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打女子”的嫌犯正面照曝光,要不要打马赛克引争议
这几天,一起发生在大连的暴力事件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6月22日,一段监控视频开始在网上疯传。视频显示,一名穿白色T恤的男子在街头暴打一女子。此人手法凶残,对女孩面部连续重拳击打、猛踢、并撕扯其短裙。
看过的人无不表示震惊,有网友这样评价: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目前正直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此人还敢顶风作案,简直胆大包天、穷凶极恶,必须重判!《人民日报》也怒了,要求迅速揪出此人:
由于这是一段没有标志建筑物的夜间视频,源头很难排查。
这里值得点赞的是绵阳网警,他们是第一个响应的公安单位。
绵阳网警接到网友报案后,彻夜不睡征集线索。绵阳网警微博上发的这句话让人感到很暖心:
“作为全网巡查属地执法的网警,看到过问是职责本份…无论发生在哪儿,我们都尽最大努力去核查。”
绵阳网警行动后,全国的公安系统开始协助侦查。但一直没有消息,甚至公安部也发出了线索征集通告,誓要捉拿凶手。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三天后,也就是前天(6月25日)中午11时左右,一位网友突然发微博称打人事件就发生在他家的店铺附近(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苍山路)。
大连警方官微也在昨天下3点确认了作案地点,并且在昨晚11:39分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广大网友集体人肉搜索下,行凶暴徒终于落网。虽然警方没有正式公布犯罪嫌疑人的照片,但隶属中央的《环球时报》官微已发布犯罪嫌疑人照片,并称“从相关内部渠道得知”,应该错不了:
来看看这个暴徒的庐山真面目吧:
大部分网友对这次媒体打的马赛克表示满意(嫌疑犯脑门上写了"马赛克"三个字,警员的面部被打码)。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对于公民隐私权和肖像权的相关规定,媒体在公布犯罪嫌疑人照片时,一般会在其面部打马赛克。
但这一次可能引发民愤太大,如果全部模糊嫌犯脸部可能会引发网友不满,所以这次媒体巧妙地打了"马赛克",算是给《民法通则》和广大群众都有了交代。
有网友表示:隐私权不是挡箭牌,对于危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就有必要使其在公众面前曝光!既有警示作用,又能加强防范。
不过我也注意到了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表示:
未定罪前披露嫌疑人照片事实上是对他社会声誉的毁灭性打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嫉恶如仇的心,当抓住嫌疑人时,我们自然会欢呼雀跃,这是人之常情。但嫌犯≠罪犯,所以是否等到法院宣判之后再欢呼,会更妥帖一些呢?
网友还引用了法律题材日剧《legal high》(胜者即是正义)里的一段台词:
“真正的恶魔,正是无限膨胀的民意,坚信自己是善人,对落入阴沟的肮脏野狗进行群殴的善良的市民。”
网友表示,即使是正义,也要被关在一个叫“法律”的笼子里,正义不能无限膨胀,否则,正义有一天也会变成邪恶。
不知你怎么看待"嫌疑犯打马赛克"的问题?请一会儿在文末做个选择题。
因为"侃英语"毕竟是个学英语的公众号,不能写跑题了,最后给大家介绍一拨跟“打马赛克”相关的英文吧~
今天咱们讨论的“马赛克”不是贴在墙上做装饰用的“马赛克”,所以不能说成 mosaic( /məʊˈzeɪɪk/ ),而是为了隐藏当事人脸孔,将之“模糊化”。
所以,"打马赛克"(简称"打码"),英文可以用 pixelate (/ˋpɪksəlet/),表示“使…像素化”,该词正是来自于 pixel(像素)。造句:
In the picture, the suspect’s face is pixelated.
在照片中,嫌犯的脸部被打上了马赛克。
pixelate 的名词形式为 pixelation(打马赛克的做法),造句:
Pixelation is a common technique used in pictures to blur a suspect’s face.
打马赛克是在照片中模糊嫌犯脸部的常见技巧。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句中另外一个动词 -- blur( /blɜː(r)/)?该词做形容词时表示“模糊的”,也可活用成动词,表“使…模糊”(即“给…打马赛克”)。造句:
In the picture, the suspect’ face is blurred.
在照片中,嫌犯的脸部被打上了马赛克(做了模糊化处理)。
好,最后做个小调研:要不要给犯罪嫌疑人脸部打马赛克?
猜你喜欢:
上篇:苹果 Siri 把"华为真牛逼"翻译成了...网友炸了!
打卡:"我没听说过",英语怎么说? | 1分钟英语
侃英语粉丝
专属英语学习打卡群
(已加过的不用再加)
↓↓↓
后台回复"资料"
给你一些我私藏的英语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