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这门课也太太太太太太有意思了吧!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19-05-26


听说,有一门课,

既简单又复杂。

听说,有一门课,

每节课都开启一个新的世界。


这门课上,

解剖植物和花,

做琥珀标本,

测血型血压,

不再只是听听而已!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你对生命科学真的了解吗?

这门课将打破思维惯性,

手把手教你科学“鲜”货!

世界那么大,生命那么奇妙,

我想去《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看看!

----------



你可能看过、吃过沼虾,但你细致地观察过它们吗?在无脊椎动物形态结构的观察实验里,拿起镊子,凝神聚气,仔细辨认,微动手指……从触角到大颚小颚,从颚足到步足,从腹肢到尾肢,在细心地牵引下,沼虾的19对附肢,便尽收眼底。



你可能领略过花的盛放,但你制作过花的标本吗?在种子与花的解剖和植物微型标本的制作实验中,对美的领悟不再是一知半解,而是欣赏过美的每一个部分,从花瓣、花药、花丝,到花柱、花萼、花托。压制、干燥、封存,留住它最好的时节、保有它最永恒的美。



你可能曾经学过核酸、RNA、DNA的知识,但你提取过核酸吗?在核酸的提取与检测实验中,菌液经历离心又烘干,无色透明的核酸溶液在你眼前消失,却在影像分析仪上重现。生物奇妙的“无中生有”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再次亲眼看到提取出来的物质,仍会给你带来极大的震撼。



你可能感叹于琥珀的奇异瑰丽,但你做过人工琥珀吗?在人工琥珀标本的制作实验中,丹桂从枝头飘落,落入松香的滚烫怀抱,凝结变硬,翩飞的模样便定格在小小的瓶子里。



你可能见过医生用专业的手法量血压,但你亲身操作过吗?在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实验中,学会压脉带的捆缚,聆听听诊器里的动脉搏动,充气放气之间,你也可以掌握为同伴测量血压的方法。



你可能好奇过自己的血型,那你有没有试过自己测定血型?在鉴定实验中,不畏缩地用针戳破手指,轻挤让血液滴入A血清和B血清。显微镜下的凝结,无声地诉说血型的故事。


你可能上过各种各样的通识课,学过各种各样的生物干货,但你一定没有来过这样的《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二十多名老师的教学团队,十八个动手动脑的生命科学实验,一个学期四个整天的满满“鲜”货!



 一方天地,包罗万象 


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在浙江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紫金港校区西南角)开设。2018级本科生薛伟说:“来到这里便被一楼大厅里的海龟标本所吸引,想必实验室会更酷,不禁想来体验一下!”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敏老师是《生命科学导论》和《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的负责人和主讲人之一。谈到教学条件,他说:“很多同学说,许多‘高大上’的设备仪器只是耳闻,从没见过。我们这里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为什么不能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多接触了解呢?”

 

周六周日短短两天,有八个实验室同时开放,共十六个班的同学在这一方小天地里接触高科技,学习真科学,体会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为了让全校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该课程安排在周六和周日,每学期从第二周开始到第五周结束。每个实验单元为4学时(半天),完成该课程需要8个半天的时间。实验内容由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检测、核酸、蛋白质与基因扩增和植物组织培养等八个单元的若干个实验组成,每个实验都有一位任课老师和一位实验准备老师。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它每年都有将近1600名同学参与实验,足可见其规模之大与受众之广。


负责种子与花的解剖、植物微型标本制作的黄爱军老师是课程负责人之一,她表示,刚开设这门实验课时,教师团队便希望能做到科学性在前、趣味性在后。由于一开始他们不能确定学生能否当堂接受、吸收上课内容,因此,直截了当和实用成为授课的主旨。



这门课向全专业的同学开放,其中也包括了众多留学生。教师团队为适应不同同学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2018级工商管理专业的韩国留学生黄柄款在朋友的推荐下知道了这门课,但语言方面的障碍让他在写实验报告时感到有些困难。老师授课时十分注意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适当放慢语速,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融入了一对一辅导环节,在教学与考核标准平等的前提下,保证所有同学都能了解生物知识、感受实验趣味。


不仅是教学方式,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优化、更新。在每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同学们都会填写一份关于最喜欢的课和单元的问卷,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取向。保留受学生欢迎的,调整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引进值得开展的。


据透露,微生物的画儿、罪犯DNA指纹的鉴定等有趣的实验已经安排上了,你真的不想来体验下吗?


 寓教于乐,活学活用 


生命科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其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很多同学会觉得生命科学遥不可及,实际上每个人都与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学会思考、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对科学的发展,心里才会有自己的判断,生命科学才不会高高在上。


从前沿的视野到鲜活的实例,从微观到宏观角度探索生命,这门课使同学们对科学有了更深的感受。这些能通过他们认真撰写的实验报告体现出来。理论无法唤醒的思考在亲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贯通。



吴敏老师表示,通识教育就是要带领学生从中学思维转变到大学思维,进行思考。要让通识课从“水课”中脱“水”,不仅仅要有知识的“干货”,也要有实践的“鲜货”。“科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思的。同学们在中学更多地学习理论知识,有些实验老师甚至只在黑板上‘做实验’。理论的堆砌使很多人对科学的学习已经麻木了。”打破应试教育的惯性,实验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


如何举一反三,如何活用知识?正是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实验中蕴含的大道理。只有从静止的知识“死水”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遨游于流动的知识海洋。



吴敏老师一直坚持亲自带核心通识课和实验课。这门课每年能接触到一千多名学生。哪怕是上一个半天的课,让一部分的同学受到一点触动,他也觉得有很大的价值。


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这门实验课一直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微讯社 华佳宁

摄影:浙江大学微讯社 胡宇达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俞静 | 卢星宇丨佳乐

责任编辑:金云云 | 李灵


推荐阅读

1.改!改!改!

2.浙大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出炉!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3.新角度首张地月CP帅照,浙大团队助力人类首次打卡月背!

4.教育部任命张宏建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立忠为浙江大学副校长,邬小撑为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