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登上《人民日报》的浙大“国奖哥”用实力诠释优秀二字!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19-05-27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此次刊登的获奖学生代表名单中,共有100所高校的100位学生上榜,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子姚敏侣就是其中一位。



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作为评审最规范、标准最严格、荣誉等级最高的一项奖励,国家奖学金竞争十分激烈,每年全国2000多所高校、近2700万名在校生角逐5万个名额,平均获奖比例仅为0.2%。


而姚敏侣作为获奖学生代表,更是以优秀的学业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历,连续三年拿下这一奖学金,他是怎么做到的?一起来看!


个人介绍

姚敏侣,男,汉族,生于1996年9月1日,中共党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广播电视学2014级本科生、光华法学院辅修法学专业,浙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第八期学员。连续三学年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等荣誉,曾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校园十佳记者等荣誉称号。曾任校党委宣传部浙江大学广播电视台学生台长、校团委学生文体中心常务副主任等学生干部职务。




3年第一,200多学分,4枚保研offer



“他对待课业很认真,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作业也会花很多时间准备。”

“他很自律,从不拖延。”

“他很谦虚,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然后虚心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

姚敏侣的成绩是身边的同学们有目共睹的,每一学年的学业综合排名都是专业第一,是一个“大神”般的存在。


在姚敏侣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才能更好地深入学习。主修广播电视学,辅修法学的他,大学四年,总共修了200多学分,比浙大毕业要求的160学分足足多出了40多学分,但即使是在课表排满的情况下,他的主修绩点依然达到了4.77,辅修绩点达到了4.69(满绩5.0)。


专业实践课拍摄


“我喜欢唠嗑,喜欢和人交流。”

姚敏侣的语速很快,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活跃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


“学习传媒需要感性的认知,再归于理性的总结,对自身发散性思维和多样化表达的能力要求较高。而法学则有一套特殊的“法言法语”,刚开始接触时比较难,要沉下心来钻研,多做逻辑上的锻炼。”两门学科给了姚敏侣不同的思维方式,塑造了他更加全面的思维和逻辑体系。


在去年的“推免季”中,因为在主修和辅修专业上的优异表现,姚敏侣成为了不折不扣的“offer收割机”。他先后前往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法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保研夏令营和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举办的推免开放日,与来自全国各地新闻传播和法学专业的同学和老师们交流、学习,为自己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九月份,姚敏侣顺利通过了北京大学的推免复试,未来,他将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学位。


参加人大夏令营与法学院前院长韩大元(右2)的合影


经过三年在浙大的本科学习体验,姚敏侣找准了自己的学习兴趣点——法治与传播:全民法治时代需要广泛传播力、媒介传播时代需要法治内涵。对两个领域的涉足之后,他逐渐明晰了之后的学习方向,也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


采访名人,媒体实习

不仅是学霸,也是实践达人


学业之外,姚敏侣也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参与了不少学生工作,他作为主持人和学生记者活跃在校园大大小小的活动中。


主持人大赛主持照


自从大一时加入浙江大学广播电视台,“学生记者”就成了姚敏侣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身份。这段经历让他有幸采访到央视主播康辉、知名记者邓飞、国家福利基金会秘书长缪力和许多其他涉足创新创业、爱心奉献等领域的明星艺人和公益达人。


左图:与外交部前新闻发言人洪磊的合影

右图:参与红丝带宣传进校园活动与康辉、鞠萍的合影

大三时,姚敏侣成为浙江大学广播电视台学生台长,他积极探索校园媒体的新闻生产机制,将专业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浙大电视台,组建起分工明确的编辑部和报道组,大大提升新闻报道效率。


在校园媒体上的历练,也为姚敏侣踏足专业媒体平台打下基础。去年,他得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进行专业实习的机会,了解和参与到一线的新闻工作中。


姚敏侣说,他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他的行程总是被学业和学生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白天上专业课,晚上上辅修课,周末和下课后也总有很多学生工作要做,这是他的日常。


学生记者照


“会不会有感到焦虑的时候?”——“心烦意乱的时候就静下来,想一想哪些任务更重要,先做最重要的事情,抓紧时间做。”


“压力大的时候怎么办?”——“我会不停地调试自己,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之前做了那么多事,都能做好,这一次我也可以。我也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释放压力。”


他习惯于这份充实,享受这份充实,也在这份充实中快速成长。


优秀是怎样炼成的?

“国奖哥”经验倾情分享


在浙大这样一个处处都是人才,遍地都是学霸的环境中,拿下一次国奖已是很大的肯定,而能够一直保持虚心的态度,不断前进,突破自我,则更加难能可贵。


采访中,姚敏侣也分享了他在大学四年中努力培养自己的三种能力。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里,没人催你学习,你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学。除了主修专业广播电视学和辅修专业法学,得益于浙大的大类培养模式,姚敏侣还修过很多其他专业的课程,比如心理学,甚至还有一门水利工程。这对于拓展知识面和锻炼思维很有帮助。当然,对待专业课,要沉下来学,扎扎实实地储备知识,建构起理论知识体系,必要时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提升综合能力。“唯分数论”在大学里不再适用,多去尝试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领导能力。“酒香还怕巷子深”,表达在这个时代很重要,要让自己的观点被别人听到和理解。


第三,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同学,老师,同事,采访对象……喜欢交朋友的姚敏侣也很享受和不同人社交的过程。人际交往也给他带来了不少收获,在就业还是保研的抉择中徘徊不定时,和专业课老师的一次交流让他醍醐灌顶,下定决心;和社团的同学打成一片,即使在出任务时,也能忙碌并快乐着;和不同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发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听到了精彩的人生故事……


“我一直在锻炼自己分点说话和多义阐述的能力。面试时,我首先会说‘这个问题我将用三个方面阐述。’其实说这话的时候我可能只想到了两点,但是我不慌,我会把第一点延展开来,再换个说法变成第三点。我有一种执着的坚持,回答重要问题一定要答满三点。”


论和神烦狗的相似度


初心不负梦想,青春砥砺前行。祝愿这位优秀的求是学子不断创造,不断收获,不断逐梦!


文字记者:施乐媛

图片由姚敏侣本人提供

今日编辑:陆盈盈

推荐阅读


1. 治愈系暖文!93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重获光明,他第一眼最想看到的是……2. 从“低分飘过”到发表25篇SCI,浙大学长告诉你,想要变得优秀,何时努力都不晚!

3. 牛!刚刚“国家三大奖”揭晓,浙大表现抢眼!

4. 突破世界性难题!浙大女科学家团队同期两篇《自然》长文,为人类健康带来曙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