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表扬!央视三连发!评论员杨禹用三个字点评山西这个县……

本台综合 山西广播电视台 2021-08-02

央视聚焦沁源
绿色沁源
近期频频登上央视
8月10日

央视连上三条

戳视频↓


1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新闻标题: 山西沁源:煤炭大县蹚出一条绿色转型之路

播出频道:CCTV—13综合频道 (新闻直播间)

播出时间:8月10日上午11:02(时长6分39秒)

新闻内容:

     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煤炭开发不仅支撑着我们国家的建设,同时也主导着许多地区的产业经济。近几年,曾经的“煤老大”地区,也在逐渐打破延续几百年的煤炭为主体的产业模式,坚持走绿色转型之路。


2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新闻标题: 煤炭大县蹚出一条绿色转型之路 关闭“黑色”矿产 开启“绿色”矿藏生态产业

播出频道:CCTV—13综合频道 (新闻直播间)

播出时间:8月10日上午11:09(时长4分43秒)

新闻内容:

如今在山西沁源,绿色带给人们的远不止是生活环境的改善,全县对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和对传统煤矿业的收缩,收效非常明显。水源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的标准,山野中飞禽走兽的种群也成倍增长起来,尤其是鸟类。我们来看看鸟类多了以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新产业?

 

3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新闻标题: 从煤炭大县到生态画卷的启示

播出频道:CCTV—13综合频道 (新闻直播间)

播出时间:8月10日上午11:15(时长4分12秒)

新闻内容:

从煤炭大县到生态画卷,山西沁源煤炭的转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我们来看看这一组新闻说了啥:

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煤炭开发不但支撑着我们国家的建设,同时也主导着许多地区的产业经济。近几年,曾经的“煤老大”地区,也在逐渐打破延续几百年的煤炭为主体的产业模式,认真践行两山论,坚持走绿色转型之路,我们看一看山西省的煤炭大县沁源县的转型之路。


沁源县是一个“生在煤炭上的县”,全县含煤面积达80%,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山西省主焦煤基地县。走进沁源,没有想象中的粉尘漫天、矿坑遍野的景象,放眼望去是山环密林、水润原野、十里风景,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个闻名全国的“煤炭之乡”。然而,眼前的这一片河山大好,是沁源人民经过四年时间艰苦摸索和蜕变的结果。就在三四年前,沁源县还跟多数的煤炭基地并没有两样。标志性的雾霾笼罩、煤灰遍地,他们一个也不少。



统一思想 改变“一煤独大”产业格局    


山西省沁源县县委书记 金所军

“煤矿数量比较多。占到我们经济总量的90%以上,特别是提供的财政收入也是占到90%以上,可以说沁源就是‘一煤独大’。”


“ 要转型,就必须统一干部的思想,统一群众的思想,而且还要统一企业家的思想。”


“所面临的压力,一个是来自于企业。企业生产经营多少年,有些企业要关停,有些企业要转型,有些企业还要退出,做企业家的工作就是重中之重。企业家既要履行社会责任,也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到当前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也是下定决心在转型发展上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推动这项工作。”


煤炭资源是大自然的厚赐,在当地人心目中,矿山就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于生存的“金山银山”。当在这样一个地方提出生态保护和绿色转型,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时,县政府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做通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

这一项“统一”的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因为“统一”的不止是思想,还有许多人的饭碗。在沁源县开矿多年的企业家韩俊刚就是“阻力”中的一员。面对企业的“讨说法”,甚至是“闹事”的行为,县政府的态度是理解并且明确的。

沁新集团乾元园区负责人 韩俊刚

“我们这儿原来有三座煤矿,两个产能落后的给关停了,关的时候咱心里非常心疼,别说在这经营多少年了,还有几百个矿工还要养家糊口,我就找县里讨说法,县里就给我做了工作。”



“自断财路”迎绿色发展新格局


壮士断腕的决心,将采取的是一系列“自断财路”的行动。随之而来的关停、减产“潮”,对于沁源县的传统煤炭业,是一场真正的大浪大潮。因为这一波浪潮,冲刷掉沁源县三分之二的国民经济收入。

山西省沁源县能源局副局长 李军

“最近的十来年陆陆续续关闭了有60多座煤矿,这就是为了保护生态。” “ 现在还有30个煤矿,全县还有30个矿井,咱们最多的时候是92个矿井。” “咱们现在所在位置看到的地方就是原来的一个煤矿企业,现在关闭以后,正在建设一个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场。”


对于如何关停了60多座、占据全县三分之二总量的矿井,县政府的统筹工作可谓是费尽口舌、费尽周折,好在结果逐渐被企业家们接受。

沁新集团乾元园区负责人 韩俊刚

“大家商量的结果是给矿工统一安置工作,现在这就是整合以后的新达煤矿,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专家的帮助,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在环保设施也得到了标准,而且这座煤矿达到了二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现在运行也非常好,我们员工包括我在内,都非常高兴。”


在关停的煤炭旧址上,新的产业破土重生。而留下来的企业,经过了层层严格的环保审查,如今,它们一洗旧日污水遍地,寸草不生的景象,以洁净而充满生机的面貌刷新了人们对于煤炭矿区的想象。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沁新煤矿矿长 赵亮

“ 现在我们的采煤就是从这里生产,生产出来以后,通过刚才看的皮带运输,从井下全部封闭,直接运送到选煤厂,到了选煤厂以后,灰尘不外漏,你看那山上的树,我们的工人全部在那儿工作,环境也挺好,没有什么污染。”


而昔日的排污沟渠,变成了水草丰茂,鸟儿成群的清新河道。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张健

“这儿就是我们沁新集团李元工业园区,各个企业排放了水以后,经过我们的污水处理之后,达标排放。这里水草丰盛,鸟儿众多,特别是早上,鸟儿在这边儿嬉戏的特别多。”


关闭“黑色”矿产,开启“绿色”矿藏


大片的绿色,将曾经的矿坑厚厚覆盖,煤灰和雾霾正在像历史的尘烟一般慢慢消散。在晨曦中醒来的,是一个崭新的沁源。

山西省沁源县居民  孙树青

“我们沁源现在是越来越好了,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我们每天都出来散步、健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愉悦了,感觉特别幸福。生活环境变好了,不就是我们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吗。”


如今在山西沁源,绿色带给人们的远不止是生活环境的改善,全县对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和对传统煤矿业的收缩收效非常明显,水源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山野中飞禽走兽的种群也成倍增长起来,尤其是鸟类,鸟类多了以后沁源县产生了什么样的新产业,我们来看一看……
近几年,沁源的珍稀鸟类品种之多、能见度之高,甚至给地方带来了一个闻所未闻的产业:观鸟旅游。在沁源县水泉村,上千只之多的苍鹭在村南集群栖息,它们翩跹多姿的身影,为村里吸引来了大批的游客。

山西省沁源县法中乡水泉村 村民 王巧来

“这些年,苍鹭在我村,来看鸟的、摄鸟的人比较多,对此老百姓也是增加了收入吧,能卖点儿土特产,小米、鸡蛋、水,一天能卖个二到三百块钱左右吧。”


山水和动物,吸引来了游客,同时,也吸引来了大批的科学家。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数百名专家,纷纷踏足沁源,对山中的古树名木,珍稀动物,展开定点科研科考,同时,对于当地特产的中草药开启实验种植栽培工作,他们对金山银山,有另外一种解读。

北京林业大学 教授 孙保平

“对这条沁河水的综合大治理,控制它的水质,提升两岸一个绿色的通道,提升未来农业的精准化,以及乡村振兴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像中草药的发展,乡村旅游,其实这些都跟这片森林密不可分。”


在专家的指引下,记者探访了山林中的万亩党参基地。

山西省沁源县林溪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 孙海峰

“我们这个区域现在发现的野生资源大概有8000多亩,今年我们也做了重点保护,我们现在林下的人工种植,从去年开始种,到今年一共种了差不多3万亩。”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带动我们乡的13个经济合作社,基本3000户农户。五年以后,每亩可循环经济每年差不多有1000元的收入。我们就是一次种植,终生享用。五年以后就每年挖大留小,每年挖就行。


在农业和林业专家的指导下,立足于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农户还在林下种植了黄芪、菌菇等,数十万亩的中草药,和上百万亩的菌菇基地,为农户们开启了新的“绿色矿藏”。

沁源县赤石桥乡香菇种植户 任志远

“从六月中旬开始,已经出了三茬菇了,每茬菇能出六百多斤,能出七茬菇,下来一茬菇能收入三千多,这七茬下来能达到二万多。”


山水林田湖草,在被保护中开始共同发力。森林康养小镇、生态旅游景点、特种牧业养殖业等纷纷崛起。沁源的村民王冠军,白天在山上放羊,晚上则去当地的旅游景点唱“沁源秧歌”。

沁源县韩洪乡村民 王冠军

我们这草场好,放着就能长肥。这两年游客来的多,大餐厅饭店等收得多,一只能卖好几千,我爱唱沁源秧歌,晚上还得赶去表演。


放羊、唱秧歌,沁源群众的生活主题,离煤炭渐行渐远。绿色,是新的主题色,也是幸福的颜色。
“沁源人民福气大呀 ,
青山绿水美家乡 ,
地下的煤矿就不用挖呀
共产党带我们奔小康。”

央视评论员杨禹

用三个字评价沁源——

蹚、立、绿

三个字,看沁源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个字“蹚”。沁源这些年的实践体现出了面对着转型当中的一些困难还有一些未知,但是勇于蹚出一条新路。蹚这个字,在3个月以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的时候也用过,他当时就提出了希望山西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中国的文字当中,“蹚”体现的是面对前路之上的一些风险、一些困难、甚至包括一些未知,但是要保持往前走的勇气。所以总书记用了“蹚”这个字体现了这样的深意。而沁源的实践也确实蹚过了很多的难关,体现了在攻坚克难当中去破解未知,从危机当中去孕育新机,抓住发展的新的机会。

第二个字“立”。沁源的实践体现出要科学地谋划这种转型发展,体现了一种“先立后破”。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谈到过“立”和“破”的关系,他曾经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来鼓舞大家去谋划转型发展,并且提出应该是“先立后破”、“不立不破”。那“立”什么?我们从沁源的实践也能看出来,我想第一要立起新的发展理念,第二要立起这种统筹的科学谋划,第三要勇于去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把这个“立”做好,接下来再有足够的勇气把“破”做好。所以“立”与“破”的辩证关系这是转型发展当中要科学谋划、把握好的。

第三个字“绿”。沁源已经初步体现了去追求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持久努力的成果。在转型当中追求绿色有这样几个关键点:第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定是联动地去转变,在沁源当地,也并不是告别了所有的煤炭生产,因为煤炭生产本身也可以努力地把它转换成一种绿色的生产方式;第二就是在绿色转型当中一定是既有眼前的这种突破性的探索,但是一定也要久久为功、要有足够的韧劲;第三,转型当中一定是会有一些尖兵走在靠前的地方,但是更多的地方还要及时跟上。像山西是全国第一个省域的覆盖了全省的国家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十二五”时期到即将结束的“十三五”时期,相信在未来的“十四五”时期,这个地方的转型探索会一直进行下去。

在山西,120个左右的市县区当中有90多个都曾经主要是靠煤炭资源的利用。那今天,整个山西都在追求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整个全国像沁源这样的努力也非常的多,每一个市县区可能具体的特点、条件都不尽相同,但是“蹚”的勇气、“立”的谋略和追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这种勇气、这种创造力、这种韧性,我想我们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把它体现在自己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足迹里。

这段时间以来

CCTV—1综合频道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对绿色沁源优良的生态环境

多时段进行了报道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部分视频

戳视频↓


1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新闻标题: 中国林科院“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调查”启动 记者探秘:隐藏于林中的“蚂蚁堆”

播出频道:CCTV—13综合频道 (新闻直播间)

播出时间:7月29日上午10:54(时长1分59秒)

新闻内容:


夏季在山西省沁源县的密林当中,一些直径约50厘米的土堆广泛存在于灵空山地区的天然林中,工作人员对一些隐藏在林中的“蚂蚁堆”进行了探秘。它们的存在是当地生态土壤健康良好的标志。




2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新闻标题:中国林科院“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调查”启动 生态环境优良 人鸟近距离和谐共生

播出频道:CCTV—13综合频道 (新闻直播间)

播出时间:7月29日上午10:50(时长3分57秒)

新闻内容:


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也是中国鸟类协会的会标,因为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近年来难得一见。在山西省沁源县,褐马鸡经常被遇见甚至集群出现,调查人员对其数量和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调查。


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褐马鸡分布在沁源保护区外的数量尤为可观,仅在灵空山附近分布的就有3000多只,对于保护区外褐马鸡的保护工作,沁源县委、县政府除了依靠当地人民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基础之外,还组织了上千名志愿者队伍加强巡护,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禁止在褐马鸡经常出现的区域放牧、禁止燃放鞭炮、禁止一切野外火源,严格保护褐马鸡的生境不被人为干扰。



3

CCTV—1综合频道



新闻标题:中国林科院启动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调查

播出频道:CCTV—1综合频道 (晚间新闻)

播出时间:7月26日晚(时长1分22秒)

新闻内容:


从今年5月份开始,中国林科院在沁源县保护区外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由中国林科院动物检测人员、动物专家、林业专家和沁源县当地成立的800人志愿者队伍,一同开展调查工作,规模尚属首次,本次科考将对我国保护区外的保护模式进行深入探索。



4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新闻标题:中国林科院“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调查”启动 调查中首次使用无线传输远程观测系统

播出频道:CCTV—13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

播出时间:7月28日上午9:49(时长2分23秒)

新闻内容:


这次中国林科院在沁源县保护区外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除了传统的安装红外相机,人工观察记录以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型的无线传输观测系统,首次在野生动物调查中测试运用。


记录苍鹭种群在林间的全天候活动情况,观测站并没有安装在苍鹭的栖息林地,而是装在距离观测目标约100米的对面山地中,设备外观进行了野外伪装,将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据科研人员介绍,比起传统的红外相机和有线观测设备,这套系统有实时观测、实时回传演示、信号覆盖面广、耗电量低等优点。不但能够满足在大屏幕前观赏野生动物的生态体验需求,同时为观测动物行为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提供了便利。



5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新闻标题:志愿者悬崖旁的守护

播出频道:CCTV—13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

播出时间:7月28日上午9:51(时长5分32秒)

新闻内容:


在沁源的山涧林海之中,有万千鸟儿筑巢为家,繁衍生息。其中更有各种珍稀鸟类,在志愿者和当地村民的合力保护下,种群在不断地扩大。

观鸟和护鸟,成为志愿者郑曙林数十年如一日的爱好和义务工作。据了解,黑鹳夫妇在悬崖上筑巢育雏,已经有连续十几年的时间,是否是同一对黑鹳,郑曙林也不得而知,相同的是每一对黑鹳和它们的幼雏,都会在志愿者和村民们的保护下,安然完成它们的血脉传承事业。

在沁源县保护区外,志愿者对于黑鹳的保护并不是特例。在沁源县2549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有3个国家级保护区和1个省级保护区,在保护区外,由志愿者和村民共同守护着故乡的绿水青山和飞禽走兽,他们保护意识与生俱来,自然而为。

6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新闻标题:“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调查”启动

播出频道:CCTV—13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

播出时间:7月25日上午9:28(时长2分38秒)

新闻内容:


从今年5月份开始,中国林科院在沁源县保护区外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由中国林科院动物检测人员、动物专家、林业专家和沁源县当地成立的800人志愿者队伍一同开展调查工作,规模尚属首次,本次科考将对我国保护区外的保护模式进行深入探索。



7

CCTV—13央视新闻频道



新闻标题:山西沁源放归小苍鹭 回家探亲

播出频道:CCTV—13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

播出时间:6月30日14:47(时长4分11秒)

新闻内容:


山西省沁源县被称为“苍鹭之乡”,苍鹭被视为家乡的成员,多年来受到当地居民的悉心守护。最近,一只被救助的小苍鹭,在放归自然后又回家“探亲”的故事,在当地引起了关注。

沁源是山西转型发展的代表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见证

为他们点赞

为我们加油

山西广播电视台

第一访谈融媒工作室

编辑整理

推荐阅读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他们国家最高荣誉!

习近平: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在大同开幕 

楼阳生与人社部部长张纪南举行工作会谈 林武出席

“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楼阳生讲话并宣布启动 林武出席

341名选手同台竞技!首届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精彩纷呈

山西列全国第二!5家企业上榜!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出炉

山西大学、太钢榜上有名!这份国家级奖励名单正在公示......

山西大学2020高考录取通知书出炉,充满历史、文化和情怀!

报志愿!五年制高职和中专网上填报志愿公告

山西12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涉及永辉、家家利、美特好…

涉及这些项目!山西省住建厅通报……

山西又有2人被“双开”

家长注意!举报电话在此,收好……

华融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一审开庭

官宣!2021年春晚总导演组公布

买菜防疫!秘笈在这里

48名网络主播被列入黑名单,封禁5年

猪肉又现涨势,后市怎么走?

国旗法、国徽法迎来重要修改,每个人都必须知道!

全球超2000万例!死亡超73万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