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不小心,山西又上了中纪委官网的头条!

2016-06-02 综合中纪委官网 山西广播电视台

什么?又有人被查?这个虽然是头条,但山西不是重点:


山西省

  山西省通报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1.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老沟煤矿副矿长李培青违规用车问题。2015年8月8日、9日,李培青擅自使用单位公车送其亲属赴秦皇岛度假。经同煤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会议2016年2月15日研究,决定给予李培青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该矿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党委书记邢江斌和履行监督责任不力的纪委书记铁勇均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2.吕梁市石楼县罗村镇卫生院院长梁光鹏违规使用办公用房问题。2016年4月27日,吕梁市纪委检查时发现,梁光鹏自2016年4月11日任镇卫生院院长后,一直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里外套间实际使用面积达51.48平方米。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办公用房原为前任院长刘宝杰使用,刘宝杰在集中清理整顿过程中暂时停用以规避检查,之后仍违规使用直至职务调整。经石楼县纪委常委会议2016年5月3日研究,决定分别给予梁光鹏、刘宝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县卫生系统党总支书记史建平、县卫计局局长温建宏和履行监督责任不力的县卫计局纪检组长王文珍均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山西省纪委)

这次上头条的也不是这个:


而是这个:



      6月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系列专题第47期——《山西吕梁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清俭家风传世》。该专题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详尽地阐述了于氏族规家训,引发网友关注。

  该专题全面解析了“勤耕读、尚节俭,循法礼、孝乡里,廉仕吏、存仁德”等为核心要义的于氏族规家训,并勾勒出吕梁于氏族人勤学耕读、行孝乡里的感人画卷。专题中的视频长约20分钟,分耕读育家风、清廉振家声、树规传家训三部分。文字则从家族故居、族规家训摘编、专家观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此外,还配有于成龙雕像、故居、读书楼等多张图片。该专题通过不同手法、多种形式,将于成龙清俭家风的风范逐一展现,让网友深切感受于成龙信念坚定、感恩报国、立志济世救民的远大报负。下面是“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的内容

官至一品却被称"于青菜", "天下廉吏第一"留下什么样的家风

 升迁途中萝卜当干粮,直隶任内严禁火耗、赌博和馈赠,赴任富庶江南不摆排场、不搞鸣锣开道,仍是青菜充饥,被百姓称为“于青菜”;任上病故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被康熙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这种清廉为官、鞠躬尽瘁的可敬做派、为政品行,是于成龙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的结果,也是传之后世的清白家风。 

 于成龙故居
  位于吕梁山中段、方山县境内的北武当山,是一座高大雄奇的秀丽山峰。在北武当山南坡的脚下,有一个名叫来堡村的小山村,便是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故乡。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于成龙就出生在来堡村这一排简朴的窑洞里。明崇祯十二年,于成龙中“副榜贡生”,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45岁的于成龙才开始步入官场,开启了他清廉勤勉的仕途生涯。
于成龙雕像

“典田卖屋”赴任广西罗城

  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于成龙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走马上任。
  从永宁州到广西罗城,路途遥远,数千里地,需要不少盘缠。于成龙家里现银不足,就典当出售一部分田地和房屋,凑足一百两银子。这便是于成龙“典田卖屋”赴任的故事。临行时,于成龙告别家乡父老妻儿,并给长子于廷翼留下一句话:“我做官不管你,你治家莫想我”。
  初到罗城时,遍地荒草,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于成龙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但困境并没有让于成龙意志消沉,而是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于成龙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并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他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
  对于罗城盗匪多、治安差的问题,于成龙把境内的老百姓,按照居住区域,十家为一保,十保为一甲的方式进行划分管理。对外防御盗匪,一有匪情,便有人敲锣打鼓,人们拿起棍棒武器,齐心御匪;对内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慢慢地,罗城的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于成龙故居
  在罗城任上,于成龙就展现出了他亲民爱民的作风。他没有官架子,俨然一个普通的平民老头儿,总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态度,和老百姓比划着聊天、交友。于成龙说的是山西吕梁山的方言,罗城百姓说的是当地民族语,要体会对方的意思,实在困难。于成龙就用手势、眼神、笑容,与百姓们慢慢拉近了距离。
  于成龙还与罗城百姓同甘共苦。在缴纳钱粮时,百姓常常会多带几个铜钱,顺手放到他的桌案上。于成龙发现后,坚决不收。百姓可怜于成龙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他购买盐米。于成龙说:“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奉汝父母,一如我受。”意思是,我一个人在这里,不需要这么多东西,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奉养你们的父母,就跟给我用一样。
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展厅

三举“卓异” 官至两江总督

  于成龙在罗城的政绩为上级注意。广西巡抚与两广总督向朝廷保举于成龙,其评语为:“罗城在深山之间,猺狑顽悍。成龙洁己爱民,建学宫,创养济院,任事练达,堪列卓异。”随后,于成龙被朝廷批准为“卓异”,任命为四川合州知州。此时,于成龙已年过半百。

  康熙八年,于成龙又调任黄州府同知。刚到黄州,面对复杂的盗案,于成龙细细勘察,多方用计,终于探知一本盗匪册子,这里面有盗匪姓名,还有其居住地址。于成龙便用这本册子,明察暗访,办理盗案。黄州府的盗案破获率提高,冤假错案得以肃清。于成龙虽为文吏,更有武略,再被举卓异,升福建建宁知州。
  后迁任福建按察使,任上他平反冤狱、整顿官场,澄清吏治。福建巡抚吴兴祚认为于成龙执法公正,消除积弊,不收下属馈送,性甘淡泊,吏畏民怀,为闽省廉能第一。此后于成龙第三次被举为“卓异”,成为福建布政使。到任不足半年,又被调往直隶当了巡抚,一年后再被升为两江总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卒于南京两江总督府。
康熙手书“廉”字

清廉俭朴人称“于青菜”

  在为官二十余年中,于成龙始终自甘淡泊,两袖清风,他曾对僚属说:“我生来无他嗜好,布衣蔬食免饥寒足矣。不知世间有享受事,亦不知馈遗交际欲何为。计俸入自给有余,要钱何用?”
  康熙十年,黄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于成龙一边开仓赈灾,一边劝谕富豪人家解囊,他更是身先士卒,把仅有的一匹骡子“鬻之市,得十余两,施一日而尽”。无米下炊,于成龙就吃起了“糠粥”。什么是糠粥呢?就是当地穷苦人家在用白米熬稀饭时,会把舂米剩的糠皮炒熟磨碎,撒在稀饭里充饥。百姓们知道于成龙每天以糠粥度日,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于糠粥”,还编歌谣说:“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
        于氏宗祠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乘船前往福建担任福建按察使。临行前,他催促家人买来几担萝卜,放在所要坐的船中。有人对此大惑不解,笑着问他:这么便宜的东西,你带那么多干啥?他回答说:在旅途靠它当饭吃呀。
  赴任两江总督途中,于成龙不扰民,不惊动府道州县,乘驴车,住小店,风雨兼程,辗转千里,直抵江宁督府。“两江”地处长江中下流,沃野千里,富庶丰腴,但于成龙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每餐必食萝卜青菜。主仆无茶可饮,采槐叶充之,日久,衙后槐树,枝朗叶疏。于成龙到任后,恰逢江南屡遭风雨袭击,灾情不断,他经常为了“留米赈饥”,而以稀粥青菜为食。“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为感念他,深情地称他为“于青菜”。“于青菜”的轶事,至今还在江南流传。
  于成龙病逝后,同僚们清点他的遗物,发现床头有一个方形的旧竹筐,大家打开竹筐盖,发现里面只有绨袍一袭、靴带二条,堂后瓦瓮中也只有粗米数斗、几罐盐豉——这就是于成龙的全部遗产。 
清白家风代代相传

  政声人去后,清名在人间。于成龙为官20余年,天南地北,只身天涯,以其一生清廉节俭、勤政为民的端严操守,为吕梁于氏家族树立了光前裕后的典范。
  于成龙长子于廷翼是岁贡生,做过一任曲沃县训导,相当于从七品的官员,分管教育,在任上颇有成绩,受到上司好评。任满回乡后,生活节俭,但热心公益,经常周济亲友、族人,乡里有流民过来时,他把他们召集起来,或者施粥给粮,或者给钱给物,或者分给耕牛。
  于廷翼的家教也特别严格。在儿子于准做浙江按察使时,于廷翼教育儿子:“你主管一省刑名按察之事,关系着百姓身家性命。你祖父以清节传家,我不担心你不廉,而是担心你自恃其清,心无敬畏,过于刻厉,而有伤好生之德!”于准承继祖父遗风,谨记父训,从山东临清知州,到贵州、江宁巡抚,他为官清廉,大举善政,多次受到赏赐,康熙曾御书额联,赞其“恺泽三吴滋化雨,节旄再世继清风”。
《于氏族谱》中刻印的于成龙遗像
  于准不仅自己言行上继承了祖辈清白遗风,同时也修订族规家训,为后世确立行为规范。康熙四十六年,于准在整理编纂《于清端公政书》的基础上,总结汲取于氏先祖的家风家训,历时四年,续修《于氏宗谱》,编订《于氏族规》22条,《于氏家训》41条。
  于氏族规家训以“勤耕读、尚节俭,循法礼、孝乡里,廉仕吏、存仁德”等为核心要义,涵盖“勤、俭、学、善、廉”等朴素道理,对于氏后人养成恭良谦让、急公尚义、勤俭持家等行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当地民俗民风也有着长远影响。
附于氏族规家训摘编:
廉仕吏    从来寡所用,斯廉所取,未有用之极繁多,而取之能廉洁者也。
  【译文】
  从来都是只有极少的消费,才会廉洁不贪污。没有奢侈浪费还能保持廉洁不贪污的。
倡勤俭
  士子幸而上达,身虽贵显,居家切要勤俭,不可奢靡。待人务宜谦光,不可骄傲。
        【译文】
  读书人有幸被上面选中任用,身份虽然尊贵显耀,但居家一定要勤俭,不可以享乐奢糜。对待他人务必要谦虚坦荡,不可以骄傲。
重读书
  族人不知读书之乐,侥幸博一青衫,自以为万事皆足。不知发过先达,尽系读书之人。愿我家子弟破除积习。做童生,下一番苦功,望进学;即使数命不偶,难于遇合,道理明透,亦不被人目为不通。
  【译文】
  家族中有的人不知道读书的乐趣,侥幸赢得了读书人的称号,就自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完备了。却不知道过去发达显贵的先贤前辈,都是用功读书的人。希望我们家族的子弟打破过去积累下的陋习。做童生,一定要下一番苦功夫,朝考取秀才的方向努力;即使命运不济,难于遇到做官的机会,只要通过读书能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不会被人看作是不通晓事理的人了。
严教管
  子弟家居,饮食、勤作俱教以规矩,事上、接下俱教以礼数。勿致放荡、恐久久便成狂妄。
  【译文】
  儿女的起居、饮食、学习做事都要用规矩来教导,上奉尊长、下待晚辈都要用礼数来教导。不能任其放荡自流,否则长久下去恐怕会变成狂妄的人。
奉仁德
  居心不可刻薄。天地长养万物,只是一个仁,仁则并包无外。今人当处处以仁存心,所见、所行、所言。自无暴戾之习,纯是一个霭然和气。福慧油然而生,为子孙不知存了多少地步,自家那里觉得?
  【译文】
  做人心地不可刻薄。天地孕育大地万物,关键就是一个“仁”字,做到“仁”,就可以兼容并包万物。现在的人应处处心中存“仁”,其所见、所行、所言都应存“仁”。这样自然就没有暴虐、戾气的恶习,成为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这样福德、智慧就会自然生成,不知不觉中就为子孙后代积攒下了许多福禄。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王秋韵 整理)


鸣谢中纪委监察部官方微信——


如果你留意的话,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今天,中纪委再次聚焦山西,闻喜裴家上榜

中纪委网站头条推荐山西老乡陈廷敬,为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