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休舱!浙大医疗队在武汉冲向最后的胜利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截至3月15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确诊病例9898例,湖北9605例(武汉9150例),现有确诊病例降至万例以下。对于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不少网友留言:感谢数字背后每一位默默付出的人。而奋战在一线的浙江大学援鄂医疗队也给我们带来了接连的好消息——
3月14日,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病区“清零”;3月15日,由浙大二院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协和肿瘤中心ICU清零,休舱!
清零!
3月14日上午,是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入驻武汉的“满月”之日,也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重症病区的“清零”之日。至此,接管的重症病区共收治72名患者,其中64名患者顺利出院,8名患者也病情好转,转入其他定点医院进行治疗。
休舱!
最后一位危重症患者“脱离险情”
“医生,麻烦你和我儿子视频一下,让他也高兴高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的重症病房,68岁的武汉患者对着浙大一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章渭方“撒娇”。接通视频后,章渭方向患者家属耐心解释了病人病况,“您父亲已经从危重症转为重症了。”手机那头,家属们一片欢腾。这位201床的患者,是浙大一院接管病区最后一个摘掉危重症“帽子”的新冠肺炎患者。
被医疗队称为“团宠”的201床患者刚入院的时候,氧饱和度只有78,病情危急,按照常规方案需要马上进行气管插管,但是插管对这个患者可能有难以逆转的发展,章渭方和同事们开展紧急会诊,“患者的意识还比较清醒。”他顶住压力,坚持用储氧袋面罩供氧,稳住了患者的病情。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医疗队每天早晚两次会诊都要讨论 。
“大伯,身体好转了也不能吃太多。我一转身,你早饭就吃了三样。”查房的护士长羊炜霞亲切地叮嘱201床的大伯。疫情的阴霾也被渐渐扫去,紫色的勿忘我,被分到了即将出院的患者手中,好几位老人鞠躬致谢。黄河院长扶起患者,感动地说:“祝大家身体健康。”
站好最后一班岗
昨日(3月15日),是浙大二院医疗队援鄂战“疫”的第31天,也是他们在这里奋战的最后一天。一个月来,一个个生命奇迹曾在这里上演。其中,20名患者直接治愈出院,包括98岁的天文泰斗韩天芑及其87岁的夫人;16名患者转为轻症,被转移到普通病房;也有没能挺过去的患者,将最后的心跳留在了这里。
确保病患安全转运,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浙大二院援鄂医疗队在最后一班岗上面临的艰巨任务。
医疗队护理负责人、浙大二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剑平深知最后一班岗的风险与责任,她连夜调兵遣将,安排王丽竹护士长带领4名护理小组长和护理3组队员,加派具有ICU工作经验的护士,且较平时早1个小时上岗,只为顺利拿下最后的战“疫”。
需要转运至武汉协和西院的12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有5名需要持续机械通气。转运气管插管患者,是最高风险的挑战。
转运前,医护人员认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调试转运呼吸机,准备抢救物品和药品,整理并消毒病人随身物品,与对方医院和120救护人员充分沟通,全程悉心陪同转运,途中严密监测,直至安全抵达,做到无缝衔接。
这些“大家伙”,也光荣完成任务
除了转运病患,另一重大挑战,就是繁重的终末消毒及物品归整工作。当患者全部转出后,王丽竹护士长一声令下,全组队员立即忙碌开了。
走廊上,有人擦拭监护仪,有人整理治疗车,有人集中回收利器盒,有人正在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裹被褥,有人在遥控机器人进行空气消毒……
下午3时30分,一排排监护仪,一辆辆治疗车,一个个消毒机器人,已靠着墙壁、井井有条地列好了队。在陪伴浙大二院的“白衣天使”作战一个月后,此刻,它们也终于光荣完成任务。
这里,又逐渐恢复成起初腾空骨科病房的模样
同在该院驰援的我省其他医疗队也同步做好了余下患者的转运与病房整理工作。这也意味着,浙江省第四批援卾医疗队的医护精锐,在武汉协和肿瘤中心战斗满月后,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可暂作休整,等待下一个驰援指令。
“多少汗水与泪水的拼搏,才换来今日来之不易的清零和休舱。疫情不灭,我们决不轻言成功,也随时准备迎接新的任务,冲向最后的胜利。”
推荐阅读
1.4个月减重30斤,浙大骨科医生+健身达人说:坚持就是胜利
5.浙大扶贫干部变身主播“带货”,10分钟卖出豌豆3000斤
点亮在看,为医护人员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