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大必听的课之一!浙大“段王爷”的课,让15万学生感叹相见恨晚、欲罢不能!
在浙大学生中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听过段治文的课,
才不枉在浙大求学”
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段子满天飞
他是学生口中叫得响当当的“段王爷”
从教30年
段治文把看似枯燥的思政课
上成了有趣、有用
又深受学生欢迎的“网红课”
线下课堂场场爆满
线上选课人数15W+
把历史讲“活”,实现价值引领
他是如何做到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位
不愿意做“专家”的教学名师~
“精彩!精彩!太精彩了!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一堂堂令人拍案叫绝的课!”
“他在学术上的深度与广度都让我无比赞叹。幽默和风趣充斥着他的每一堂课。在我看来,他的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
“老师口才出众、诙谐幽默,课堂气氛相当之好。我已经无法用我平庸的语言来形容这位我敬佩的老师。”
思政课曾一度被认为是高校里最难讲、最无聊的课程。学生不爱,老师无奈。但从教近30年,段治文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却一直在学生中好评如潮。
提起段治文,同学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他“让‘段子’与历史齐飞”的授课方式。课堂上,段治文总会在适当的时间穿插一些让同学们意想不到却趣味十足的“段子”,让理论与历史相结合,在笑声中点燃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由于姓段,又喜欢在课堂上讲段子,段治文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段王爷”。
段治文常言:“我讲思政课,努力做到容不得学生不听。”这可不是他在强制学生听课,而是他真正地让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同学们都开始主动地认真听他讲课。“在段老师的课上没有人玩手机,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除了语言的诙谐幽默,段治文还特别重视在课堂上与同学们的互动。与大部分课堂里师生间进行的言语碰撞、观点交锋有所不同,段治文更加强调与同学们之间的眼神交流。在段治文看来,眼睛是不会骗人的,所以在讲课过程中他会特别关注同学们的眼神。
当同学们的眼神流露出兴趣时,段治文会顺势多讲一些相关的内容;而当同学们的眼神有些疲倦时,他便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与方式,再重新将同学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要想一整堂课都有趣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机应变是关键。” 而在课程结束后,段治文也会特别注重同学们对课程的评价,根据学生们的反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改进。
上课内容有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高了,然后呢?“很多时候,学生在课上听得津津有味,但下课后却什么也不记得了。”在段治文看来,让内容有趣只是手段,让内容有用才是他的终极目的。段治文从不认为这门课只是单纯地讲历史知识,更不是以段子来博人眼球。“作为一门思政课,重要的是从历史角度来实现价值引领。”段治文选择聚焦现实问题,让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把最新的理论发展和时事热点融入课堂,解决学生真正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进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
2014年11月开始,段治文把这门课搬上“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希望让更多人感受思政课的魅力并从中获益。2018年,该课程入选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如今,这门火爆的浙大课堂已经成为线上的“网红课”,选择这门课程学习的网友已有15余万人,其中不仅有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也有对这门课感兴趣的社会学习者,还有一些是同行来取经的。在线上听完这门课的网友们纷纷感叹:“相见恨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近30年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段治文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三个“通”、两个“结合”的理念,即“古今通,探索历史原脉;中外通,拓展世界视野;多学科通,拓宽学科素养;理论与历史相结合,使学生学得有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学得有用。”
在课堂上,古今中外各式史实、多个学科的知识,段治文信手拈来,真正做到把精深的思想讲得深入浅出,把宏大的理论讲得有滋有味。听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古今通”、“中外通”、“多学科通”却不容易,多年来段治文一直在努力,在他看来,“思政课教师不应做专家,而应成为一个博学者。”
时针拨回1982年,当时的段治文刚考入杭州大学历史系。虽然专业是历史,但他却不愿拘泥于此,四年的大学时光,段治文最喜欢的就是“泡”在图书馆,阅读各个学科的书籍。 “美学、社会心理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那一段在图书馆阅读的时光,当年读的书如今竟都在教学科研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学阶段应该建构一个广博深厚的知识结构,而多读书就是一个最有效的渠道。”如今,上过段治文课的同学们说起段治文,除了称赞他幽默的授课方式,必然提起的一句话就是:“接下来,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是段治文在课堂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每开始一个班的课程,他都会对同学们说要读好人生的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考的恰好是“人生的三本书”,段治文班里的同学们都沸腾了,纷纷发状态分享:“这不就是段老师常在课堂上对我们说的吗!”
在段治文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他与学生的合影,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簇拥着最中间的他,隔着相框也能感觉到溢出来的师生情。或许在许多本科生眼中,他是“段子手”,在思政课上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但在他所带的硕士生、博士生眼中,他却更像一位多年老友,可以与你郊游谈天,提供人生指导。
在平时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里,他会帮助学生修改论文,有时候在电脑前对着论文一坐就是大半天。他的在读博士生陈锋回忆道:“段老师指导我写了一篇小文章,从章节标题到标点符号,他都会逐字逐句修订,那种认真实在是让人动容。”
除了常规的定期召开组会,段治文还时常带着同学们一起走出校园去郊游,每年元旦的定期一聚是师门雷打不动的传统,学生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聚在一起聊聊近况,好不热闹。“我很享受跟学生们待在一起,从他们身上我也可以学到很多,尤其是了解到更多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上课的好素材,” 段治文笑言。
如果说学业上的指导奠定了学生的专业素养,那么身心关怀则让学生乐观成长。在段治文的研究生中,有一名经济困难生,段治文得知后第一时间找到这位同学与他交流,当时段治文说的一句话,让这位同学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怀:“老师说,有困难就找他,千万不要怕会麻烦到他。”
良师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带给学生以专业知识,更在于他所起到的价值引领作用。对段治文的学生们来说,责任意识是导师在身体力行中教给他们的重要知识。段治文有不少学生毕业后留在高校执教,“带学生是个良心工程”,也就成为了他时常提及的一句话。他常对学生说:“作为一名导师,不是机械地传授专业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真正有所收获。”
段治文的学生陈姝娅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她说:“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戒骄戒躁,不图虚名,始终以学生的所得作为检验自己职业生涯的标准。这是段老师带给我的重要价值引领,让我获益匪浅。”
从理论到实践,从课业到人生,段治文始终为学生们起到引领作用,为他们的未来助力。
而被问及在生活中有什么兴趣爱好时,段治文有些惭愧地说:“其实私下里我的生活挺无趣的,我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生和教研上了。”
文字记者:李灵丨陈金露
图片来源:由段治文老师本人提供
今日编辑:佳乐
责任编辑:金云云
推荐阅读
1.高考倒计时60天丨酷炫!浙大今年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并招生,还将开设图灵班!
4.现在就出发!去这些仙境般的踏青地,与春天来一次浪漫的约会~网友:最后一个是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