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屡拿国奖,社会工作经历惊动团中央!浙大这位十佳大学生的经历有点儿“传奇”!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19-06-28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是一名1993年出生

现读博士三年级的“浙大人”

他科研强、成绩好

一心投入志愿服务

将“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不久前刚获得“十佳大学生”称号

想知道他是谁?往下看!

个人简介

煌,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2015级直博生。

在校期间,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三次)、宝钢优秀学生奖、唐立新奖学金、浙江省优秀学生干部、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优秀学生共产党员、特殊贡献单项奖等荣誉和奖励70余项。

先后经历班长、团支部书记、院团委副书记(挂职)、研究生党总支委员、兼职辅导员、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校博士生会主席等20多个岗位锻炼曾在共青团中央、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实习或挂职锻炼。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200小时。


90后博士生党代表:

“经世济民应该写在黄土高坡上”

“经济学院的理念是经世济民,这就要求我们绝不能浮在天上看,而要两腿扎进黄土地去感受,寻找问题,然后解决它。”王煌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行动派,蓝色的志愿者本子换了一本又一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了他俯身倾听这片土地的心跳,志愿服务1200个小时,他初心如磐。

 

他说,最动人的一次心跳在山西。

 

“红枣产业是山西石楼县的支柱产业,如果在红枣成熟期间遭遇接连阴雨天,红枣的裂果现象会很严重,甚至90%以上会绝收。”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帮助当地解决枣裂的问题。

 

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王煌挂职担任团石楼县委书记助理,想办法联合中国作物协会、浙江大学、延安大学、农业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博士生一起商量解决枣裂难题。

 

四个月里,他走遍9个乡镇,调研农业基地和企业15处,走访农户40余家实地调研、规划选地、方案设计、对比试验、结果检测……每一个阶段他都尽心尽责,召集同学、咨询教授、拜访企业,用过每一种方法,试过每一种途径。

王煌和同学们在石楼开展防控红枣裂果对比实验

吕梁山区交通不便,他每次往返石楼县都会花费一整天时间“朝五晚九”的车程本就足够艰辛,若是再碰上恶劣的天气,其中滋味已不是“辛苦”二字可以形容。就在去年,王煌一行在结束石楼调研后需立即返回杭州,但一场大雪封锁了石楼通往太原的省道,调研团队只能沿崎岖的山路驱车赶往机场。山路陡峭,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一路颠簸一路担忧,为了防止车轮打滑,参加调研的教授和学生合力推车上坡。最终,他们攻坚克难满载风雪,回到了学校。

 

面临重重困难,王煌依然不愿放弃。当老师和朋友都不理解,甚至劝他别异想天开时,他微笑着回答:“经世济民就应该书写在黄土高坡上。”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项志愿扶贫工作反映的枣裂问题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和农业部主要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帮助当地人脱贫攻坚的强烈使命让他的脚步走得更快更远。为了进一步帮助当地明晰产业脱贫的思路和举措,王煌推动了石楼县与浙江大学多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当地产业转型、品牌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提供更有效的决策咨询和建议。用当地县领导的话说,贫困县打通长三角扶贫通道,王煌功不可没。

王煌在石楼县沁园春小学调研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案例

正是这次志愿活动,使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论研究专委会委员的他深刻认识到,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农村治理,同样应该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方的力量。在导师黄先海教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的文章《社会治理体系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央人民政府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福建日报》等权威媒体连续转载报道。


“做求是园中的一抹微光”

“一年学生骨干,一生骨干要求,做一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不仅要学会自我完善,更要懂得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有过10年团学工作经历,经过20多个职务锻炼的王煌一直这么说,也一直这么做。

王煌2015年在共青团中央挂职锻炼

2015年,王煌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直博生。

 

在校期间,他的综合成绩始终排名年级第一不仅摘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特殊贡献单项奖等多项学业奖励,还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5项,发表权威及CSSCI核心期刊论文5篇,赴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学习、交流和访问……

王煌参加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并作报告

在科研任务如此繁忙的情况下,他仍毅然加入校博士生会,只因想做“求是园中的一抹微光”。


在浙大的这两年多,我经常去吃靓园的烩饭,因为方便。”工作结束立马赶往经济学院学习室,每天凌晨两点回到寝室,奔波于课堂、会议和各个校区,这些都是王煌的生活常态。在他看来,自己属于“不会生活的人”。

 

在担任校博士生会主席这一年,他积极推动组织改革创新,制定发布《浙江大学博士生发言制度》,署名文章《全方位推进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在“中华全国学联”官方微信平台上公开发表。“学生会组织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如何让同学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不要去折腾大家,这应该是改革的主线”。


这一年,国际化高端学术活动越来越多,即使一些活动开展到午夜,也没有一位同学想要离开;这一年,DMB(登攀)节、博士生创新论坛、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博士生青年说、学术派(A-Pi)等大型学术项目齐头并进,成为求是园中创新氛围营造的瞩目焦点;这一年,“一刊、两微、四库”宣传矩阵持续发力,博士生会的官方微博粉丝增长200%,官方微信粉丝关注量翻了一

王煌在浙江大学第二十四届DMB(登攀)节开幕式上作报告 

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生在咖啡吧进行学术交流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邀请学术讲座的嘉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小伙伴们屡屡被拒,但为了让大家听到更专业的学术报告,我们只能想方设法谈合作、拉项目”。在举办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博会小伙伴为了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常常蹲在墙角吃盒饭,凌晨三点依然坚持整理会议材料。王煌补充道,“或许这就是博士生的情怀吧!”


探索博士生科研成果的社会溢出机制是他始终努力的方向,“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时尚,博士生更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新疆的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到山西的太原、吕梁石楼县;从内蒙古的满洲里,到浙江的新昌、舟山,“精准扶贫”、“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这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号召着浙大博士生无偿服务的足迹印在祖国的天南地北。

王煌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

这一年,他将校博士生会同心圆越画越大、朋友圈越拓越广。校博士生会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DMB(登攀)节获得全国大学素质教育优秀品牌活动银牌……而这一点一滴的成果,都是靠着王煌和博会小伙伴的精气神儿拼出来的。


“心中有国家、心中有天下”

“家国情怀,这是信仰的力量。”王煌的眼神温雅而坚定。“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让我相信我们党一定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当提及职业生涯规划时,王煌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做一名选调生。”在他看来,从政是最大的公益。“我希望毕业后去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把我的一生都奉献出来。”

 

筚路蓝缕百廿载,一代代浙大人以行动诠释公忠坚毅、担任大任,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风骨和气质正如吴朝晖校长所说,“浙大,决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浙大人,要做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人。”


“这是浙大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浙大人都应该秉持的信念。”王煌认为,“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投身其他工作岗位,都应将个人事业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做到心中有国家,心中有天下。”


本文作者:汪程可

图片来源:王煌

今日编辑:汪程可



✔ 缤纷浙大

      

 经过激烈的选拔赛

 “为新时代打call”十九大知识竞赛

六强队伍顺利角出!

他们分别是

生仪学院、云峰学园

控制学院、高分子系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育学院

12月27日的18:30—21:00

这六支最强学院代表队

将在国会225报告厅

进行终极PK

不仅要会答题

还要能拼手速、一对一battle

最终角出王者


现场的观众

将有机会获得

iPhone X、拍立得、小米手环

……

奖品多多

快戳阅读原文,即刻报名

为选手打cal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