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编▶探寻荥阳苏氏好家风

​郑视 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2018-08-04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可见重视家庭、强调家风,已经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


探寻荥阳苏氏好家风

本期,我们一起去探寻那些传承至今的苏氏家风故事。

苏家寨坐落在荥阳城北、索河南岸,是广武镇通往外界的南大门,追溯这里的得名,可以直溯到元代一个叫苏执忠的官员,他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的九世孙。元朝末期,已近晚年的苏执忠途径此地,见到这处小地方清流环绕,风景秀丽,他便将这里视为理想的归隐之地,并且定居下来。从此,苏氏族人就在荥阳这块宝地上繁衍壮大,并成为这方土地上的名门望族。而这座小村庄也由此得名苏家寨,后简称为苏寨。

苏寨村全景

苏寨村内发现有仰韶文化遗址,汉墓群、明清时期留下的苏氏民居(含苏氏宗祠)等。荥阳河王水库即在村内。苏寨之苏氏,为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之后裔,自元代从郏县迁居苏寨以来,数百年间,文凤绵盛,文人辈出,系一方之名门望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630bsvi0t&width=500&height=375&auto=0

荥阳市苏寨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711zb0xc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探寻荥阳苏氏好家风

推开厚重的大门,一个古朴的中原四合院呈现在眼前,这里就是苏氏宗祠了。历经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风雨洗礼,见证二十代苏氏后人成长的院子,已经走过了四百多年的岁月。

苏氏宅院

苏氏族人每个月都会聚在一起,诵读《苏氏族规》。

苏氏族人诵读族规

苏氏族规

《苏氏族规》:凡我子孙、父慈子孝、夫正妇顺、兄友弟恭、老小有序、内外有别、士农工商、各守一业、礼义廉耻、为人正直、言语必谨、举动必端,和睦乡里、复兴我族,愿吾后孙、诚心继承。

苏寨村村支部书记 苏建国

苏寨村村支部书记 苏建国:

苏氏族规从立规到现在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了,现在每个月咱们族人都在族长带领下,重温族规的内容,提醒大家按族规做事、做人,以家庭和睦为基础,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品行端正,让这种好的风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除了在苏氏宗祠北厢房悬挂的《苏氏族规》外,苏氏族长与族内有名望老人共同商议,为更好地教育后人,彰显时代气息,修订出具有现代特点的“四清家风”:即“清香”、“清白”、“清风”、“清廉”。“四清家风”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浅显深刻的道理教育苏氏族人处事要清,从政要廉,告诉后人要以清香的环境体魄清白做人,清风的品德气质清廉做事。

“四清家风”

荥阳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 王峰

荥阳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 王峰

具有现代特点的“四清家风”以“清”字为主线,教育后人要以修身为目的,提高个人素养,坚定理想信仰,用正派家风做人做事。家风好坏关系着家庭兴衰,关系着事业成败,当下我们必须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好的家风带动民风,促进社风。

苏寨村全景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深明此理的苏家人,以题匾的方式将重视文教、积善余庆的传统传达给子孙后人。一座题名为翰墨林的耳房是苏家为教育子孙而专设的家族公共书房。依墨绕书林,借章探史翰,一代又一代的苏氏子孙在此氛围的感染下,遨游书海,濡染书香,仅明清时期,从苏寨村就走出了二十多位官员。虽然官职没有祖辈那么显赫,但是他们无不以廉洁勤政而名誉他乡。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优良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传家宝”。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好,则政风清;反之,家风浊,则社风浑;家风邪,则世风日下。因此,立好“家风”这面镜子,照清自己,辐射他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树立廉洁家风,才能享受清正安乐的人生。

如果你姓苏,留言说说你的地址、字辈并在留言处互动交流!

投稿方式微信号:QsgrQ138033389 邮箱:138033389@qq.com

↓↓↓查听↓↓↓

生态家夜听!手机&微信号15013005280

天下苏家古今事,尽在苏氏信息台。欢迎投稿、阅读、写留言、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