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向在黑暗中高举火把的浙大英烈致敬!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19-05-27

今天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

今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他叫陈望道

中国完整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人

而他还有一重特殊的身份

那就是浙大校友


陈望道资料图片


能堪此大任者,“非杭州陈望道莫属”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习近平曾这样介绍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人都曾研究过《共产党宣言》,但《共产党宣言》一直缺乏全文翻译,成为当时很多先进知识分子急盼解决之事,戴季陶就是其中之一。

五四时期的戴季陶,大力推广社会主义。他曾从东瀛带回一本由幸德秋水、堺利彦合译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他原欲据此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却浅尝辄止,因其翻译难度颇高,译者须兼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整天忙于编务的戴季陶自感难以胜任,“不如邀人翻译,并在《星期评论》上连载。”一日,当戴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好友邵力子后,邵极力赞同。

“可是何君能堪此大任呢?”戴季陶叹了叹气,又把翻译中遇到的难题向邵言说。思索片刻后,邵力子笑眯眯地讲“非杭州陈望道莫属。”



1891年生于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陈望道,曾求学于金华中学、浙江大学(原之江大学),进修英语和数学。1915年赴日本留学,精通日文、英文。他的国文素养也很好,精通语言修辞,同时又具有马克思主义学识。当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全国最多不过数十人。最终,翻译的重任落在了29岁的陈望道肩上


粽子蘸墨汁,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早春时节,陈望道回到了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老宅。简陋的柴屋里,只有一盏煤油灯、一块铺板、两条长凳。凭借着一本日文版、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夜以继日地翻译。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生动地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因为过分专注,误把墨汁当成红糖吃下去的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真理味道非常甜!”



《共产党宣言》全篇译文不足两万字,但陈望道花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1920年4月底,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他将译稿带到上海,交给陈独秀等人校对。

1920年8月,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初版时印了1000本,很快销售一空。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那些在黑暗中高举火把的浙大英烈


除了陈望道外,浙大还有这样一群人,在那遮天蔽日的岁月里,他们高举求是大旗,用自己的青春以至生命写下民族解放的光辉一页。值此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望他们的英名与功勋。


林白水(1874~1926)




他是“中国留学外国学新闻学的第一人”,曾参与求是书院、蚕学馆和养正书塾的创办,任求是书院国文教习。他创办了包括《中国白话报》、《警钟日报》、《社会日报》在内的10余种报刊,揭露军阀政客的黑幕丑闻,鼓吹暴力推翻帝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说真话、揭真相”的事业。


许寿裳(1883~1948)



       许寿裳1899年春至1902年夏在求是书院学习。1902年,许寿裳赴日本留学,与鲁迅相识成为终身挚友。回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并介绍鲁迅到该校任教。不久,他北上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因他和鲁迅等一同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遭到反动当局通缉而离开北京。曾任江西教育厅厅长,中央研究院秘书长等职。1934年重返北京,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西迁,任西北联大、中山大学等校教授、史学系主任、法商学院院长和华西大学教授等。1946年赴台湾,任编译馆馆长、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由于许寿裳极端不满当局的腐败统治,为进步力量奔走呼号,不幸于1948年2月被当局特务杀害于台湾寓所。


陈仪(1883~1950)


        

陈仪是求是书院早期学生,1917年,陈仪与黄慕松等人赴日本陆军大学深造,为中国留日陆大学生第一期,以此奠定了他在军界的地位,曾任陆军二级上将。

1948年,陈仪担任浙江省主席之衔,到任后,他为浙江省以及母校浙大做了许多好事。如同意竺可桢校长保释吴大信等在押的学生;召集省市警官人员,训诫他们对学者、教授必须尊重爱护;训令各县县长不得乱抓青年学生、压制学潮等。

        陈仪常常读一些中共刊物,并受到感染。1949年1月,陈仪欲投奔中国共产党,并尝试策反京沪杭警备军总司令汤恩伯投共。失败后,被秘密押往衢州汤恩伯原总部。并于同年6月在台湾被害。


邵飘萍(1886~1926)


   

1906年在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一中)肄业后,考入浙江大学前身浙江高等学堂师范科,此时,接受了维新共和思想,并开始为上海《申报》写通讯。1915年初,邵飘萍得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秘密协定,当即驰报国内,我国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袁爱国运动。同年12月应上海新闻界邀请回国,为《时事新报》、《时报》、《申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和批判军阀政府

1919年5月初,在邵飘萍等策动下,五四运动爆发。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更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及反军阀的斗争。1926年4月26日,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之名将他杀害于北京天桥,时年40岁。毛泽东主席说“邵飘萍是一个有热烈思想和优良品质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亲自批准邵飘萍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1896~1945)



郁达夫7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是同窗学友。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1952年高校院系大调整后,之大支解,分别调整到浙大和浙江师范学院(后又与杭州大学合并)。四校合并后之大校友也是浙大校友。

1942年,因日军进逼,星洲沦陷,他与胡愈之等撤退至苏门答腊巴爷公务镇,因精通日语,被迫当过日军翻译。期间,郁达夫利用职务之便暗地救助、保护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日本投降后,他召集当地华侨组织欢迎抗日联军凯旋筹委会。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参加各种反帝抗日活动,大为日本宪兵所忌恨,据说于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密林中。


费巩(1905~1945)



费巩192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193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后,先后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任教1940年8月12日费巩以“不参加国民党,不支训导长兼薪”为条件出任浙大训导长。他出任训导长后,尽力推行导师制,为同学服务谋利益,还发明了一种白铁罐加玻璃灯罩的油灯分配给同学改善了学生自修的照明,同学们称之谓“费巩灯”。

费巩常发表正义感的言论,批评当局。因此,国民党教育部以其是非国民党员不能任训导长为由,他被迫于1941年1月辞去训导长职务。此后,他进一步揭露当局的腐败,进一步倾向进步,并在郭沫若起草的《对时局进言》上签名。1945年3月5日凌晨,费巩在重庆千厮门码头乘船去北碚复旦大学讲学途中失踪,费巩被秘密绑架后,被残酷杀害于歌乐山集中营的镪水池中。在每年3月5日,浙大师生都举行“费巩教授怀念会”,以寄哀思。


陈敬森(1906~1930)




陈敬森1924年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前身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中等部读书。1925年纪念五四运动中,以农专学生代表身份参加杭州中等学校以上学生联合会工作,任杭州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农专党支部负责人。因积极从事国民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宣传活动,1926年10月24日被军阀当局逮捕。1926年底北伐军攻克杭州时出狱。1927年2月,陈敬森任杭州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曾去金华组织工农学生联合暴动。1927年8月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秘密成立中共特别支部,任支部书记,组织狱友反迫害、反虐待政治犯的斗争。1930年8月27日,就义于杭州陆军监狱。


邹子侃(1912~1932)



邹子侃是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中等部学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农专团支部书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邹子侃奉党指示,转入地下活动,以公开合法身份到笕桥举办平民学校,被聘为校务委员,组织农民运动,宣传爱国思想。1927年11月10日,中共杭州党组织又一次遭到破坏,邹子侃被国民党逮捕,囚禁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邹子侃英勇不屈,组织狱友学习马列主义,坚持斗争。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合一的狱中特别支部秘密成立,邹子侃被选为支部组织委员,同年9月接任特支书记。1931年3月26日邹子侃奉命组织越狱斗争,并任越狱暴动总指挥,因叛徒告密未成。1932年2月2日,邹子侃在浙江陆军监狱英勇就义,时年20岁。


何友谅(1916~1943)



1938年,何友谅以同等学历考入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进入浙大不久,在浙大师生讨汪(精卫)大会上,何友谅登台陈词,爱国激情溢于言表,与会师生极为感佩,随后加入浙大进步学生社团黑白文艺社。三年级时任学生自治会出版股长,负责编辑学生会会刊和《生活壁报》,经常发表时评和随笔,抨击时弊与反动政权的腐败统治。在其三年半的大学生涯中,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抗日救亡,爱国民主运动。

1942年1月浙大学生发动了打倒孔祥熙的示威游行,反动当局大为震惊,下令镇压,何友谅、王蕙等涉嫌共党分子而被当局特务秘密逮捕,经竺可桢校长多方营救未果。在狱中,何友谅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受尽折磨,单身囚室不断传出国际歌声和共产党万岁的高喊声,反动派无计可施,最后用三棱刀将其活活地扎死。1994年6月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何友谅为革命烈士


韦廷光(1919~1949)



1940年,韦廷光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1941年皖南事件爆发,他义愤填膺,拍案而起,痛斥当局的倒行逆施。他积极参加学校里“打倒孔祥熙”的运动,结识了进步同学,办起了壁报,开始投入革命的洪流。韦廷光到中学任教后,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1946年到南开中学任教后,主编《号角》壁报,揭露社会黑暗,也结识了《新华日报》记者马西林。此后在马领导下,他积极发动学生开展爱国民主斗争。
       1949年3月,他又积极参加“争温饱、争生存”的运动,组织学生出壁报,唱革命歌曲和示威游行。同年4月,南京大学进步师生的游行遭到反动派镇压,韦廷光、韦延鸿和赵晶片等组织“四一血案后援会”,张贴声援标语,并带领千余学生上街游行。4月21日,他们又组织师生游行,抗议当局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5月31日晚,韦廷光外出散步时,被特务秘密逮捕,关在新世界饭店底层临时看守所。在狱中韦廷光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在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特务乃编造《韦廷光之自白书》刊于重庆《国民公报》上,并传入狱中,以图引起狱友对他的责难。同年11月29日重庆即将全城解放前夕,韦廷光被当局杀害于歌乐山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1985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韦廷光为革命烈士。


于子三(1925~1947)



1944年考进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1月到达湄潭永兴一年级分部。
  进校不久,于子三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如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战地服务团,奔走前线慰问战士;1946年秋复员杭州后参加进步学生组织新潮社;1947年5月,他被选为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罢课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年5月20日,5000余名学生在国民党总统府前高喊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举行了教育危机示威游行,遭到当局军警的血腥镇压,造成震惊全国的“五二零”惨案。

于子三根据中共地下党的指示,组织浙大学生于5月23日大游行和6月初的突击游行宣传。由于他的突出表现,中共地下党确定其为发展对象。后被军警特务秘密逮捕,将于子三关在保安司令部监狱逼他交待与中共地下党的关系,但他决不吐露,使地下党免遭破坏。当局恼羞成怒,竟于同年10月29日下午下毒手杀了于子三。于子三烈士的事迹,唤醒无数青年投身爱国革命运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不朽的篇章。


        马克思曾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向曾经为真理挥洒青春、奉献生命、不懈奋斗的浙大英烈们致敬!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移动网《共产党宣言的味道》、解放日报《千秋巨笔: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作者:张姚俊)、浙江大学QQ号《缅怀,那些在黑暗中高举火把的浙大英烈》、浙江大学校报《英名百世著清风——浙江大学烈士生平初探》(作者:杨达寿)

今日编辑:李灵、施乐媛、陈思屹


缤纷浙大

今天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播出了浙大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陈阳康人物专题。同时,浙江广电将在新媒体端推出,欢迎大家收看。


199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的陈阳康,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毕业,25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27岁成为25个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28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现为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员。


相关视频:周末面孔 新时代·新青年:陈阳康——我给地球做CT




推荐阅读

1.@正在奋斗的你!校领导与浙大青年共话理想与青春!

2.点赞!这位浙大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还被誉为“智多星”与“活名片”

3.献给最美的劳动者!没想到脱下工作服的他们,竟如此不同!

4.定了!2018年浙大科技工作准备这么干!

5.《科学》杂志发文!浙大科学家成功研发具有图灵结构的新型分离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