;我也常常在网上看见有人问:这些人的父母难道都没有教过他们吗?他们的家教去哪里了?
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从美国回国定居,她的儿子是百分百中国人,在美国出生长大,现在北京一个国际学校读书。我的朋友说,学校里的孩子有些是在中国长大的,有些是在国外长大的,虽然都是中国人的面孔,但不用开口说话,她就分得出哪些是前者,哪些是后者。“比如,经过一个大门,如果打开大门,让别人先走,自己最后走的孩子,一般是在国外生活的时间比较长的。”
我把这个事例讲给其他人听时,很多人大约是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做到,都沉默不语。有人跟我说,这些做法,其实从来没有人来教我们,学校的思想品德,教的都是扶老太太过马路;我们的父母辈只教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竞争过别人,要当公务员,没有人教我们这些。
世界越来越融合,人们之间互相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可以说,未来的世界,必然将是一个跨越国界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不应该因为贫富强弱、疆域大小、文化习俗等等而遭受不同的礼遇。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种最为基本的交往方式。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学习,如何从人性最为基础的地方,尊重别人,也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我们可以语言不同,我们可以文化不同,我们可以有不一样的肤色和传统,但是,无论我们生在哪里,最终都要成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都要拥有最基本的公共素养。这些,是可以统一的。
这的确是我们孩子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教养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公共素质,也是我们家长最应该进行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未来国民素质的一部分。
今天,我试着把这些我们从来没有系统教过的东西整理出来了29条,与大家分享。当然我也真诚地欢迎各位来补充,补充得越完善越好。
希望新一代的中国孩子在我们手里长大后,不会有人再说:你父母是怎么教你的!你有没有家教!你们中国人怎么这个素质!
这29条公共素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做人的底限,也是行为规范的全世界都通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任何行为,以不影响他人为基本准则,这是对人的起码要求;第二部分是自我形象,谈孩子们的穿衣吃饭等行为礼仪;第三部分是“落落大方,与人为善”,这是绅士淑女的一部分,做到这些,需要孩子们付出更多额外的努力,但这些努力和付出,会让我们的世界温暖而美好。
*
不影响他人权利为底限原则
以上这些公共场所,皆不能大声喧哗;遇到有人要讲给较远处的朋友,请悄悄跟上朋友后小声地讲,不能喊话。当然,不管是大人小孩,都不应该跑来跑去。原因无他,会影响他人。
有些场馆可以拍照,有些不可以,这需要看每个馆的规定。有些馆有些展品热烈欢迎拍照,可以让作品流传得更远;有些不能拍照,一般是两类原因,一是照相对展品有损害;二是保密之用。对展品能否拍照的权利在展览方手里,而不是观众手里,所以最好遵守规则,把时间用在好好欣赏展品上,而不是能不能拍照上。
香港地铁进站时,会有大幅的标语写“进入地铁忍忍口”,不要在地铁里面吃东西。为什么呢?你可以想象一下拥挤的地铁车厢里面有人吃大葱包子、榴莲时候,其他人的感受,真是逃无可逃。饮料油汁泼洒弄脏地面或椅子,食物渣渣嵌入地缝,都会加速公共设施老化丑化。在一个油渍斑斑的车厢里面,除了自己的感受不好之外,任何人都会觉得这个城市的市民素质低下。除了地铁车厢,公交车厢,电话亭,电梯间这些密闭空间都最好不要喝饮料和进食。只要家长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忍,并做好示范,孩子们都能忍住的。
在国外,如医生、理发师等,口气会冲着别人的职业,是严格规定,吃大蒜大葱等有气味的食物之后,不能上岗。必须清洗干净口腔,最好嚼一嚼口香糖,或者喷喷清新的口气的喷雾。即便没有吃有气味的食物,也尽量错开自己的口气喷到别人口鼻方向。相信除了自家婴儿的口气,没有人喜欢闻别人的口气。
看电影有些小孩子会不由自主站起来,如果前排的人站起来,后排的人肯定看不到,也只好站起来;有些小孩故意去挡放映的光线,在屏幕上留下自己调皮的身影,这在电影结束时候可以玩一玩,中间放映过程这样做就太影响他人了。
也常常有人在观影的时候大声评论、剧透,无论说得如何高明,都让人不但不佩服聪明,而且心生厌烦。
当然,应该将手机等物品开静音,不要接打电话。
以上种种,为什么不能做,皆因为会影响他人。
很多人觉得别人太“敏感”,其实是自己太“粗暴”。有很多人有很强的“分享”欲望,在飞机上、火车上、银行里,甚至道路上,旁若无人地播放分贝明显会影响到别人的音频和视频。他们不仅认识不到这个行为是在干扰和影响别人,反而会为此感觉到骄傲,觉得这是一种有能力、有本事的行为。殊不知,这种行为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粗俗。
有一次,在飞机的廊桥上,大家排队上飞机,一位衣着时髦的20岁左右的小伙子,连挤带扛地插队,甚至把一位老人家都快挤倒了。我想了很久,他究竟在抢什么,飞机的座位是固定的,已经要进入机舱,也不存在上不去的可能,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先放置行李了。但是,这值得他去插队吗?
我觉得,很多人什么都抢,已经成为“无意识”的行为了。我甚至看到过,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过马路,一边教导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一边在闯红灯,更为夸张的是,在走到路中间的时候,绿灯才亮,她就说,“喏,你看,这就是绿灯行”。
也许没说什么不好的内容,但偷偷说话的行为举止难免会让别人产生背后议论的误会。而且,我相信任何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听到一个陌生人的情感、生活细节,都会感到尴尬的。
现在很多孩子出门做客,不管对方如何友好,总是一脸冷漠地沉浸在手机游戏上,这没有大声喧哗那么显得没有家教,但对人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如果有实在要接的电话,最好跟对方说对不起,离席到走道等地去接听。当然,故意要当着别人打电话高谈阔论的除外。比如说,有人就在公交车上大声地打电话:我正打的往你那奔呢!
关于抖腿的习惯,已经有很多的吐槽了。一个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哪怕是下意识的行为,都是一个不成熟的表现。其实,就像长途航班上不可以抽烟一样,没有什么是不能抑制的,关键是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多强。
*
清洁得体的自我形象
这些行为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要在恰当的地方去做。我们经常说,文明的程度,其中就包含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你自己不保护自己的隐私,其实就是在侵犯别人的隐私。
意大利曾经为是否在食物中加蒜,进行过全民的讨论。一些人认为这是意大利美食的传统,不能改变;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已经成为公共空间的一大困扰,必须改变。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当你觉得这种行为会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的时候,你自然就会主动去改变了。
网上有个调皮的说法,说对某人无感,不在乎在他面前的形象——“你都不值得我洗头发”。如果你和孩子是在乎自我形象的,头发在油腻前洗净,衣物干净整洁,会给自己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分。我女儿有一个大乐趣是收拾自己的房间,她说,整整齐齐的感觉谁都爱。干净整齐比时髦的发型,昂贵的当季服装更让自己的形象加分,道理便是如此。
我们经常在名山大川看见不畏艰险,穿高跟鞋登山的女子,美艳则美艳,但总在心里升起一股“乡巴佬”没有见过世面的感叹;我们也看见一些女童在登山野足的时候也穿着公主裙,那是显然不懂真正的公主是怎么样的,建议看一本书《千万不要当公主》;在正式的场合,如孩子的毕业礼,婚礼、party、茶席上,会看见有人穿运动服,甚至热裤,让主人家觉得不受尊重,自己也会发现“我不属于这里”。
我经常听见一些父母称自己的孩子为小公主小王子,也常常一掷千金为孩子购买衣服,但我觉得,在昂贵的服饰和得体的服饰之间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后者,而后者并不意味着昂贵。如果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精神气质,能够尊重各种场合的衣服还是应该有的。举小孩为例,有适合活动的日常服装、有运动装,有正装,尤其是款式经典的小黑皮鞋——这会令孩子显得非常得体。
经济不允许,只准备日常服装、运动装即可,中国的小孩子需要穿正装的场合不多,实在需要了再购置也不迟。但一定要干净整洁。
老人家都喜欢给孩子买大两三个号的衣服,学校的校服也是出于节约的原因让孩子们穿得松松垮垮。服装会影响人的心情和举止,我们常常在松松垮垮的服装里面看见孩子们叛逆的神情,有些匪气的举止,源于他们不被尊重。
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儿童穿合身的衣服。这对于孩子的精神健康,和我们国民的风貌非常有关系。
我实在不明白,有很多机构,甚至是家长,以把孩子成人化为噱头,为荣耀,为乐趣。比如,让未成年的女童,打扮的性感妖娆,化着浓妆,跳着艳舞,进行公众的表演。
这种行为我认为已经不仅仅是风俗习惯的问题,而应该是触及法律的行为了。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保护孩子的意识,要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做到,不要为一些暂时的名利所诱惑。
得体整洁才会衬托孩子的精神气质,卡通形象和流行会使孩子轻易崇拜偶像丧失自我。偶一为之,未尝不可,但不要太为之着迷。
*
落落大方,与人为善
这条的重点是对方收到了你的招呼,不管是用肢体语言,还是微笑,还是眼神。现在很多学校训练孩子问候他人,鞠躬、大声喊早上好都很明显,但小朋友表情麻木冷漠,显然是没有走心的。
谢谢要在对方心理预期的时间内说出来,大约是三秒钟。谢谢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最好具体到谢谢某人,谢谢某事。
孩子做一些不花钱的小事,会让他显得很高贵。吃饭的时候,看到别人正在夹菜,不要自己去转动转盘。开门的时候,扶住门让别人先走,关门的时候轻手轻脚,让门自然滑回原位。
如果站在电梯按键附近,乐意为别人按楼层键;拿着大件物品的人出电梯时,为对方按开门键,等对方安全离开再按关门键。留出正对电梯门口的位置为后来者。
让孩子体会到,如果自己有急事而前面有人阻挡的心情。给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有时候,在机场的电梯上,我看到西装革履的两个男性,占据了整个的通道,在高谈阔论地谈生意。我就会想,他们公司做的产品,一定是不会考量到顾客的感受的吧。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会让包括你的孩子在内的所有人觉得世界很美好。
有很多时候,看似吃亏的行为,其实没吃什么亏,看似占便宜的地方,也没占什么便宜。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些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愉悦的事情呢?
第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最忌讳的就是当着主人的面评论:“你家好小哦!”、“都没有电梯!”……这样的话会让主人十分尴尬。
很多人会说这是因为孩子“童言无忌”,口无遮拦,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孩子缺乏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宽容的心态。对于一个孩子,学会宽容的能力,往往要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不同的,如果只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那么,你就会收获很多的敌意。反之,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欣赏别人的不同,那么,你收获的将是友谊和帮助。
那么,进入别人家,我们就只能说假话了吗?当然不是,哪有一个一无是处的家,学会去发现别人家的优点,并恰当地赞美:“你家有很多书哦”或者“我喜欢你家窗帘的图案”或是“你家的花很漂亮!”,都是适当的赞美。
婚礼上经常会发生伴娘比新娘还美艳动人引人注目的尴尬事,撇开砸场子的情况,很多人的喧宾夺主是无心之举。我最听不得有些家长要培养自己的女儿当公主,要高贵,要当女王,要做领袖,要霸气。这些孩子在公共的活动中经常垄断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其他孩子晾到一边去。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并没有对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反而当不了女王和领袖。
我喜欢一篇文章《我就是那个在路边鼓掌的人》,保持自己的实力,愿意让机会给别人展现,胜利者有胜利者的风度,失败者有失败者的风度,这才是有修养有内涵的表现。
某某家离婚了,某某人开车撞了墙了,某某小朋友数学考了个零分……这些坏消息都很刺激,但让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做坏消息的传递者,尤其不要做“让当事人第一次得知消息”的那个人。
为什么?没有人会喜欢带坏消息来的人,而且是总是带坏消息来的人。尽管这些坏消息都是真的。而一个总是关注坏消息的人,大家可以想象其八卦的嘴脸,乌鸦的嘴巴……那副幸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样子,无论如何,都不会显得有教养有家教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甚至怪癖,如果你在自己家里吃饭,想怎样就怎样,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公众场合,如果你没有事先告知,比如别人请你吃牛排,而你其实不吃牛肉,一定要提前知会。那么,在通常的状况下,其实是可以很得体地应对的。否则,那种主人刚倒了一杯果汁,就大声声明,“不是100%的果汁我从来都不喝”,刚上了一道鸭肉,就发表“禽类的肉很多都带着病菌”,这样的举止,已经远远超出了尊重个人口味的范畴了。
我做记者的时候有一年去意大利出差,同行的一位女记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把接待的主人家折腾得团团转。后来有一天,这位女记者抱病不能参加吃饭,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轻松自在,那顿吃得特别轻松、氛围特别好,特别香。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请我去她家吃火锅,大家都高兴地吃涮羊肉,她帮我们倒酒递杯碟之类,一直都没怎么吃。直到磨菇肉丸下锅时,她才开动了,我们一众客人才想起来她是不吃羊肉的。不由更是感谢她对我们的体贴照顾。
对比这两位女士的做法,家长应该知道怎么做会让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的方法了。
可惜很多时候,还没有上菜开席,就听见家长纷纷大喊,我的孩子一定要吃蒸鸡蛋,我的孩子不吃西红柿,仿佛孩子不吃什么,吃了什么,天就会塌下来一样。这样的做法会通过心理暗示让孩子更加挑食,还会让孩子平白无故得到很多厌恶和嫉恨,这比起吃个西红柿蒸鸡蛋来说,孰轻孰重?大家都明白了吧。
我女儿去小闺蜜家sleepover的时候,小闺蜜的妈妈发来一张照片她吃了很多虾。我心中奇怪,想,女儿不是不吃虾的吗?女儿回来,说,看见阿姨准备了大虾不好意思说不吃,结果越吃越有味,她还摸出一张纸来,原来是阿姨做虾的秘方!
你可以带孩子去吃很贵的自助餐,但不要剩一大盘子没有吃,还不停去拿。吃得起昂贵自助餐,显得家境富裕,这值得祝贺,无可厚非;但浪费一大盘子,把好食物变垃圾,则显得富而不贵,就是俗话说的”暴发户“。
像吃自助餐这样的,肯定人人有份的,就不要争先恐后,再饿也要排队,也要忍耐,忍耐就是风度和修养的一部分。
至于那些在公共场所憋不住要当众拉屎拉尿的孩子,家长只要相信孩子管得住自己,孩子就一定管得住。而有些家长,尤其是老人家,常常夸大孩子的需求,生怕孩子付出一点忍耐受一点委屈,那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著名酒店品牌丽思卡尔顿有一个给员工的内部口号:我们是绅士淑女,我们为绅士淑女服务。我在一次采访中看见他们的宣传册上这句话,回味无穷。为什么我们去很多餐厅、酒店、旅行社、出租车,常常感觉服务人员怠慢、势利、欺诈、虚情假意,大多因为他们曾经接受了太多的呵斥、抱怨、怀疑和谩骂。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在管理了一个会所之后,说,服务员都非常辛苦,我再也不会在餐厅对服务员吆三喝四大声指责了。我去南京拜访朱赢椿老师的时候,他带我去学校餐厅吃饭,进去之后每个服务员都跟他打招呼,朱老师点菜是不看菜单的,他会根据时令随意组合几个菜式让服务员交代给厨房。跟着朱老师吃一顿饭,我们也很轻松快乐。后来朱老师说,这里的每个服务员都是他的朋友,他知道每个服务员的名字、家乡,还跟每个人都聊过天。
尊重服务人员,并不是花了钱还讨好他们。告诉孩子,我们花了钱,饭店提供了餐食和服务,这已经扯平,我们在人格不可以再对别人高高在上,一定要平等交往。把服务人员当成了绅士淑女,他们才有可能像对待绅士淑女那样对待你。
自然之友的学习当中,有一个课程叫无痕山林,就是我们去了山林之后,要尽量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尤其是塑料袋、食物残渣等等,让山林像没有人来过一样,这就是无痕山林。
我觉得无痕的理念可以推广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最近童书妈妈举办了好几场活动,我每场都会去看观众留下些什么,有时候会看见一些包装纸,矿泉水瓶,有时候我会感动地发现什么都没有,好像没有人来参加过这场活动一样。我甚至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现场把塑料袋和水瓶收进包包里面——这就是家教,这就是素质,这就是文明。
*
花费了一周时间,写了29条之多,相信大多数家长跟我一样,没有每条都做到,看某些条目的时候甚至会悄悄地脸红冒汗。这些都没有关系,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这些说是教孩子的家教规条,其实是给父母看的。孩子不会听你怎么说,他们只看你怎么做。只有家长内心真正接受,真正去做,我们的孩子才会去做。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此文当然需要大家都转发、点赞和赞赏。但我更加需要大家跟我进行有风度的讨论,让这29条更加完善和易于家长执行和理解。
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分享触动内心的教育新知
原创童书出版|童书妈妈市集|活趣之家活动
本平台文章皆为原创
任何媒体(含报刊网络电视微信公号)转载需取得授权
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
ts-mam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