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历届高考状元如今混得很悲惨?真相是……

2017-06-25 云南网

昨天,2017云南高考状元出炉啦,学霸们的表演时刻是否让你震惊?


很多人对学霸中的学霸——高考状元有着浓烈的兴趣,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独占鳌头当然容易被刮目相看。


相信大家还记得这个:云南历届高考状元(2007—2016)


文科


理科


但是,有一种声音说,历年的高考状元在投入社会工作后,混的都不是那么理想。


是真的吗?


之前,一篇名为《云南省历年22个高考状元,现在混得最好的也就是个部门经理》得文章在网上流传。原文如下↓↓↓


这是一份有关云南省历届高考状元毕业后现状的调查。家长们一定要看,特别是疯狂让孩子们周末上培优班的家长们,你们一定要看,一定要看,一定要看!!!!!!!


云南22名状元暂无较大建树在云南师大附中校园里,矗立着一块“状元碑”,上面刻着一个个记忆犹新的名字。根据记载,从1977年至今,云南师大附中一共产生过34个全省高考状元(不含加分状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被清华或北大录取,近年来被香港大学录取的学生也比较多。这些状元考生最终都去向哪里?


2011年,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很关心状元们的去向,曾专门调研过云南近十年来的22名“高考状元”和奥赛获奖者,尤其关注他们毕业后的现状。可令他吃惊的是,这些“状元”、大奖获得者,在各自的事业上几乎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与当初人们对状元的预期相差甚远。除此之外,罗崇敏还查阅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目标。”罗崇敏的调查显示,回到云南就业的历届高考状元中,目前,职位做到最高的只是省内某大型企业的部门经理。


其实,不止是在云南,在全国范围内也一样。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全国各地1000余名高考 “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这无疑是给热衷状元的人们浇了一盆凉水。 


具体例子:


1

某英语状元

现在是部门副经理

李倩(化名),上世纪80年代全省高考外语类状元,最后就读于上海一所名校的英语专业。毕业后,李倩便回到云南工作。最近几年,她一直任职于昆明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目前担任部门副经理一职。“高考对于我来讲,是一次实现理想的机会。高考状元仅仅是对考试成绩的认可,而以后的人生,仍需用同样的努力来赢得。”


2

某年高考状元

现在是小白领

毕业于云南师大附中的某年全省高考状元杨微(化名),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最初进校时,同宿舍就有两个省级高考状元。经过4年的学习,到毕业时,曾经的状元光环并没有替就业加分,几乎没有任何优势。最终,杨微进入了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成为一个普通的小白领。


3

某年高考状元

大二时还休学

纵观历年高考状元,毕业后的人生大多平稳而安定。不过,也有少数状元遭遇坎坷。王雨(化名)不是全省高考状元,但也是昆明某重点高中当年的状元。就在那一年,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某名牌大学,成为当时学校的骄傲。不过,进入大学后,由于在生活上无法适应,以及学习成绩上存在较大落差,王雨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到学期末时甚至无法进行正常学习。大二时,王雨只好休学一年。


这篇文章一时间激起了无数人的共鸣,难道状元真的都这么惨么?其实真相是这样的:


2016年高考之后,一个很老的谣言最近又在网络上冒了出来,标题耸人听闻:《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高考状元下场悲惨,没有行业领袖》。2016年6月29日,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 辟谣:“截图内容不实,此前我们曾多次辟谣。”



在2015年和2014年,这类谣言就屡屡出现。



更有甚者,将所谓的“中央科教院”说成是中科院。2016年,@中科院之声 为此发表声明:周末一直在被@ ,咨询一个所谓我院的调查结果,很多大V转载时也没能说明白。在此,我们再次说明一下,不是所有带“中、科、院”三个字的机构都简称“中科院”。



无论是说所谓“中央教科院”,还是所谓“中国教育科学院”进行了这个调查,这些报道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声称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发现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抽查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这类报道还援引一个“第十名现象”,即在应试教育的体制内,一个班里最有出息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班上处于中游的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他们在后来的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那些当年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

  

不过这些所谓调查都没有公布详实的数据,“下场悲惨”的说法更是毫无逻辑。有网友表示,有人用科举状元青史留名的比例来证明科举制失败,现在又想用高考状元来证明高考制度失败。无论科举还是高考,目的都是大规模培养、选拔人才,只看考第一来判断制度优劣是一叶障目。


很多人说:状元又怎么样,后来好像都没有哪个出名混的很好啊?我们来看张图!!


状元明明混得很好啊,吃香喝辣当公务员,人家只是低调,这叫闷声发大财!


再来看一张从1977-1986年状元去向的图↓↓↓


各种总经理、教授、海外工作者……明明都挺厉害的!


引起的那些共鸣,无非是,在高考这件事情上,你成绩没有他好,所以你认可了这种能让心里感到“平衡”的说辞。


所以…混得好是个什么概念呢?知乎上一直有这么一个问题…


为何成功人士当中…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的踪影?


回答来自知乎@王凌珊


1、为何成功人士当中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的踪影? 这实在是个没多大意义的问题,非要答:因为高考状元是极其稀有的人群,状元和非状元的人数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在任何领域都会绝少看到状元踪影同样可以说:失败人士当中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的踪影。在当代,一年只有几十个高考状元,非状元却有几百万,近些年已经接近千万;在古代,虽然科举考生人数没现在多,但是举国上下只有一个状元,还常常是三年一个,1300年的科举史上总共只有过504个状元。如果成功人士中能够常常看到状元,就妖异了。


2、把命题反过来,状元中很少看到成功人士,同样是不成立的。何谓成功是因人而异的概念,如果仅以高于普通人平均水准来说,古往今来的状元,绝大部分都是成功人士


3、诚然高考/科举测出来的是相应标准下的应试水准,但是,能够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都有其过人之处,耐心、定力、记忆力、毅力、智商、专注力..... 都是过人的,这份心力放在别处同样不会差。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状元是轻易得来的,天分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汗水。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普通人学习的地方。


其实,社会舆论有很多声音称“状元走向平庸”,这个结论实在过于武断。



1.如果看近几年的状元,他们还处于事业的发展期,怎能断言其成功与否?如果看40岁的这一批,如上的数据已证明一切,他们一点都不平庸。

  

2.高考只是考基础知识,工作是考验专业能力,这两类的佼佼者不是同样的人再正常不过。

  

3.不要偷换了概念。状元相比非状元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群,您说是状元成功的可能大,还是非状元成功的可能大?我们的新闻报道中,“成功的状元”新闻价值不大,“失败的状元”那才叫新闻。所以,我们的“偏见”很自然地产生了。



那到底什么叫成功?我们不禁要问:高考状元一定要是李彦宏这样才能算成功吗?差生成功是逆袭,那失败就算正常了?

  

还是那句话,偏见。我们实在太看得起高考了。差生和状元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绩。跟日后的发展不能完全挂钩。

  

有时,我们对状元的期望实在是过高了,他们真的只是一群普通人。


1高考状元:当年苦学为追女生…


吴海灏2012年以663分夺得广东佛山禅城区理科状元。



他刚入学时,区排名在1000名外。他说自己从高一就暗恋一个女生,她成绩很好,为了追她,他猛下功夫学习。高考完第二天,他表白了。可是,他心仪的女生却没考好。

  

2状元甘当月薪两千保安


张晓勇曾是长沙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一心想做研发的他却被分配到公司客服部。父亲病倒,他回到长沙,做了一名保安。他说,“我不是怀才不遇,只是当梦想与现实激烈碰撞时,选择安于现状。”



所以,不要过分“贬低”状元们,同样也不要“神化”状元们,他们真的只是一群普通人。



无论你高考是否取得好名次,有一定是必须要记得的: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也不要停止你学习的心!!!!



来源:都市时报

编辑:曾钞


精选

700多年前的昆明文庙要“回来”了 下半年对市民开放

云南高考录取分数线出炉!一本文科555分,一本理科500分 查成绩请戳 →

“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拍!云南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3187起 处理4422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