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文】这是父亲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2017-02-26 王慧勇 蕲春网





家风如春雨   润物细无声

——一位老党员的朴实家风

王慧勇


我的父亲叫王国志,1940年5月出生,今年77岁,是一位有着53年党龄的老党员。


1964年3月,父亲应征入伍,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121部队服役,后被编入二炮8343部队,成为共和国第一批二炮兵。在部队,父亲先后担任过副班长、班长、副排长职务,多次荣获连部和营部嘉奖。


1969年3月退伍回乡后,又在村里先后担任民兵连长、支部书记等职。从我记事时起,几十年来,父亲诲子不倦,语重心长教导我们弟四人怎样做人,如何处事,为民为党。



与人为善  宽以待人


“让人非我弱,我强不欺人,忍得一时气,求得百日宁”、“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父亲给我们讲过最多关于做人的家训。


父亲心胸宽广,宽厚待人。他的一生,不与人争,不与人吵,不与人计较。


有一年夏天,邻居家地里种的西瓜被偷。由于我们两家的地相邻,正好那天我和弟弟在地里除草,他怀疑是我弟俩偷了他的瓜,于是跑到我家破口大骂。父亲问我俩偷人家的瓜没有,我们说没有。于是,父亲出门跟邻居解释,邻居不相信,继续骂。父亲一句话都不说,母亲实在听不下去,几次要出去搭话,父亲不让。大约骂了一二十分钟,邻居自讨没趣,自行离开。


没过几天,邻居红着脸来我家,说他终于抓到偷瓜的是邻村的一个单身汉,那天的事情是他不对,没弄清楚事实。父亲笑笑,说没事,人都会犯错。直到现在,我对于父亲的这种遇事冷静、忍让,不与人争的修行,十份崇敬。


幼年时,每个夏夜,一家人乘凉之际,父亲就给我们弟兄讲民间故事,讲传说,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一个道理,教诲我们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要诚实,善良,有爱等。


他从不苛求我们怎么去做,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着他的为人处事的理念。


我们兄弟都受我父亲的影响,父亲的处事原则一直是我们的标尺。如今,我们弟四人也都过了不惑之年。老大在单位任副科级干部,老三在中学任职,都是党员,都秉承父亲让人非我弱的秉性,本分,和善,谦逊。老二、老四从事商业和做工程,诚实守信,以诚兴商,从不损人利己,不见利忘义。



淡泊名利   简朴生活


在我记忆中,从没有听过父亲说过一句抱怨话,流过一滴眼泪。生活再艰辛,遇到再大难处、苦处,父亲都能达观地坦然面对。我的爷爷去世早,奶奶早年眼睛失明,父母亲把我的叔叔和我们弟兄四个抚养成人,并助我们成家立业。


家庭人口多,家境拮据。但父亲始终给我们灌输“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利益观。他不仅仅在为人处事方面“让”理于人,在物质金钱方面父亲也“让”利于人。


七八十年代,邻里缺衣少食,只要父亲自己有,毫不吝啬往别人家送。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从村干岗位退下后,在家养过鹅、做过渔业,没有哪一行挣过钱。


那时,寒暑假我都会回家帮他打替手,他卖鹅蛋也好,卖鹅也好,卖鱼也好,从来都是半卖半送。人家都是自己称称自己买,七斤八两,父亲会说,就七斤;人家说五块五一斤,他会说,就五块。


我实在看不下去,说你这么大把年纪,那么辛苦,也要想想自己。父亲总是说这家困难,那家不容易,能够赚一点就行。


他待人大方,但他待自己却很吝啬。他从不舍得自己去买一件新衣服,买一样好吃的,生活简朴,晚年的父亲还养成了吃素的习惯。


他有一件从部队带回军大衣和军绒裤,穿了几十年,发黄发涩,他没舍得扔。1998年家乡发洪水,上面捐了十几件军大衣,村支书拿一件交给我,说大衣数量不多,也不好分,我父亲是老军人、老村干,让我带一件给父亲。我觉得父亲那件旧军大衣实在太破,就带了回来。


回到家,父亲就说了五个字:把它送回去。我嘟囔道,你看你那件军大衣太不好看了,再说,这是人家捐给我们的。父亲立马就板起脸孔:受灾不是我一家,困难不是我一人,我是党员,我怎么还可以多拿多占,让老百姓怎么看?再说,我的军大衣还可以穿!



勤学修德   立身笃信


父亲对待我们虽然严厉,但他从不轻易打骂孩子。


在我印象中,父亲只打过两次孩子。一次是老二不上学,父亲狠狠地揍了二哥一顿。母亲常说,老二小时候吃过朱砂,脾气倔强。据后来老二自己说,他是和老师有“矛盾”,所以不想上学。


父亲能容忍我们犯错,但绝不能容忍不上学。在好言相劝无效的情况下,父亲终于动手了,先是打了耳光,倔强的老二不服输,坚决不上学,军人出生的父亲,那一次可能真的气急了,用脚踢老二,还把他提起来扔出门外。


父亲自己只上过五年学,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深知读书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他告诫我们“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在父亲的谆谆教导和敦促下,大哥和我先后考取公务员和教师。


参加工作后,父亲仍然时刻提醒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要忘记学习,要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时代需要。而他自己也一样,一生都没有离开读书看报做笔记,《易经》、《贞观政要》、《对联与书法》杂志,以及我带给他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等都是他经常阅读的书籍。


每一次回家看望父亲,他都要翻开他的笔记,跟我分享他的心得。看着我认真倾听他的心得,他总会表扬我几句。


父亲除了爱好读书,其次就是喝茶,不饮酒、不打牌。无论思想、品行,还是学习、生活,他对我们严格要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还是初中生,一个暑假的早晨,我拿着父亲的收音机听广播,无意中调到了境外电台,恰巧被父亲听到,他走过来,一句话没说,打了我一巴掌就离开了。


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但父亲是不许他的孩子思想道德滑坡,政治信仰跑偏。这是我的父亲第二次打孩子。


除此之外,之前和之后,他都不曾打过我们,更不骂人。他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德服众。



敬业奉献   一心向党


父亲年轻时经历了不少苦难,倍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对党的恩情也一直铭记在心。


他在部队服役时,当过工程兵,曾在一次深挖坑道的国防建设工程中,从施工架上摔下来,致此腰部受伤,肠道粘连,留下腰腿疼痛和风湿麻木的慢性疾病。如今,每月能够从民政部门领取一些微薄的补助,父亲很是知足。


他常常告诫我们,不要向党、向国家、向人民索取太多,要对得起自己那份工资,那份工作。


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孙辈六人中,已有三人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四个家庭和睦,妯娌亲如姐妹,婆媳亲如母女,每年年夜饭四家人轮流团聚。


我的母亲、叔父(八十年代海南岛退役海军)和我二哥的儿子都是党员,父亲利用春节团聚的机会,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家庭支部”会议,各自汇报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检讨这一年有无违纪、违规等有损党和集体形象的言行。父亲针对各自汇报的情况,为我们上“党课”!


父亲从没有强迫我们做任何事情,他只跟我说过,要有自己的选择,要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每次打电话问候父亲,他总是问长问短,问工作,问家庭。有时候,我告诉父亲最近很忙,父亲总是说,忙就好,年轻时候就应该忙,就应该为党、为国家多做点事。忙,是单位需要你,也是领导看得起你,把工作交给你,好好干。


朴实的话语里,我深刻领会父亲对党、对我们深厚的爱。


这就一个老党员的朴实家风,它不是门楣两侧的牌匾,也不是承载于文字的祖训家德,它只是只言片语,它只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但它却实实在在印刻在了我的生命脉络里,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了下来。(作者系赤东镇教师



多推荐




图文来源:蕲春网  监制李林清    编辑刘自成

荐稿、投稿邮箱:cnqichun@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