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浙大!一个月内2篇《自然》、2篇《科学》、1篇《细胞》!
在学术界,一提到《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这三大期刊,每个人都会肃然起敬。有着极高的引用率和录用难度,它们被科学界奉为权威,因此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也是对研究者和高校卓越科研能力的有力证明。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浙江大学就有5项科研成果被刊登在《自然》、《科学》和《细胞》期刊上,不可谓不振奋人心!
第一篇《自然》
破解高熵合金强度与塑性兼得奥秘
论文截图
余倩与课题组同学合影
该研究揭示了高熵合金中晶格调控力学性能的特殊机制,高熵合金中独特的浓度波调控极精细并具有连续性,是一种可控和高效的材料强韧化方法。Nature的专家评审意见认为,该工作对理解复杂成分合金(传统固溶强化理论无法适用)中的强化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人工制碳酸钙新法
浙大团队再添一篇《自然》
论文截图
北京时间10月17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又刊登了浙江大学的一篇文章,文章介绍了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可以迅速在实验室里得到厘米尺寸的碳酸钙晶体大块材料,并且这些碳酸钙的制备过程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像做塑料一样按照模具形状长成各式模样。用这种全新方法做出来的材料具有结构连续、完全致密的特点,在3D打印和物质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左二为唐睿康教授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化学系的刘昭明博士,通讯作者是唐睿康。Nature的专家评审意见认为:“这项研究将经典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理念结合,将有可能为材料合成翻开新的篇章。”
两篇《科学》同时上线
浙大医学院厉害了
团队成员郭江涛、叶升和刘斯在讨论课题
论文截图
恰巧在同一天,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另一项成果,由基础医学系Dante Neculai教授团队进行的抗细菌免疫的识别受体蛋白的研究也在《科学》杂志上成功发文,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2015级博士生陆喦、2017级博士生郑裕萍,加拿大Princess Margaret癌症研究所研究中心博士后Étienne Coyaud,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讲师张超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截图
Dante Neculai指导团队成员分析结果
十月的最后一天
第五篇CNS,这次是《细胞》
论文截图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31日,一篇题为Stress-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 in peripheral CD4+T cells leads to anxiety-like behavior的论文在《细胞》杂志上发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范柯琪与李异媛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靳津教授团队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靳津实验室的研究发现——CD4+T细胞嘌呤合成代谢功能紊乱在慢性应激诱导的心理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加深神经发育、精神疾病与免疫生理功能之间联系的理解,对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并研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网友评论截图
内容来源:浙江大学头条号
封面图片:王磊
今日编辑:黄子郁丨佳乐
责任编辑:金云云
1.红心如火,壮志如铁!从“两弹一星”到脑科学,浙大88岁院士演绎“跨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