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零的突破!浙大首位教育部青年科学奖获得者,来自这个学院!

请关注 浙江大学 2020-02-08

近日,一则好消息在电气工程学院师生们的朋友圈里广为传播,大家纷纷为获得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青年科学奖获得者李武华教授点赞。


今年,电气工程学院人才建设成效显著,徐文渊教授、李武华教授入选2019年度“国家杰青”辛焕海教授、黄晓艳教授入选2019年度“国家优青”


在评选难度高、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一年产生了两位杰青、两位优青,学院取得了近年来的重大突破。有教授在入选后第一时间表达了感谢:“这是组织的力量!”


一直以来,学院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繁荣学科生态、人才生态、服务生态和政治生态,解决师生难题,破解学院发展瓶颈问题,营造和谐共处、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党建“沉下去”,动能“提起来”


组织力量大,这是电气工程学院全院上下的共识。一直以来,学院党建工作基础好、氛围好。2018年,学院党委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如何抓住当前这一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以深入推进“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工作为目标、以“双一流”建设成效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直观指标,是学院党委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调研学院发展


学科建设,学院党委怎么做?在把方向上“谋实策”。学院肇始于1920年的电机工程科,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科研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成绩突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瓶颈问题。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学科发展要“突出重围”,就得对接国家战略、对接世界前沿,聚焦核心技术与解决卡脖子难题,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驱动。


在学院党委、党政领导班子的有力推动和全过程参与下,全院开展了电气工程学科大调研与大讨论。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指导,进一步凝练各学科研究方向、交叉创新重点方向。


方向瞄准了,如何让全院师生形成思想共识,学院党委在聚人心上“下实功”。党委书记汤海旸结合党的组织生活会、系所“红色午餐会”等形式,带头向各支部、各系所、行政部门传达学校重大事项和决议精神与学院改革创新的方向和思路。有老师说:“学院书记是大会讲、小会讲、公开场合讲、与我们私下交流还在讲,把统一思想的工作做到了实处。


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学院党委在强保障上“出实招”,推动成立了学科建设、人才工作、国际化工作、校友发展联络等6个工作推进小组;紧跟国家、学校的战略规划与布局,在余杭区、绍兴市等地,联合建立先进装备技术研究院、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等若干个研究中心。


学院班子走访调研合作企业

近年来,学院扎根大地、顶天立地,重大原创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


何湘宁教授牵头的提出高增益电力变换调控机理与拓扑构造理论的项目,获电力电子技术学科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奖。


何湘宁教授(前排左六)在支部活动中


方攸同教授团队参与的轨道交通永磁牵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方攸同教授(右二)与学生交流


徐文渊教授团队“海豚音攻击——智能语音系统安全分析与防护”成果,获得全球信息安全领域四大顶级学术会议之一的ACM CCS2017最佳论文奖,在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中首开先例。


徐文渊教授(左四)团队


吴立建教授在今年5月收到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月球探测项目办公室发来的贺电,感谢其团队在“嫦娥四号”部分科研任务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等。

队伍既是战略资源,更是办学主体;既是办学条件,更是办学目标。人才引育,党委又如何发挥作用?


当好“把关人”和“勤务兵”。2018年底,院长盛况应邀参加了兄弟院校的人才评审会,回程后下飞机的第一个电话他就打给了汤海旸,聊起了兄弟院校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交流了对学院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这个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这样的电话交流已是常态。


随后,党政领导班子进一步达成共识、快速行动,今年初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学术新星计落地,评选出首批八位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在科研启动经费、硕士生名额等政策上加大支持,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把青年人才“扶上马”、再“送一程”。


电气学院首届青年学术新星评审会

“学术新星计划”首批入选者、2019年国家“优青”获得者辛焕海教授说:“组织的关怀贯穿着我们年轻教师成长的每一阶段。申报‘优青’人才计划时,学院党委非常重视,不仅组织专家对我们的创新点和特色进行把关,还鼓励我们结合学院的长期战略形成未来研究方向。这让我们觉得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也不是只为了自己在奋斗


近年来,学院引进1名双聘院士,引进8名包括“百人计划”等在内的优秀青年人才。今年,2名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名教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


“我们要在玉泉校区有自己的实验室啦!”这段时间,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实验室教师卢慧芬和她的学生们开心不已。就连8月通过“茶道机器人”项目获得“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唯一特别奖的学生,也给卢慧芬留了言,“要继续在玉泉校区‘蹭课’”。


2013年,学院开始建设机电特色学科创新实验室,以满足综合创新类课程教学实践的需求。课程对象是已搬至玉泉校区的高年级本科生,而实验室因种种原因,最终建在了紫金港校区。


每回上课,卢慧芬都要带上七、八个装满实验准备器械和素材的大包赶到紫金港校区。这对她而言不算什么,她忧心的是另一件事:学生们来上课可以坐校车,但实验一旦投入,做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怎么安全回到玉泉校区?什么时候我们做实验不用再两个校区来回奔波?”这成了创新实践课程师生们最强烈的呼声


有问题找党委,这是电气工程学院师生们的共识。卢慧芬敲开了学院书记办公室的门,讲出了自己与同学们的诉求。学院党委协同行政多方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商量解决办法。在学校总务处、离退休处和老年大学帮助协调下,电气工程学院将原先一楼用作学院会议室和老年大学的场地做了置换,为实验室争取到了空间。压在卢慧芬心头的大石终于搬开了。


创新实践课上同学们在认真做着实验

服务师生无小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院党委从师生们最关心的小事出发,真抓真改重实效,提升师生幸福感。


主题教育期间,学院党委压实主体责任,涉及学院发展的大事、要事,都会召开党委会专题研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招聘使用非事业编制的教师服务专员替代传统的事业编制管理人员。


9月以来,党政领导班子每人认领一项主题调研,内容贴近本科生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流校友工作机制建设等与师生关系密切的话题,每一项调研都要求见微见细,回应师生关切。


党政班子成员、党委委员还与青年教师一一结对,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把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靠着一件又一件有温度的小事,学院党委走进了每位师生的心里。一直以来,教师们在玉泉校区缺少公共交流研讨空间,学院党委经过用房协调,在学院三楼打造了一个温馨的教师交流空间。


教师交流空间

本科学业困难学生长效帮扶机制缺乏。学院党委以党支部为依托,一个支部建立一个“学霸答疑室,优秀党员定时定期定点,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扶对应专业班级学业困难的同学。


2019级工科试验班(信息)学生寝室的新生之友没有与专业相应归口的学院系统系教师配对。学院党委在调研中,师生对此提出了意见,学院立即协同学园,迅速做好两者的精准配对工作。


学院发展的发动机、人心的聚合剂、力量的催化剂、矛盾的缓冲剂,这些已成为师生心目中学院党委最亲切的代名词。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一个学院最好的状态,不只是可喜的数据指标,更应该是洋溢在全院师生们脸上的笑容,与从他们心底迸发出的谋事创业的激情


一个平常的傍晚,一场选举在玉泉校区电机工程楼的党员之家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电力系统所博士生党支部在选举新一届支部委员。此前,支部即将换届的消息刚发出,前来报名参选的工科博士生们就络绎不绝。


是什么吸引了大家?

是一以贯之的红色基因文化氛围和一群优秀的人。


“支部前辈们将传承做得非常好,不仅体现在支部文化上,更体现在很多细致而规范的基础工作。之前工作交接的时候,我们发现支部的党费收缴记录单从十多年前到现在,每一位党员、每一笔党费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一刻很受触动。”刚刚卸任的支部书记唐坤杰介绍道:“今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支部成员们一致同意将《不忘初心》作为支部之歌,还制定了包括‘红色会客厅’‘红色先锋志’‘红色实践行’‘红色接班人’和‘红色监督窗’五个模块的红色成长计划。”


一个支部是否优秀,在于有多少优秀的人。电力系统所博士生党支部里有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获得者唐坤杰,有浙江省高校微型党课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浙江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讲师崔文康,还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惠红勋、王盛等。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面面旗帜筑牢了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今年,这个学生党支部获评了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电力系统博士生党支部实地寻访活动


电力系统所博士生党支部是学院33个学生党支部的一个缩影,学生党建也成为学院铸魂育人工作的重要助推力。近两年来,学院2名同学获得浙江大学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4名学生党员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在全校名列前茅。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赴基层、西部等国家重点领域和单位就业人数逐年上升,选调生人数也增至两位数。这样的育人成效,也离不开学院里的这些“引路人”。


家国情怀,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学院的教师们会把自己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带进课堂,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起来。参与了“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关键设备——变推力发动机的电机驱动系统精细化模型”科研任务的吴立建教授,常常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技术研发的重难点与突破点,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与攻坚克难的勇气。学生说:“原来觉得这些高大上的研究离我们很远,现在才发现就在我们身边。”


吴立建教授(左一)为学生讲解仪器设备


李武华教授在与有意加盟团队的优秀学子交流时,会建议学生谈谈对于专注技术、发掘潜力、主动探索、共同成长这十六个字的认识。李武华说:“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希望学生们借此思考今后要做什么。”今年上半年,在一次与爱迪生实验班团支部的交流活动中,李武华鼓励学生们在贡献中学习与成长,要像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我国电力电子学科创始人汪槱生先生教导的那样“国家与人民的需要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只有当国家需要了,人民需要了,我们的价值才真正的实现了。


李武华教授(二排右一)与爱迪生班的同学们一起交流

学院党委还充分发挥离退休老教师、校友等资源的教育功能。邀请退休教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获得者林瑞光教授等退休老党员教授为师生们作专题报告;组织师生走进电力电子学科“铺路者”钱照明教授等老教授家中,学习身边优秀典型;更是通过讲好“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臧克茂等老一辈院友爱国奋斗的故事,将爱国情、报国志植入青年学子心灵深处。


文字记者:叶鑫
图片来源于电气工程学院
今日编辑:芷凌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1.写这篇推文,小编把自己哭惨了2.一年7篇SCI论文,参与8项专利,他是奋斗着的浙大追梦人!3.浙大这所学院,魅力值UP UP UP有大招~
4.天冷了,来碗暖汤!20件小事,点开收获幸福~

点亮在看,为电气工程学院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