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收到了群发祝福,是我们不太熟吗?
近期微博上兴起了这么一个话题:
群发的拜年祝福,到底要不要回?
有网友调侃说:
有人加你好友
就是为了一年一度给你发条群发的祝福信息
(刷下存在感)
调侃归调侃,但又有些心酸
那么问题来了:
当收到群发的祝福时
你会如何应对呢?
01
什么是“群发祝福”?
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
人总是需要与他人、与群体保持互动
尤其是情感上的交流
在有纪念意义的节日
为亲戚、长辈、好友送上一句真挚的祝福
无疑能够更好地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通讯设备未普及的时期
人们通过书信的方式送去祝福
在相隔异地、交通不便的情况下
一封书信甚至可能要等待数月之久
“家书抵万金”并非一种夸张
历代通过正旦朝贺、拜年庆祝,促进亲情友谊
拜年主要形式为亲自登门或投帖
宋代已有投帖拜年
《菽园杂记》卷五记载:“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刺。”像这样既不认识、也不相见,投送拜年帖,颇似如今的群发短信拜年,形式远远大于心意。
在电话、手机刚刚普及的时期
人们通过打电话、编短信来发送祝福
虽然费用不高
但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而随着网络通讯软件的大规模普及
发送祝福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
现在
人们不再需要一笔一划地书写
甚至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复制和粘贴消息
点击“群发消息”
便可将祝福一键生成
批量发送给列表里的联系人
祝福信息的形式与内容依旧在不断演变
从短信时代的纯文字表述
到微信时期的结合表情符号
再到语音祝福
形式多样
便利的通讯方式
让人们能够更加轻松地维护社交关系
也可以在节日或特殊场合
向更多的人传递祝福
02
为何群发祝福愈发流行?
不同于从前“车马慢,书信远”
用时间为足够的诚意来打包票的“慢”沟通年代
时下,社交网络的普及
助力沟通更加的高效
急剧扩张的朋友圈也是随之而来
好友列表中未必都是“好友”
虽然留了成百上千的联系方式
但其中不乏有许多的点头之交
一面之缘的“泛泛之辈”
这也就是使得“群发祝福”功能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自己精力或是才思的有限
也让很多人不得不选择
在一刹那发出招呼几百人的祝福方式
除此之外
当群发短信发送到许久未见的朋友
或是还没有成为朋友的朋友手机上时
彼此记得对方的存在
说不定得到对方的回复后
还可以聊上几句
从而回味曾经的相处,捡起彼此的情感
幸运的话或许还能够产生出新的友谊
这就有了真实的意义
否则,情感只会越来越淡漠
但是这样的群发祝福
没有对对方的特定称呼
没有关系中微妙的或远或近的问候方式
只是三两句特意编排好对仗的句子
一键群发使祝福变成任务
让情感表达变得流于形式
复制粘贴的内容缺乏真挚与心意
失去了情感深度
祝福的意义也在快捷便利的形式之下逐渐消磨
03
那么,你会回应群发的祝福吗?
A1
我会回应群发的祝福:
@大妮:回啊,干嘛不回,群发也是祝福,如果群发都没有你,那你岂不是多余。
@玖陆號星球:说实话,我不觉得群发不诚意咋咋的。群发的那几句话我也是想对大家说的,是真心祝福,无论熟的还是不熟的。
@年糕婆婆芝士妈妈:会,因为我善良。
@我不甜了吗:会礼貌性的回一句。
A2
我不会回应群发的祝福:
@爱生活爱学习的女孩子:如果是很明显的群祝福就不回,但凡是看着走点心的就回。
@赵小一耶:不回,没诚意觉得。
@一碗鱼粥二十六:不回复,我也不给别人发。
@你且等一等:回也尴尬,不回也尴尬,所以为什么要有群发祝福?
那么,面对群发的祝福,你会选择?
回复?
不回复?
or.....
应对这尴尬的一题,
Or或许是最暖心的解答——
如果你觉得群发祝福有些敷衍,那我们可以使用更加个性化,真诚的语言表达祝福,也可以结合日常交往、共同经历等,让这份祝福更显诚意。
如果你接收到群发祝福觉得文字“冰冷”,也不妨以此为话题开始让聊天框“热络”起来。
如果觉得群发祝福显得突兀
不妨在平时多花点时间和对方互动交流
在日常的相处中表达爱、真诚与关怀
如果觉得群发祝福很无聊
那么简单地回复一句
“谢谢”、“同乐”也未尝不可
毕竟,无论是收到专属祝福还是群发的祝福
都是一种善意的传递
群发祝福
最重要的还是“祝福”二字
你收到群发祝福会回复吗?
在下面评论区留言告诉团团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江苏共青团”综合整理自共青团中央、新京报、人民日报、微博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供稿:黄诗颖(东南大学)、王谭心蕴(中国矿业大学)、徐佳晔(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王千惠(东南大学)
图片:王子涵(南京传媒学院)、王千惠(东南大学)
排版:程佳颖(三江学院)、王千惠(东南大学)
整合:王谭心蕴(中国矿业大学)、王千惠(东南大学)
编辑:吕毅
审核:刘一鸣、吴澍天
复审:沈娜
终审:孙洪洋
点亮“在看、点赞”,转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