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找一人”!办事不再烦,浙大这个学院“第一个吃螃蟹”
经济学院紫金港大楼全景
探索“最多找一人”
这两天,经济学院一位新入职的老师正在办理出差报销,他只需简单整理票据,找到学院教师事务服务专员,后面的步骤就一站式完成。“高效”是他对学院工作的高度肯定,因为这大大缩短了过去跑流程的时间。
这得益于经济学院在校内率先推出的“最多找一人”改革探索,通过专员代跑代办快捷处理各项业务。单就教师入职而言,需要贯穿起人事、工会、教学、科研等有关科室,通过教师事务服务专员就可以一步到位完成报到工作。与此同时,学院还将通过“最多找一人”,协助新教师熟悉校院学术及生活环境,帮助对接学校相关部门。
这项“最多找一人”改革,缘起于校党委书记任少波与学院教授的一次交谈,当了解到在日常事务中的具体困难后,任少波希望学院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多做一些探索。
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经济学院在校内首先设立教师事务专员岗位,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院系。“最多找一人”如何更好地服务教授?经济学院在探索中明确岗位职责,即为学院教授的日常教学科研开展辅助工作,包括会务票务、财务报销,以及其他有关任务。
每到年底,经费结算、排队交表是很多老师最头疼的事情。今年有了专员,经济学院的教授们将会有更好的体验。这也正式是学院“最多跑一次”探索的初衷,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做研究,让团队成员也能够松绑减负。
“我们希望自己多跑腿、多费嘴皮子,协助教授们做好日常事务。”11月初入职的经济学院教师事务服务专员朱伊凌说,为了更好提供服务,她们做了很多功课,“恶补”了各类填报系统要求、规章制度等,力求做到快速适应这个岗位。当然,在专员岗位招聘上,经济学院也做了较多人事制度创新改革。
未来,各类学术会议、学术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中,经济学院也将探索“最多找一人”。“接下来将继续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对岗位职责做进一步的拓展。”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表示,要不断通过增强首创精神和办学活力,以日常事务的减负让广大教师实现业务领域的加码。
“一门通办理”“一条龙服务”,在经济学院 “最多找一人”的专人专岗专业化,正在成为教授解决日常繁琐事务的“加速器”。学院将“最多找一人”改革成为串起教师的“一根线”,通过提供精准服务,支持教师专注教学科研,将教师从简单填报中不断解放出来,为个体松绑,让师生受惠,使工作提速增效。
主题教育中,学院党委将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与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结合起来,以服务体系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倒逼学院优化职能、深化改革。
画好育人“同心圆”
“自习室紧缺,学院能否解决?”“创新创业课不多,学院能否多引老师?”“优质实习岗位还不够,学院能否提供?”……
这是每季度举办一期的“院长书记面对面”活动现场,同学们畅所欲言面对面提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另一边则是经济学院班子耐心细致解答和记录,形成专门纪要在党政联席会上通报讨论,形成解决方案。
院长书记面对面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由学生自愿报名,每次选取12名同学交流,这样的交流会,经济学院力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检视问题讲深度,整改落实见尺度。”学院党委书记张子法表示,畅通学生意见反映渠道,切实解决学生诉求,才能不断提升同学们的收获感和满意度。
经济学院自习室
本月初刚刚建设的“辅导员咨询室”就是“院长书记面对面”的具体落实。辅导员每周拿出四个半天,与全员学生面对面开展个体辅导咨询服务。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受教育者,“辅导员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话题选择。
辅导员咨询室
“定期定点”“一人一策”,经济学院在主题教育中铸魂育人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将学生管理服务从“事后处理”转变为“提前服务”,极大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大学里还有家长会吗?经济学院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为充分调动家庭育人优势,打通育人空间环节,搭建家校共赢的良好生态,学院于11月初举办了首次家长座谈会。“没想到孩子读了大学后,我们还能有家长会,希望经常到学校面对面参与孩子的培养,更好了解他们的成长。”
家长面对面
思政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经济学院通过 “与院长书记面对面”“与家长面对面”“与辅导员面对面”,不断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将多方育人力量有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第一线,画好“五经人才”培养的“同心圆”。
天下事,以实则治。主题教育中,经济学院党委拿出直面问题的担当、刀刃向内的勇气、跟踪问效的毅力,拓展听取意见的广度和深度,拿出解决问题的真办法、硬招数,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不见效果不收兵,不达目标不销号。
文字记者:柯溢能
图片来源于经济学院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厉安恬
责任编辑:李灵
4.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