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容巨壮,世法所稀

本台综合 山西广播电视台 2023-09-30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统筹、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出品、山西广播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云冈石窟》将于1月4日 22:00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上集《云冈的力量》。

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一片巨大的石窟造像群,巍然耸立于武周山麓。现存大小窟龛252个,雕像59000余尊,这就是云冈石窟。

犹如一部刻在山崖岩石上的史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融汇了鲜卑、汉等民族以及中亚文化的精髓,是北魏文明的绚丽瑰宝,是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

那么,究竟是谁把这段山崖打造成了一座流光溢彩的艺术殿堂呢?

云冈石窟的大多数石窟,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前。

大约在公元460年,一个叫昙曜的和尚来到了云冈。当时这里一片荒凉,昙曜和尚考察之后,觉得这里风水不错。不久,他便带领一群工匠开始在这里建寺造像。著名的“昙曜五窟”所雕刻的5尊四五层楼高的大石佛,就是按照“皇帝即如来”的旨意,把北魏太祖以来的5位帝王形象搬到了山崖上。

历时近50年时间,云冈石窟才得以开凿完成。参加开凿人数,多达4万余人。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可见,云冈石窟是一处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西立佛的修复,传统工匠技艺+现代数字技术的保护力量

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20多年来,这件大美之作的保护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积蓄传承千年的力量,正迎来自己新的荣光。

云冈最早的五个洞窟由北魏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典范。其中,这尊高13.7米的露天大佛,高鼻深目,带有明显犍陀罗风格。遗憾的是,坐佛身旁的西立佛,因坍塌时间久远,形态一直不为人知。

直到1992年,云冈石窟窟前考古发掘中,130多块有雕刻痕迹的石块被发掘出来。考古人员通过对比纹路样式,判断这就是消失已久的西立佛。同时推测,西立佛可能坍塌于北魏时期的一场大地震。 

石块的切割和众多痕迹表明,1500年前的北魏工匠曾试图复原佛像,但由于技术等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希望后世有缘人能够继续完成他们未尽的心愿。

这些石块多数都很重,人工拼接费时费力,被大家称为“蚂蚁搬石头”,拼接工作艰巨而漫长。

2003年起,云冈石窟的保护开始延伸进数据领域,数字化高精度、非接触式采集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全面与完整,每秒234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建立的全息数据档案,助力西立佛终于拼接完成。

巡山治水,从抢救性保护到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

早在1973年9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云冈,精美的石雕侵蚀严重,周恩来向在场的中外记者宣布:中国要用三年修好云冈石窟。

这次抢救性修复,不仅挽救了一大批濒临崩塌的洞窟、雕刻,而且还培养了一支自己的专业队伍,为今后持续不间断保护打下良好基础。

1998年,国家投资2.6亿元,绕行26公里开辟了一条新的运煤专线,为国宝让路。 

2012年,为防止雨水侵蚀,五华洞修建窟檐的工程开启,这是云冈保护史上的标志性工程,窟檐的修建大幅减缓了石窟的风化速度。

云冈在窟顶建起防水系统,解决了窟顶雨后积水的问题。窟前地面下降,又解决了雨水倒灌的问题。

立春过后,是日常养护的最佳季节。家住云冈镇云冈村的赵斌,是石窟的养护工。窟顶的排水工程已经建成16年,这样的工作他也坚持了16年。

正在养护的是第1和第2窟。2021年,对这两个洞窟现状调查时,发现1095处小型病害,表面雕刻大多存在片状起翘,粉状风化和微小裂隙切割等现象。养护队的队员对起翘的缝隙进行填充修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害加重。

监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从2018年开始,云冈石窟在线监测系统正式投用,四季轮回,全天监测。30多项环境数据实时连接着石窟里的300多个监测点,就像嵌入洞窟的神经元细胞,时刻感知、传输着每一个细小变化。

云冈模式,代代传承的研究力量

宿白先生被公认为是中国佛教考古和石窟寺研究的奠基人。他的研究成果打破了云冈在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学术局面,并首次提出“云冈模式”。

2019年,20卷本的《云冈石窟全集》隆重面世,成为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权威的云冈石窟影像谱系资料。

2020年,山西省统一部署,大同大学、山西大学相继成立了以“云冈学”为研究重点的学术中心。

2021年,云冈研究院正式成立,开启了一体推进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研究的新篇章。

新型材料研发,搭建石窟寺保护新的“云冈模式”

根据规律,治理水害20年后,往往会伴随出现盐害,在大面积盐害出现之前,需要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杭侃与王金华相聚在云冈,前者代表云冈研究院,后者代表复旦大学,双方要联手研发一种针对盐害的新型保护材料。 

新型材料如果研发成功,对于石质文物的保护将会起到突破作用。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云冈的美景穿越千年再次呈现。

文明赓续,薪火相传,民族融合的记忆将继续演绎文化传奇,增进自信自强。

纪录片《云冈石窟》分为上、下集,每集30分钟。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出品策划,山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组建精英创作团队,历时一年时间,精心摄制完成。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云冈石窟》(上)

1月4日

CCTV-4 22:00

敬请收看


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图文制作:山西广电融媒体

推荐阅读

蓝佛安赴武乡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蓝佛安调度各市值班值守工作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实施意见》

新年第一播!央视聚焦山西这里,本台技术中心出动了

2023山西省全民阅读活动:新的一年,让我们从阅读开始!

新年新气象 共迎新生活

2023,我们一起出发!

山西一人非法买卖、运输烟花爆竹被行拘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任命名单

电话公布!省、市、县(市、区)……

电话公布!省直有关部门(单位)……

事关“两节”!山西发布重要通知!

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公开曝光多起典型问题

即将到来的兔年,是一个“双春年”!你能过两个生日吗?

新冠感染医保能报销吗?多地明确

多地调整烟花爆竹燃放政策!

划重点!新冠康复期热点问题解答

转需!5个新冠热点进阶科普

即将下调!

精彩专题点击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