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永久编号192391,“云大星”来了!

云南网 2024-01-02

12月27日,多信使多波段天文学前沿研讨会暨云南大学天文学系建系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昆明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云大星”,并向云南大学颁授国际命名公报、命名证书、运行轨道图。


据介绍,“云大星”于1996年10月3日被国家天文台施密特 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临时编号1996 TQ2。后续跟踪观测确定轨道,永久编号192391,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云大星”。


图为“云大星”太阳系轨道图。云南大学 供图


“云大星”位于火星跟木星之间,轨道周期为5.81年,轨道倾角3.34度,半长轴3.23AU,偏心率0.20,自发现至今已有535次观测。


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的前四位数字“1923”代表着1923年云南大学正式开学云南大学成为国内拥有专属命名小行星的高校之一。


会上,云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云南大学天文学科10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该校形成了天文系、西南天文研究院、云南大学与云南天文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一系一所一基地”的科学布局,2022年天文学科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国家和云南天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作出贡献。此外,云南大学天文学科形成了致密天体和高能现象、银河系与邻近宇宙、星际介质与恒星形成、星系宇宙学4个特色研究方向,并大力打造太阳物理和时域天文学研究团队,10年来共主持国家级项目50项,进一步提升了原始创新能力。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为全国重点大学,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有天文学系和天文研究所。2023年4月20日,云南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校庆。


除了云南大学

还有哪些高校

有自己专属的小行星呢?

一起来看看

👇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星”


1998年5月4日,为纪念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北京大学星成为第一颗以中国大学命名的小行星,编号为7072。


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星”


2000年10月14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国际编号8050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北师大星”。成为继“北京大学”星之后,第二颗以学校名称命名的小行星。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星”


2002年5月16日,为了表彰南京大学建校100年来为中国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国际编号为390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南京大学星”。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星”


2004年10月17日,国家天文台在济南宣读了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关于“山东大学星”的命名公报。“山东大学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1997年10月15日发现的。因为这颗星被发现的日子,恰好是山东大学建校96周年校庆日,国家天文台决定将它命名为“山东大学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星”


2007年4月2日,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发布第59386号《小行星通报》,正式通知国际社会,第19298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星”


2010年3月30日,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工程建设中所做的突出贡献,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6年6月7日发现的小行星1996LN命名“哈工大星”,其国际永久编号为第55838号。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星”


2011年4月,为纪念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以“清华大学”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这颗行星的永久编号为16982号。它是1999年1月10日,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兴隆观测站发现的。


中山大学——“中大星”


2011年11月12日,宣布批准241113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大星”。这颗小行星是叶泉志在2007年7月21日发现的,永久编号为2411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星”


2012年10月25日,国家天文台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永久编号为09830的小行星命名为“北航星”,以肯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60年以来为世界航空航天事业所作的贡献。


“北航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上,公转周期四年半,直径非常小,在1公里至10公里间,视星等只有17等左右,肉眼无法直接观测。这颗小行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5年10月25日发现的。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星”


2012年8月31日,永久编号为236743 ,由浙江大学建筑 工程学院郑存怀校友提议命名,该星由天文学家叶泉志先生于2007年5月7日在台湾鹿林发现,与浙大110周年校庆仅相差十几天。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星”


2018年7月,编号为891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天津大学星(Tianjindaxue)”。官方公告显示,这颗小行星是北京施密特小行星研究计划于1996年3月9日在兴隆观测时发现的,其位于太阳系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中。


中央美术学院——“央美星”


2018年7月11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110635号向国际社会宣布,永久编号第11841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央美星”。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星”


2018年10月14日,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建校40周年纪念日,国际永久编号第 189018 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国科大星”。“国科大星”是一颗亮度15.2星等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上,绕日运行周期为5.33年。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星”


2021年9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16319号的小行星,已获国际小行星委员会(CSBN)批准,正式命名为“三峡大学星”(英文名:San Xia),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于2021年9月在《小天体命名公报》中正式发布。“三峡大学星”周期为4.23年,轨道半长轴为2.6倍日地距离,轨道倾角15.9度。


南京师范大学——“南师大星”


2021年9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119岁生日,这颗命名为216446号,处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师大星”。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星”


2022年3月21日,国家天文台宣布,将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命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星”(52487 = 1995 XO2)。这颗小行星是1995年12月6日由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观测发现的(1995 XO2),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周期3.37年。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大星”


2022年9月9日,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师大星”命名仪式,经过国家天文台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审核,国际永久编号为91001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上海师大星”(英文名:shanghaishida)。


南京理工大学——“南理工星”


2022年9月20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530739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理工星”。南理工也成为继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之后,江苏第三所获得小行星命名的高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向学校颁发小行星命名证书。报道介绍,“南理工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11年10月3日发现的。


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工星”


2022年9月24日,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北理工星”命名仪式,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9442号的小行星1997GQ27被正式命名为“北理工星”。“北理工星”的命名是表彰纪念北理工研制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并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预研做出贡献。


南京邮电大学——“南邮星”


2022年11月20日,南京邮电大学收到一份来自宇宙的特殊礼物。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为表彰南京邮电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编号420612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南邮星”。


西北大学——“Xida”星


2022年9月,一颗永久编号52972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Xida”星。2023年3月24日,“Xida”星命名仪式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该小行星是2008年3月2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


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理工星”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2023年12月19日发布的《小天体命名公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996年12月22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1139的小行星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青岛理工星”。


来源:云南网(记者 季征)、“软科”微信公众号、长江日报、青岛日报社、西安发布、澎湃新闻、“上海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网、新华报业网编辑:王茜婷

二审:陶媛

三审:姬祥虎

终审:李星佺



云南评议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跟着小云看云南看世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