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申遗成功!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申遗成功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江苏共有3项技艺入选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有三个子项目来自江苏,分别是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苏州洞庭碧螺春制作技艺、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下面一起来看看
江苏此次入选的3项
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吧
👇

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

雨花茶制作技艺包括: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整形干燥、精制、烘焙等工序。该技艺为师徒传承方式,现有以第一代陆溁,第二代林双贵,第三代俞庸器、王家荣,第四代黎志遐、赵杏华,第五代陈盛峰、陆葵香,第六代王亚仑等为代表的传承群体。

雨花茶制作技艺的主要特征为独创的搓条抓条、精制筛分、烘焙。陆溁所倡导的“以树表式”的条栽法等先进技法,引领着中国植茶制茶的方向,其理念至今仍为中国茶产业发展所实践;独创的搓条抓条技法,是传统绿茶制作技艺的瑰宝;精制筛分工艺传承有序,被誉为中国古老制茶技艺的活化石。目前,从业茶农达3万人,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15人,年产值达5亿元。
苏州洞庭碧螺春制作技艺


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江南早春采茶时节,太湖水面雾气缭绕,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香浓的气息。碧螺春也称碧萝春,俗名“佛动心”,为成品绿茶。产于江苏苏州吴中区太湖洞庭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的制法,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四道工序在一锅内完成,根据叶质、锅温等灵活转换,全程约为四十分钟左右。成茶后的碧螺春集形美、色艳、香浓和味醇于一身,外形条索纤细,成螺形卷曲,披满茸毫,色泽银绿隐碧,当地人称:“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三鲜自古少”,被誉为“四绝”盖世的“天下第一茶”。
目前绿茶制作技艺(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个,区级代表性传承人4个。
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扬州本非茶叶生产重地,但昔年的富春人配茶功夫高明,以茶起家,1921年独创“魁龙珠”茶,备受茶客的欣赏和赞美。魁龙珠用浙江龙井、安徽魁针加上富春花园自家种植的珠兰,由茶艺师精心窨制而成。龙井透得是味;魁针衬的是劲,汤色黄亮;珠兰显得幽香,色香味浓郁芬馥,泡上天下第一水扬子江水,谓之“一壶水煮三省茶”。

“魁龙珠”茶制作技艺要求很高,程序严格而复杂,先将珠兰与茶坯合窨,使珠兰之香气浸入茶坯(茶坯是茶场专为窨茶而生产的一种初加工茶)。并进行烘炒去湿,窨制成功后,以后每次使用时,按照比例取珠兰加魁针、龙井合拌均匀,分装小袋使用。这样的茶,色、香、味俱佳,茶客一经品尝,就有偏嗜,因而受到茶客的普遍赞誉。


青年朋友们
青年强,则国家强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
新时代好青年

共青团江苏省委特别推出
《“青说二十大”—我的学习心得》系列微视频
以青年的视角、用青年的语言分享学习心得
首期学习视频现已发布
让我们一起聆听南京理工大学辅导员张海玉

讲述《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紫牛新闻、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

辑:刘开凯

校审:沙猛猛、张煜晗



点亮“在看”,祝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