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年轻的骨科医生王刚良来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没有硝烟却残酷异常的战壕里,没有什么比坚守在抗疫一线更重要的事情了。
主动驰援医院发热门诊对王刚良意味着,他要放弃与新婚妻子的首个团圆年,并“割舍”着一篇研究近3年、影响因子14分多的SCI论文的修回。“ 疫情面前,作为医务工作者,只讲责任,没有得失。”王刚良这样说。
这天,接到需要骨科医生驰援发热门诊的任务后,已连续值班三日的王刚良跟骨科主任范顺武教授主动请缨。“我刚结婚,还没小孩,科室其他同事上有老下有小,我去,没有后顾之忧。”其实,王刚良去驰援发热门诊,并不是骨科主任范顺武最合适的人选。一方面,考虑到他刚新婚,去驰援等于是一个半月不能跟妻子见面;另一方面,王刚良在去年底以第一作者身份刚给国际著名期刊英国风湿病年鉴投了篇论文,是否刊登、重修也就在这么几天,为了不影响王刚良的科研之路,对科室成员关爱有加的范顺武主任想到要换其他人去。但看着王刚良如此坚持,范顺武主任最后同意了。就这样,经过前期专业培训,王刚良在正月初五正式驰援发热门诊。穿着防护服、护目镜等全套防护装备,王刚良跟其他一线同事们一样,上班期间为了不影响门诊患者就诊,一直不吃不喝坚持到最后。
王刚良的爱人是邵逸夫医院实验室的一位PI助手,今年是他们婚后过的第一年春节,虽然很多的计划都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甚至他们之间的相见,都变得“这么近又那么远”,但她都默默支持着他。在夜深人静或人群稀少时,她会买他最爱吃的零食、急需的生活用品,悄悄放在医院3号楼旁与外界相隔的铁门前,然后给王刚良发信息,远远地看着他拿走,两人相视一笑,互相用手机拍下彼此的背影。
元宵节当天,王刚良通过手机手绘功能向爱人发出“元宵节快乐”的短信,很快收到手绘回复“平安回家!”他们说,这也是团圆。
2月3号,王刚良驰援发热门诊还未满一周,这天下班后,他在医院隔离宿舍打开电脑,跳出来一封邮件,让他分外惊喜又不知所措。原来,骨科主任范顺武教授的担心成了现实,这是英国风湿病年鉴发回的论文修回信息。谁都知道,这对临床科研人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与顶尖医学杂志触手可得的距离。这篇影响因子达到14分多的论文,是王刚良在博士期间的“遗留课题”,他为之研究了近3年的时间,收到多次拒绝,这次眼看着就胜利在望,只需他静下心来,再补充些实验数据即可,并且这篇高分论文,对接下来王刚良是否拿到国家自然基金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王刚良还在抗疫一线,重任在肩,他不能退缩。当他看到邮件中重修的截止日期明明白白地写着:3月16日之前修回,而3月16号之前,恰恰是王刚良驰援发热门诊的时间段,这让王刚良内心充满着矛盾。夜班结束,在周遭寂静的凌晨时分,王刚良才能得空想论文的事情,单就如何重新完成实验数据这件事来说,王刚良因在发热门诊值班,特殊时期的他实验室铁定不能进。怎么办?当王刚良将自己的困惑告知骨科主任范顺武后,来自骨科团队的帮助,让王刚良内心充满着温暖。对一些需要重新补充的实验数据,范顺武主任让团队其他成员与王刚良沟通,并按照王刚良论文的思路来帮着做实验,修正或补充数据。“我们骨科团队就像个大家庭,让我在抗疫一线,没有后顾之忧。”王刚良说。
在发热门诊坐诊期间,王刚良遇到了很多不同的患者,他们或带着恐慌、或带着忧伤前来问诊,一旦被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人,患者的心境又会多了几分惧怕。但王刚良和发热门诊的同事们一致认为,哪怕出于对患者负责他人负责的态度将患者强行隔离,也不能隔离爱与温暖。几天前的一个傍晚,一对父女被强行带到了邵逸夫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这是对来自江西的父女,原本打算从江西中转至杭州,再由杭州转去嘉兴。但在杭州火车站候车时,这位男子被工作人员检测出高烧且有呼吸道症状。“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拿到这个结论,男子必须要就地隔离,住进邵逸夫医院隔离病房。但是,没有任何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小女孩该怎么办?因为,出于对患者家属保护,隔离病房内是不允许家属陪同的。王刚良和值班二唤商量了很久,也想了很多个方案:把女孩送回老家,或让女孩母亲前来。但当询问到女孩几天前有过发烧的迹象后,王刚良认为女孩虽然无任何症状,但也并不排除新冠的可能。最终,小女孩跟爸爸住进了隔离病房。王刚良和同事们及时联系到女孩母亲,让她前来杭州照顾女孩。“虽然这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却反应了医院的人文关怀。我们一直认为,隔离病人,但不能隔离爱与温暖。”王刚良再次强调了这句话。
内容来源: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 |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今日编辑:杨金
责任编辑: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