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20年写就近90万字专著!这位浙大教授是自我挑战者也是迷弟迷妹“收割机”!

浙江大学 2019-05-26

你可能没意识到自己说的汉语词汇

有千年故事

而你可能更不知道

一位浙大教授为此甘坐学术冷板凳超20年

只为追溯汉语核心词汇的前世今生

如今这项研究成果

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精装一册 足足有1173页 近90万字

在去年更是成功入选

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这本研究专著是如何“出世”

这位教授又如何收获迷弟迷妹

今天我们带你走进的就是

浙江大学中文系汪维辉教授



人物名片

汪维辉,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史和训诂学。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160余篇。代表著作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汉语词汇史新探》、《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汪维辉卷》等。曾获得教育部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均以“优秀”等级结项。

为完成一项近90万字的研究专著

他在浙大有了一座小型图书馆


  一本1173页,近90万字的研究专著是如何写就的?汪维辉给出的答案是,二十多年如一日地翻阅古籍和方言资料,甘坐学术冷板凳



  为做研究,他读了很多书,据他的学生不完全统计,汪维辉的读书量堪比一座小型图书馆的藏书量。一次学生找不到材料请求汪维辉帮忙,他精准地从几个书架里拿出合适的书,学生打开还能看到他做的批注和各种记号!“每一个词,每一个概念,有时候牵涉到不止一两个词,把历史梳理清楚,把共时分布说清楚,再探讨两者关系,工作量很大”,汪维辉徜徉在浩瀚的汉语世界里,慢慢拨开100组汉语词汇的历史尘埃。在写成这本专著的同时,他一点点堆积起了自己的小型图书馆,也让这一本本书印上做学问的痕迹。 


汪维辉老师办公室的图书架


  而更让人敬佩的是,在学界,汪维辉是第一个系统地大规模地纵(历时)横(共时)结合研究汉语词汇史的学者。所谓历时是以时间为脉络对汉语词汇千年历史进行梳理,所谓共时则是以空间为线索系统关注方言中汉语词汇的差异。而传统的古汉语词汇研究,主要是做疑难词语的考释工作,但这个路子几乎看不到几千年当中汉语词汇是如何发展过来的。


  汪维辉将这个担子揽过来是1995年,在四川大学师从张永言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此后,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未曾撂挑子。2009年,汪维辉被浙江大学对人才的尊重和诚意打动,受聘成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汪维辉决定将之前零散的汉语常用词汇研究进行系统“升级”!根据国际通行的斯瓦迪士核心词表,他将研究增量到100组汉语核心词汇,并于2011年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在此后的年月里,汪维辉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看资料这件事上。“在我眼里,老师做研究可能是全年无休的”,原来在寒暑假期间,汪维辉的学生还能发现他在QQ群或微信群里拜托学生找资料,苦恼自己找不到某本书或某个版本。这样的故事甚至还有“海外版”。汪维辉一直注重搜集资料,已有的研究成果一个都不会放过。日本学术界有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他会搜集过来。为了弄懂这些文献材料,他会很虚心地求教自己的日本留学生或者学过日语的学生。



  带着尽力追寻的学术精神,汪维辉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里“拾”到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最终耗时5年,于2016年年底将项目结题,并被鉴定为优秀结项成果。2017年,这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而能够入选该成果文库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极高荣誉!


这位儒雅教授

其实是一位自我挑战者


  在旁人看来,汪维辉可能是标准的儒雅学者,但是在骨子里,他其实很爱挑战自我,不断跟自己较劲。汪维辉在做学问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繁体字版的古书。在旁人看来枯燥的事情,他却觉得非常有乐趣。“越是有难度的课题越具有挑战性。如果能解决的话,乐趣很大”,挑战性是汪维辉做学术研究最大的动力和乐趣所在。基于这样的初衷,汪维辉在学术生涯初期选择了训诂学,一门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他说,“古汉语研究比较客观,是人文科学里面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门学问,不存在不懂装懂的机会。”



  积累了坚实的基础后,汪维辉才开始汉语词汇史研究。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按照传统分类,可分为语音、语法、词汇,其中词汇研究难度最大。“词汇的量非常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用词可能有几万个,它的系统性几乎找不到”,尽管知道其中的难度,汪维辉却在汉语词汇史研究领域甘之如饴二十多年。“科学研究中难度系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如果研究对象很容易,大家很容易做出结果,那有什么意思呢?”秉持着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钻研精神,汪维辉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带着批判的眼光,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逐渐成为汉语词汇史研究专家!


  此外,如今已过60岁的汪维辉还是一位游泳爱好者。从2005年开始,十多年时间里,一年365天只要有空,他都会去游泳,在寒冷的冬季也不间断。“最冷的时候,游完泳上来换好衣服,发现泳裤都已经结冰了”,有时候水面的最低温只有1-2度,他也不放弃。即使有时水面结了厚厚的冰,他和泳友们会砸开冰坚持游泳,尽情享受冬泳的快乐。锻炼身体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的游泳锻炼,不仅增强了汪维辉的体魄,更磨炼了他一心向学的坚强意志。



学生变身为迷弟迷妹

要跟汪维辉老师读研

  “我认为作为大学教授,给学生上课是天职”,汪维辉虽然是博士生导师,却很乐意为本科生上课,也会手把手教自己门下弟子做学问。



  在浙江大学,汪维辉每年都会给本科生开设一门必修课《古代汉语》,一门选修课《汉语史》,在为学生带来一次次的知识洗礼中收获众多迷妹迷弟。“头一次上课就觉得超棒,出来我就和父亲发微信说我要跟着这位老师读研”,浙大中文系2014级本科生钟荧上完汪维辉的《古代汉语》课后感叹自己彻底“入坑”。“本硕博都坚持选老师的课是因为汪老师因材施教,不同年级的课程他的难度设置和课后任务都会不一样,每次听都会有新收获”,汪维辉的2018级博士生张尧在追完“全套课程”后,庆幸自己进入汪门。



  对于学生,汪维辉不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他不会限定学生的研究方向与题目,更多的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刚开始做学术的学生要看好,不然容易走弯路费精力”,他会为学生向日本学者要文献,会给语料库、检索软件,平时为学生改论文,连标点符号和错别字也一起改。如今,汪维辉培养的学生已有不少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引人注目的学术新秀。



文字记者:杨萝萝

摄影记者:张尧

部分图片来源于汪维辉本人

今日编辑:陆盈盈 |李诗韵

本图文版权归浙江大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推荐阅读

1.浙大2018年最意外的“招生”故事!考入浙大也许你只缺一张照片!一个他!

2.浙大17人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名单公布!

3.浙大海归教授让留学生变身迷弟迷妹爱上中国,缘于一场全英文的十九大报告解读!

4.在浙大,一定要做的51件事!我们懂你的留恋,也期待他们的到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