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华诞丨2017海峡两岸城市再生与永续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天大建筑教育1937-2017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建筑教育80华诞系列活动
2017海峡两岸城市再生与永续发展研讨会
2017年10月22日,由教育部重点对台教育交流项目资助,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指导,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专业委员会、城市安全与防灾专业委员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筹)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小城镇规划发展研究所、城市历史保护与发展研究所、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工作室联合承办的“2017年海峡两岸城市再生与永续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西楼“富力星”阅读体验舱成功举办。
来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台湾东海大学景观学系、台湾人境工程技术顾问有限公司、台湾大瀞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愿景都市计画(天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与高校学生一共60多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以“城市再生与永续发展”为主题,分别就“城市再生与生态安全”、“城市再生与乡镇发展”两个专题展开学术研讨。
2017海峡两岸城市再生与永续发展研讨会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小城镇规划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蹇庆鸣博士主持,他先简要介绍了这次研讨会的缘起和基本情况,并对各位参会嘉宾和领导做了介绍。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王学斌秘书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许蓁副院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曾鹏党委副书记分别致欢迎辞。王学斌秘书长首先赞扬了天津大学在天津市近几年的城市安全、城市设计、城市双修和小城镇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希望未来能够加强两岸学者的学术联系。许蓁副院长首先欢迎了从台湾来的各位学者,同时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促进两岸学术思想的交流。曾鹏党委副书记首先欢迎了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同时就本次研讨会的专题进行解读,期待本次研讨会能够为我国的城市再生与永续发展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
研讨会主持人 蹇庆鸣副所长
王学斌秘书长致辞
许蓁副院长致辞
曾鹏党委副书记致辞
互赠礼物环节
上午的研讨专题是“城市再生与生态安全”,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工作室负责人左进副教授主持,对谈台湾东海大学景观学系李逢时助理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曾坚教授、台湾东海大学景观学系副总务长吴佩玲助理教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白劲宇副所长分别发表专题演讲。
专题一城市再生与生态安全上半场 左进副教授主持
曾坚教授的演讲主题是“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网络设计的理论及技术方法”,结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介绍课题组针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基于自然、社会与文化的系统生态观的研究视角,分析闽三角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特点,介绍城市高密度地区受损生态空间综合修复理论、城乡交错带生态空间管制与生态景观重建关键技术等研究内容,并重点介绍基于遥感图像和GIS技术的流域水系风险识别,城市雨洪灾害防控等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曾坚教授 《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网络设计的理论及技术方法》
吴佩玲助理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探讨东海艺术街商圈之生态品质评估”,以艺术街作为研究基地,了解当地植栽绿化状况、铺面透水程度、生态栖地潜力评估现状生态品质,运用生境面积指数计算,并通过指数结果与国外成功案例比较,提出改善方案并给予建议,达到生态社区之效益。
吴佩玲助理教授 《探讨东海艺术街商圈之生态品质评估》
白劲宇副所长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规划探索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为主题进行专题演讲,以大兴区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兴区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首先通过技术对接加强两规整合,保障集中建设区外规划集体经营性用地可以入市,再以减量提质为目标,科学确定各镇的可入市用地规模,同时通过拓展集体经营性用地的入市用途,充分适应市场的需求,最后从探索民主决策和资金统筹机制方面来实现利益协调等策略。
白劲宇副所长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规划探索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研讨会现场
专题一“城市再生与生态安全”下半场由吴佩玲助理教授主持,对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副主任,城市历史保护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许熙巍副教授,左进副教授、李逢时助理教授、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宫媛副所长发表专题演讲。
专题一城市再生与生态安全下半场 吴佩玲助理教授主持
左进副教授的演讲主题是“城市再生视野下高密度城区多维生态网络系统建构规划研究”,提出基于城市再生理念,充分挖掘城市高密度地区存量空间资源,“变废为宝”,降低交易成本,建立新的蓝绿生态空间供给途径;进而以“分层级、成网络、多路径”为规划原则,创新提出“重塑骨架、寻绿成网、立体增绿”的行动规划策略,通过“天津环城铁路绿道公园规划”、“天津河东区绿园道网络计划”等系列规划实践。
左进副教授 《城市再生视野下高密度城区多维生态网络系统建构规划研究》
李逢时助理教授的演讲主题是“场所与生活态度(城郊村再生的可能性)”,介绍了台湾台南古都与城郊山村互补、共生的再生方案,政府提出配套措施“青银台创事业奖励办法”(政府补助50%经费,但须聘顾年青人)让退休族群可以回归田野山林,年青人也可以返乡创业。
李逢时助理教授 《场所与生活态度(城郊村再生的可能性)》
宫媛副所长的演讲主题是“’城市双修’漫谈”,通过“城市双修”系统治理城市病、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引领城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城市双修”工作背景、规划编制情况和实践案例几个方面交流心得。
宫媛副所长 《“城市双修”漫谈》
下午的研讨专题为“城市再生与乡镇发展”,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小城镇规划发展研究所所长曾鹏副教授主持,对谈东海大学兼任讲师、景观学会理事陈建名资深景观师,曾鹏副教授、台湾东海大学景观学系兼任讲师、台湾人境工程技术顾问有限公司钟德颂执行长、蹇庆鸣副所长、谢柏宽常务理事分别发表专题演讲。
曾鹏副教授首先作了《都市区历史地段文化体验线路建构方法初探——以天津原英租界为例》的主题发言。以天津原英租界历史地段为例,通过公开数据支持的量化手结合实调研从空间形态、服务设施活力触媒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理解认识该历史地段的体验价值系。并通过多维现状数据挖掘及叠加分析,确定历史地区中最具价值的公共活动空间探索构建多层次、满足不同体验主体需求文化线路的方法。
曾鹏副教授 《都市区历史地段文化体验线路建构方法初探——以天津原英租界为例》
钟德颂执行长以陕北神木市红碱淖风景区规划为例,深入的运用负责任旅游理念支撑,使在“自然田园”模型之上延伸出深层的“生态小镇”,它是一种特色小镇和城乡生态建设发展方法论,一整套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思想。围绕这个经济技术原理,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
钟德颂执行长 《田园综合体中生态;生产与生活修复策略》
蹇庆鸣副所长的演讲主题是“西部高原地区旅游特色小城镇规划发展的路径探讨——以甘肃为例”,通过对西部高原地区小城镇发展路径的形成机理和优劣势分析,提出产业支撑和制度创新是西部高原地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利用当地丰富的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禀赋,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走以产业支撑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之路。
蹇庆鸣副所长 《西部高原地区旅游特色小城镇规划发展的路径探讨——以甘肃为例》
谢柏宽常务理事的演讲主题为“「移动」与「连结」:从「空间分工」与「社会时间」试探城市再生与乡镇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社会不仅创造时钟时间,也与“存有”时间的创造相关,并且借由时间构建他们的社会生活。所谓的“现代人”必须能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并且让自己适应这样的时间运转,按照时钟时间来安排和管理休闲与工作的分配。人们因为对未来有信心,在时间上的运用上会倾向考虑未来,进行长期规划,或有计划地延迟享乐的时间,对过往与当代的工艺品并没有强烈的怀旧感。
谢柏宽常务理事 《「移动」与「连结」:从「空间分工」与「社会时间」试探城市再生与乡镇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题二“城市再生与乡镇发展”下半场由钟德颂执行长主持,对谈蹇庆鸣副所长,许熙巍副教授、陈建名资深景观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侯鑫副教授分别发表专题演讲。
下半场许熙巍副教授首先发言,演讲主题为“非政府组织(NGO)在历史地区保护与更新中的作用”,系统总结非政府组织(NGO)在历史地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发展历程及地区经验,以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在天津地区城市更新相关过程中的参与为例,分析了NGO参与其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通过与其他地区经验的对比给我国历史地区保护和更新中涉及NGO的相关机制提供完善建议。
许熙巍副教授 《非政府组织(NGO)在历史地区保护与更新中的作用》
陈建名资深景观师的演讲主题为“在地性景观设计手法案例分享---三项台湾公共建设为例”。第一项是“国际花卉博览会台湾庭园”,此设计将台湾的憨厚内敛的人情作为主要的主题,以台湾的生活元素作为造景的素材,完成第一座台湾园的诠释代表,并获得大会颁发首奖的殊荣。第二项是“高雄海洋流行音乐中心户外景观”,以“海洋城市”高雄出发,将海洋文化作为设计的主轴,全区景观与建筑与绿能结合打造新时代建筑典范。第三项为“卫武营国家艺术中心户外景观”,属于旧有城区再造的案例,与荷兰公司麦肯诺Mecanoo 合作一起完成,全区以绿色建筑作为设计标杆,可回收建材、原树林保存与移植、透水铺面海绵城市工法、一惯性之设计语汇贯穿整体。
陈建名资深景观师 《在地性景观设计手法案例分享---三项台湾公共建设为例》
侯鑫副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数字辅助城市认知——量化分析在城市空间发展与城市设计评价中的一个应用案例”,此次报告是采用多主体仿真技术、针对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系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选取天津城市空间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微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仿真宏观现象的方法,对城市空间问题进行解释验证。该研究证明,多主体仿真技术对城市空间发展阶段中的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具有很好的解释和分析作用,在未来的城市规划领域中,可进一步帮助剖析城市问题和辅助城市设计。
侯鑫副教授 《数字辅助城市认知——量化分析在城市空间发展与城市设计评价中的一个应用案例》
专题演讲结束后,与会领导给所有演讲嘉宾颁发发表证明奖励状。
专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针对各专题报告进行了交流,深化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并交换了意见。会议最后,曾鹏党委副书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陈天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在热烈的掌声以及满满的收获中,会议主持人蹇庆鸣副所长宣布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研讨会现场
曾鹏党委副书记总结
陈天教授总结
蹇庆鸣副所长宣布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文字 | 朱柳慧 徐婧
照片 | 刘树鹏
编辑 | 周荣正 明刘棣
审校 | 盛明洁 张赫 刘刚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