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版“核舟记”?浙大研究生400次练习换1件满意作品

浙江大学 2020-08-19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尝贻余一核舟,盖大苏泛赤壁云。”


初中课文《核舟记》讲述了一个名叫王叔远的人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飞鸟、走兽,各有各的神情姿态,还曾经送给作者魏学洢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精于核雕的“奇巧人”让人赞叹不已,而浙大也有这样一位奇巧人,能在方寸大的果核上雕刻百物,栩栩如生





第403条龙

一条棕褐色的龙立在桌上。它瞪大双眼,利齿从微张的口里闪出,龙须在咆哮中飞扬。一双利爪紧攥着珠子叠放在身前,片片分明的龙鳞宣誓了不可侵犯的威严。不过整条龙高不足2㎝,呈S形盘卧的龙身前后纵深也只不过1.5㎝——这是一个只有橄榄核大小的雕刻作品



这是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贾健国刻的第403条龙,也是几百次练习后第一个让他满意的作品。除了龙,贾健国的拿手作品还有很多——上古神兽貔貅、象征永恒的骷髅、饱满多汁的玉米……他书桌的抽屉里,有一半都是从网上买来的橄榄核,如玻璃弹珠般地滚动着。小小的果核经过他的巧手,摇身一变成了生动的艺术品。


他是如何在方寸之间雕刻这些精致的玩意的呢?



“其实核雕的技法类似素描,先定位大的轮廓,再处理细节。”贾健国说,核雕大致有画样、打胚、细雕三个步骤。以他刻了400余次的龙为例,画样时定位大轮廓,看似简单,却需要刻工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和立体想象力,不然头身比失调的龙会让人哭笑不得。画完样,便到了各种刻刀大显身手的时候。将虬龙凹陷的眼眶、微张的大口、蜷曲的身形等基本特征雕出来,打胚才算完成。龙鳞、利齿等细节以及大轮廓的精修则留到细雕环节。“将几百片形状、大小相似的龙鳞刻在狭长而蜷曲的龙身上,极其考验耐心和细心,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了。”


从头到尾刻下来,要花四五个小时,而精致的作品不禁让人感叹——“嘻!技艺灵怪矣哉!”




打篮球的大手遇上小小的果核

大一时,友人书桌上的核雕作品打开了贾健国新世界的大门,由此他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核雕自学之路。他的大手擅于打篮球,但和直径不足2cm的果核打交道就显得很笨拙了。


“啊——”尽管全神贯注,刻刀再次在光滑的橄榄核上滑过,直冲左手,鲜血顿时溢出。贾健国摩挲着中指因握刀积起的老茧,望着还未结痂又添新伤的食指,叹了口气。



自学主要就是看视频。贾健国左手攥着果核,目光在教学视频和果核间来回移动,捏着刻刀的右手依样画葫芦。“葫芦难画”,他有时控制不了力度和深度,就会刻伤手。他只能把刻刀攥得更紧,更加小心地着力。在漫长的雕刻过程中,他常因手指麻木、两眼酸痛想放弃,但看着逐渐成型的作品,他还是拿起了刻刀。



“400多次练习才能换来一件看得过眼的核雕。”在刻出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之前,将近2000个小时的光阴在贾健国的左手留下交错的刀伤,在右手中指关节处积起厚厚的老茧。


贾健国笑笑说,这就是光阴的故事啊




作品被出版社看中

2017年8月,贾健国收到一家出版社的快递。带着疑惑,他拆开包裹,发现是5本核雕作品集


时光回溯到半年多前,贾健国在一个贴吧里看到一家出版社征集核雕作品的通告,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他把自己近期刻的几个核雕作品图片发给出版社,于是有了半年后放在书桌上的这5本作品集。他立马将5本书亲手送给了当初指导自己的核雕前辈——“没有他们,就没有印在这本书里的核雕”


原来,自学一年多、观看了视频网站几乎所有核雕视频后,贾健国感觉到技术的进步遇到了瓶颈。这时他想起学习核雕多年的友人。通过友人牵线,他结识了许多爱好核雕的前辈。在前辈的指导下,基础较好的贾健国进步很大。他很感激友人在困境中的支持和前辈们的指导,“用这几本书向他们表示感谢”。



读研后,由于课业繁忙,贾健国没有再像以前那样连着好几个下午与果核们打交道。不过在闲暇的夜晚,他也会技痒。左手的伤口几年前就愈合了,摸着右手的老茧,他想起初学核雕时的自己,嘴角浮起浅浅的微笑。“对于我来说,核雕的意义在于它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给我带来莫大的成就感。”


内容来源:浙江大学人民号(记者:陈琪,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蓝雨约

责任编辑:叶鑫


推荐阅读


1.又有新动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深化战略合作

2.转发周知!2020年这些考试推迟或取消

3.文武双全的世界冠军!从浙大学子到留校任教,他笃定前行

4.浙江大学44个事业性质岗位公开招聘

5.刚刚,浙大34名援鄂医疗队员回家,60万市民夹道欢送

6.国际疫情告急!浙江大学致信海外合作高校共克时艰


点亮在看,和浙大一起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