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点符号 ,文章该怎么读?古人:我的伤痛你不懂!
现在
很多人打字的时候
不爱带标点
感觉自己酷酷的
但是
考试的时候
试问谁敢这么干?
在阅读和写作中,标点符号和文字是形影不离、相辅相成的。使用正确、合适的标点符号,可以让文字大放异彩。可是,标点符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谁发明的?如何规定的使用方法?这些你知道吗?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了解了解标点符号的“前世与今生”。
啥是标点符号?
1 |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 |
2 | 标点符号分两大类:标号和点号。 |
3 | 标号作用在于标明。 |
4 | 点号作用在于点断。 |
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及冒号等,这些点号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古人使用标点吗?
中国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标点符号的,不用标点符号,不等于说不用断句。断句,需要读者自己来做。古人阅读文章的断句功夫,叫做“句读(dòu)”。
所谓“句”就是一句话讲完了,在字的旁边画一个圆点或圆圈表示终结。
“读”是话还说没完,但语气需要停顿一下时,在字的后面或旁边加的一个斜点,形如今天的顿号。所以句读也叫“圈点”。
明刻本《楚辞》,其中的句读符号是多色套印的
但是!
句读只是为了断句,可以算作标点符号的前身,但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的工作,句读却无法承担,还得交给专职的语气词——
比如“也”、“乎”、“耶”、“焉”等。
看看着一本“大圈密点”、写满批注的《红楼梦》,古人就是这样做读书笔记的。
中国的古人没有标点符号,
那外国古人呢?
其实,不光中文没有标点符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
西方标点起源于古希腊,经过逐步发展,英语标点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
耐人寻味的是,标点符号的形状要比文字简单,且数量也少,但是,文字出现的很早,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东西方都是如此。
假如你是古人 一起来句读
既然了解了古代是没有标点的,那大家就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阅读的文言文,是已经断好句的文章,这些文章不是“天生”就有标点的。
古时行文没有标点符号,如果句读出现错误,就会引发很多歧义。
比如清代笑话书《增订解人颐新集》中最出名的这个:吝啬主人写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诗句逐客,机灵的客人却断句为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含义就完全相反了。
就连《论语》也有断句争议。
比如这段:“廐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意思是说马厩被烧后,孔子问:“伤着人了吗?”而不问马怎么样。这是说孔子“以人为本”,轻财物而重人命。
我们今天读的《论语》,也多采用这个版本的断句和注释。
但古时就有人提出异议:马也是生灵,怎能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另两种断句法:“伤人乎不?问马。”“伤人乎?不。问马。”——都是先确定是否伤到人,再问马的情况。
孔子教学图
标点符号的诞生与发展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得清政府被迫打开中国的大门,同时也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西洋标点就在这时传入中国。
清朝同治年间,清廷外语学堂——“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以翻译的身份远赴国外,记录下了好多西方世界见闻。
这其中,既有一些科技发明,也有像标点符号这样的文化现象。
张德彝
张德彝是第一个介绍西方标点的中国人,其中包括逗号、句号、分号、冒号、感叹号、问号、括号、破折号,并对每种标点的用法加以说明。
再看看西方
德国人古登堡在1440年左右发明了古登堡印刷术,印刷商为了大量印刷摊薄成本,于是他们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这还不够,还要分段。
而中国第一个使用新式标点符号著书立说的人,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1904年,他在所著的《英文汉话》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一些新式标点符号,这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而在社会上大张旗鼓地推广使用标点符号的号召,是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19年4月,北京大学马裕藻、周作人、朱希祖、刘复、钱玄同、胡适六教授,联名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提交《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大会议决通过。
胡适
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其中绝大部分标点符号一直沿用至今。
比如句号(。)、 点号(、或,)、分号(;)、冒号(:)、问号(?)、惊叹号(!)、 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 [])和书名号(《》)等。
1919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的书
1930年教育部颁布了《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从句读、行款、用语几方面统一机关文牍;1933年,行政院和国民政府分别发出通令和训令,要求采用“简单标点办法”。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对原标点进行了研究整理,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
1987年初,国家语委成立《标点符号用法》修订组,约请专家对原用法进行修订。
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共同决定将《标点符号用法》制定为国家标准,并于1995年12月正式发布。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
2011年12月30日,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发布,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
在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问号、叹号、顿号、引号、括号、连接号、书名号、分隔号的使用方法都有调整。
随着标点符号的逐步完善,阅读变得更加高效、准确;在精准的标点符号的衬托下,也愈加能够凸显出文字的魅力。
新版标点符号中,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有哪些调整?下一篇我们继续聊~
来源:部分来自博物公众号、历史文学记忆公众号以及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