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旗定向铸魂强基!浙大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双一流”建设
编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和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浙江大学认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回望过去,宣示未来,本号开辟“回眸‘十三五’ 奋进‘双一流’”专栏,生动呈现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全面展现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激励全校师生以更大的努力和担当开创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这一年,我们达成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
这一年,“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谋划起步。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为深入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心怀“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立足“两个百年”,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的时代征程中,“十三五”期间的浙江大学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举旗定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
旗帜事关根本,目标引领方向!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说:“旗帜和目标是团结引领全体师生努力奋斗的纲和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全校上下前进的旗帜,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是学校确立的面向2035的远大目标,举旗定向是贯穿‘双一流’建设始终的一条鲜明主线。”
五年来,浙江大学党委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
“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坚决扛起新时代高水平大学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党委常委会坚定不移与中央对标对表,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常委会“第一议题”,第一时间学习贯彻落实重要会议精神,确保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这五年,学校党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总书记对浙大提出的目标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要求等引领学校建设,树立“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实施“五大体系”“五大布局”“五大战略”,高质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理论武装头脑,思想照亮初心!
11月的求是园里,偌大的紫金港剧场座无虚席。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来到他所联系的浙江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并与现场师生交流。
每年,教育部、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及全国知名专家学者都会来校宣讲,校党委书记、校长也带头为干部师生作主题宣讲。
党的创新理论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全校师生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十三五”以来,浙江大学发挥综合性学科优势,积极做好新思想学习、宣讲、研究与阐释。
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一时间跟进对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入学习。中心组成员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推进学习成果向工作效果转化。
2020年10月,浙江大学“启真先锋”青年教师讲师团正式成立。60余位宣讲团成员们来自36个专业院系和相关单位,他们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和时事热点,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开展接地气、更鲜活的理论宣讲。
为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由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担任主编,邀请一线专家学者编写出版《新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系列教材第一辑、第二辑共20余册,目前《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统筹城乡兴“三农”》《文化软实力》等已于2020年出版。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姚昕颐是浙江大学党建馆首批学生讲解员之一。自2019年11月党建馆开馆以来,在这个占地面积800多平米的展馆里,姚昕颐已为前来参观的师生们讲解了近百场。新生始业教育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有时候一天要讲解7-8场,讲的人全情投入,听的人全神贯注。
2019年,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浙江大学党建馆建成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展馆以“讲好党建故事、弘扬浙大精神”为主线,着眼重大历史事件,突出革命先进事迹,展现浙江大学从1897年建校到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全国优秀教师汪自强教授在党建馆为学生讲解
在党建馆的留言记录本上,师生们的触动、激动和感动随处可见——
“点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祖国、建设浙大,看我辈风采!”
“做美育心灵同行者、美好支部建设者、美丽中国行动者、美好祖国建设者,我们会努力!”
“参观完党建馆,我着实感受到成就伟业的艰辛与不易。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同时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十三五”以来,浙江大学落实党管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始终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坚定清醒,党的领导已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保证。
学校党委坚守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把铸魂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2020年冬学期,浙大学子们的思政课多了一门新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学子们期待已久的课程,经过思政课老师们的精心筹备,受到了强烈欢迎。
如今,在浙大校园里,一批有内涵、能“解渴”的思政课已成为浙大学子真心喜爱的“金课”。为更好地高质量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党委制定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方案,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四史”教育,实施“专家大报告+教师重点专题讲授+学生研究性学习+现场教学”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师生赴安吉余村开展现场教学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结合得越紧密,个人才华就越能得以充分展示。”“人民英雄”、浙大校友陈薇院士的这番话,说进了每一位浙大学子的心里。2020年11月27日,陈薇少将应邀回到母校浙大,为师生们做了一场题为《落其实者思其树》的感人报告。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的力量更加深邃动人,像这样的讲座报告会还有很多。“十三五”以来,程开甲、林俊德、叶培建、陈薇等一批胸怀家国建功立业的知名校友事迹深深地扎进了师生们的心中。每年,学校也会举办将军课堂、县委书记讲堂,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
五年来,学校党委坚持构建扎根大地的思政教育模式,建立嘉兴南湖、安吉余村等57个现场教学基地,建立马兰工作室、于子三工作室等11个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领雁工程等20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平台,塞尔维亚等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生海外社会实践基地,点亮青年学子理想信念的明灯。
五年来,学校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强化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发挥“新生之友”、德育导师和“五好”导学团队等作用,着力构建“德育共同体”,推动全员育人。
“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对接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培养高水平人才。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计划、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高质量推进强基计划。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全面发展的KAQ2.0育人体系,形成课堂讲授、校内活动、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的四课堂融通教育体系。深化本科专业调整和一流专业建设,深化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业教育成为浙大“金名片”。
五年来,学校以人才培养出口为导向,建立扎根中国大地的多层次就业格局,鼓励学生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创业,近两年毕业生中选调生人数增长28%,赴西部就业人数增长16%,赴重点单位人数增长59%。
“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聚焦“四个服务”“四个面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引领性创新。贯彻各学科发展大会精神,推动学科前沿创新和会聚造峰。推进科研大讨论,围绕关键核心领域加强科学技术攻关。面向全球引育一流人才,打造“红专并进”的教师队伍和“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云南省景东县实现“脱贫摘帽”,学校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集体”。对接浙江改革发展战略需要,全面服务“重要窗口”建设。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度实质性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
建强组织,
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
校长吴朝晖院士说:“浙江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练好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推动党建工作与‘双一流’建设相互融合、同向同行。”
2021年1月,一个好消息让浙大师生们备受鼓舞:浙江大学顺利通过了首批全国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总结验收。2018年12月,作为全国首批十所高校之一,浙江大学党委入选了“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两年多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建示范校创建工作,印发《深化“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设立“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引领‘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五大专项,形成了包括学习教育体系、党建制度、党建研究成果、融媒体平台、典型样板等“五个一”系列成果。
“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开展党建“一十百千万”工程,建成一个“智慧党建”平台,培育十个标杆院级党组织和百个样板党支部,培养千名好支书,培训万名“先锋学子”,形成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育才效能。。
五年来,学校党委强化院级党组织在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培育10个标杆院级党组织。电气工程学院党委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十三五”以来,院级党组织的能量日益增强——
电气工程学院党委推动急难险重工作60余项,将学校、学院重大事项和决议精神及时传达到支部、学科、机关科室等各层面,将全院师生凝聚到学校、学院发展的共同目标上,学科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以“党建+”创新提升科研可持续发展动力,主动应对“卡脖子”科研难题,引领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将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并在代表性科研项目上设立党建基地,形成“党建引领、基地带动、科研突破”的发展模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靠前指挥,担责尽责,带领全院坚守浙江抗“疫”主战场、驰援湖北武汉“重灾区”、援助意大利、指导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抗疫;
机关党委深入推进机关“服务院系服务基层服务师生”活动,推进“最多跑一次”“最多找一人”改革,完成“百事通”检索服务平台、统一咨询服务热线建设,建立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基层联系点制度;
求是学院党委履行立德树人首站育人责任,积极回应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探索以学生住宿社区为依托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新模式;
经济学院党委打造“六度”党建,通过实招硬招,以创新工作“加法”换取师生满意度“乘法”,解决师生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能源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对前往国家重点单位、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采访,形成《重读能源这部厚书》系列专访,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计算机学院党委深挖资源拓展,与地方政府、高科技企业不断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努力营造新型科研生态体系,保障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实现多方共赢;
图书馆党委坚持做有温度的图书馆,开水热不热,电灯亮不亮,空调暖不暖,诸多涉及师生切身感受的事项,只要发生在图书馆,均第一时间有回复;
国际联合学院党委坚持“以我为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念好“红船味”“浙大味”“国际味”的“三味真经”;
……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十三五”以来,浙江大学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党支部理论学习,开展党支部质量提升月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把关作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年来,学校培育百余个样板党支部。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教工党支部、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等2个党支部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工党支部、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医护党支部、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所博士生党支部等3个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2020年12月11日,在传媒学院的新大楼里,一场以“‘党是领导一切的’创造性文化实践”主题的支部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参加这次支部活动的党员中,有一位特别党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教工党支部是他亲自联系的党支部。
陈部长的到来和点赞,让这个“年轻”的支部倍感振奋。这个支部的年轻,一方面是因为支部里青年教师多,平均年龄年轻化;另一方面是支部成员们思想年轻,理论基本功扎实,善于运用新兴媒介方式开展有亲和力的新思想传播。
支部党员陆续建立了“主旋律叙事创新”“理论宣讲大篷车”“品牌扶贫”“网络思政全域化”等系列党建工作品牌。支部书记赵瑜教授参与《思想的田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红船精神》等理论宣讲节目,支部副书记林玮副教授入选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支部成员范志忠教授在《求是》杂志发表关于乡村振兴的文章,赵瑜佩研究员、王可欣研究员参加了浙江大学“启真先锋”青年讲师宣讲团……
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教工党支部党员带领学生党员赴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一个党支部是否优秀,在于有多少优秀的人”,这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所博士生党支部的建设理念。支部共有党员40人,涵盖电力系统自动化所博士生各个年级的党员。支部推出以“红色会客厅”“红色先锋志”“红色实践行”“红色接班人”等活动为主的“红色成长计划”,近年来培育了5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位浙江省高校微型党课大赛获奖者、1位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等。
近年来,学校党委鼓励将党支部建在重点学科、重要团队和重大项目上。
科研型党支部怎么建?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医护党支部探索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在医院党委委员范顺武教授、党支部书记方向前主任的带领下,支部紧紧围绕高水平科研主题,聘请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双聘教授,注重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的有效结合,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创建科研型支部以来,支部党员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等。
师生利益无小事,校部机关党支部以服务“走心”换师生“暖心”。
计财处党总支先后在55家基层院系、学部、附属医院、直属单位等设立财务对口联络人,并在8家院系试行“驻点服务”,通过微信群做好8小时之外服务,延伸财务服务半径。
设立东教学区供餐点、推出88981234统一咨询服务热线、完善校园班车路线……“十三五”以来,浙江大学校园里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的变化都离不开总务处党支部的努力。
安保处党总支践行服务育人宗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支部全体党员提前返岗工作,持续奋战,守好校园抗疫第一道防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建设的关键。“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实现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覆盖。
当党建与科研相融合,党支部书记会让两者碰撞出怎样的激情与火花?入选教育部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的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党支部书记陈为教授会为你“演示”答案。
近年来,位于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党建大数据屏有点儿火。这是陈为带领支部党员发挥学科优势,将党建与专业相融合研发的浙江大学党建大数据屏。在这块大屏上,浙江大学各类党建大数据动态显示、一目了然。
可视化、智能化是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业特色优势。早前,陈为还带领着支部党员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科研尝试——他们通过大数据解读唐代女诗人、解读宋代词人,并将研究性成果做成科普作品在新华网全网推送。在陈为看来,这个“数说唐诗宋词”的研究尝试,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作为支部书记,陈为正带领着支部党员努力“将红旗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插在科技的最前沿”。
2020年11月19日中午,管理学院院长、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工支部书记魏江教授正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及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向支部成员们讲授一堂题为《我们进入了创新研究的新时代》的微党课。
2020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由魏江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成功入选。既是院长、也是党支部书记,魏江带领支部成员们紧紧围绕“党建引融,持续创新”这一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跟党一起创新创业”“红色力量健康同行”为特色品牌,实现党建工作和学科专业发展各个关键点的双融合、双促进。
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魏江第一时间带领支部党员骨干完成《重疫之下产业政策建议》《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协同 打破疫情防控“孤岛”》等多份智库报告,为国家和地方精准施策共抗疫情作出了应有贡献。
不忘初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党员是一座丰碑、一面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这样说道:“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十三五”以来,在教书育人主阵地、科研攻关最前沿、社会服务主战场、防疫抗疫第一线,到处活跃着浙江大学党员师生们实干担当、勇立潮头的身影。
翻开2020的词典,“家”与“国”跃然纸上,“情”与“义”暖在心里。
集结号已经发出,他们背上行囊、整装待发,成为防疫抗疫的先行者——
2020年1月23日,大年二十九。在距离武汉700多公里的杭州,有位女医生正想尽办法要绕道进武汉,她是浙大一院党员郑霞。作为浙江省最早援鄂、最晚归来的医护工作者,她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奋战了72个日夜,她说:“患者就是我的家人。”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党旗在胸中飘扬,我为人先的誓言在回响;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你喊‘到’的那一声,就像子弹压满枪膛。”这位“最小的娃”是浙大二院护士赛婷,这位97年的党员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主动请缨,奔赴武汉参战抗疫。
“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全力以赴。”浙大邵逸夫医院党员虞洪为了誓言,两度逆行。在医疗队支援武汉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他带领团队又向武汉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发出一份142个签名按手印的请战书。
“请大家放心,相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障大家的安全!”当温暖的声音从广播中传来,武汉方舱医院的患者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又强了几分。播报人是浙大四院党员蒋思懿,她用暖心、关心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附属医院承担了浙江省大部分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疑似患者“零漏诊”、确诊患者“零死亡”,同时尽锐出战助力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累计派出520余名医务人员(其中党员308名)驰援湖北,共有80余人次党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抗击疫情先进荣誉表彰,充分彰显了抗疫“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还有一批党员冲在了另一条重要战线上。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各条战线的党员们迅速行动,构建了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教学科研秩序。
冲锋号已经吹响,他们用心用情用力,成为服务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浙大二院党员汪四花,2016年,她千里入苗乡,义无反顾赴贵州省台江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看得起病,她的事迹登上了《新闻联播》。
汪四花院长(左三)作护理业务指导
野生菌研究专家、党员陈再鸣初心为农,8年扎根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把一朵蘑菇发展成大产业,用行动践行誓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乌骨鸡研究专家、党员尹兆正,是远近闻名的“鸡司令”,在景东扶贫的8年间,让乌骨鸡变身“金凤凰”,带领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
农学院教授、党员王岳飞,以“紫金普洱”茶项目为抓手,通过科技力量促进景东茶叶品质提升,优化茶产业链管控,真正让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他们是全国“最美”——
浙大邵逸夫医院党员姚玉峰教授获评“最美奋斗者”,农学院党员汪自强教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数学科学学院党员苏德矿教授、医学院党员李兰娟教授、浙大二院党员崔巍、浙大邵逸夫医院党员虞洪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际联合学院党员王玉芬老师获评“最美高校辅导员”,机械工程学院党员项淑芳老师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他们是紧紧围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而努力前行的排头兵——
2017年,由医学院党员李兰娟院士领衔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同年,由能源工程学院党员高翔教授领衔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8年,由建筑工程学院党员龚晓南院士领衔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员刘同舫教授的研究论文《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人文学院党员陈村富教授的著作《希腊哲学史(修订版)》、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党员许钧教授的著作《傅雷翻译研究》、公共管理学院党员钱文荣教授的著作《人口迁移影响下的中国农民家庭》等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由建筑工程学院党员陈云敏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置”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
机械工程学院党员柯映林教授团队攻克了飞机装配领域一系列技术难题,支撑了国家重点型号的成功研制。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员徐之海教授团队研制的降落相机光学镜头拍摄到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月背影图像。
初心永不变,使命重在肩,他们是浙江大学党建先锋——
在思政工作中坚持“中外趋同、以我为主”的国际联合学院的党员王玉芬老师;写下40余万字的工作记录和师生交流情况记录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党员叶松老师;把责任担起来、把身心沉下去的浙大二院的党员陈正英老师;坚守讲台24年、坚实做好基层党建的建筑工程学院的党员楼文娟老师;以及用忠诚担当书写人生答卷的校统战部、校工会的党员楼成礼老师。
三尺讲台写春秋,一片丹心育桃李。他们是“永平奖教金”获得者、“三育人”标兵、“五好”导学团队导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研究生德育导师的代表——
“永平奖教金”获得者、物理系党员赵道木教授从教27年,出版教材2本,指导23名博士和21名硕士,多位学生获得竺可桢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三育人”标兵、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员阳永荣教授,始终站在科研教学第一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光华法学院党员郑春燕教授,将对法治的思考带进教学设计,启迪学生把脉中国法治建设的方向;动物科学学院党员胡福良教授,“追”蜂30年,课堂内外、科研天地中,他将育人融入每个细节、每个环节。
“五好”导学团队导师、药学院党员曾苏教授团队,坚守“做好药,首先做好人”的理念,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科研成果;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员徐建明教授团队坚持“为师以德、春风化雨”,积极营造温馨的“家”文化。
在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党员叶尊忠老师的电脑里,24G大小的4960个文件是他最心爱的宝贝,四年来,担任班主任的他为学生种下一粒求知探索的种子,为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整理寄送家书。
在鲜红的党旗下,他们是最会讲故事的人,是学生们爱追的“星”——
78岁的党员邹先定教授,退休后仍然坚守育人第一线,2011年至今,为师生们进行红色宣讲,受众达1.5万人次。他的宣讲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感情的温度,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2021年1月28日,“王明华研究生党建工作室”成立了。79岁的党员王明华教授,出身革命家庭,他的祖父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跟着王明华学党史”“王明华党建慕课”深受学生们欢迎。王明华多次带领学生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地以及嘉兴南湖现场授课,教育晚辈和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要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建设祖国。
2020年,浙江大学关工委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浙大关工委成员与学生座谈交流
还有一批批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中得到锻造——
海洋学院博士研究生、党员曲梦杰,在读书期间跟随老师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勇士”号实验性应用科考航次作业,在西南印度洋海域完成了他的首次下潜任务。海洋科考探险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志向。
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党员杨雪倩,在浙大本科毕业后毅然选择走出“象牙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参军入伍。两年的军营生活,她不仅得到了意志上的锻炼,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重回学校读书后,她继续发挥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作用,当好感情联络员、思想辅导员、政策宣讲员,成为爱国奉献、忠诚担当、奋发有为的积极力量。
“东风吹开索玛花,支教在西部!”竺可桢学院混合班本科毕业生、党员徐知源,结束大学四年生活后,作为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之一,去往四川省昭觉县支教一年。他所在的支教团已接力支教22年,他们扶贫助学,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忠诚担当,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十三五”以来,浙江大学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五年来,学校党委以强有力的政治建设和政治监督,深入推动各级党组织将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发展、党管立德树人、党管人才落到实处,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学校成立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和政治监督等实施意见。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定期督查各项举措落实情况。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和落实党委常委会、校务会议事规则,完善院级党委会决策和议事规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排查和责任落实督查。
“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已对63家单位开展常规巡察、对100家单位(部门)开展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暨校内巡察“回头看”专项巡察,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在浙江大学已经形成。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还专门成立监督检查专项工作组,对各院系、部门和单位的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落实。
五年来,学校党委抓严抓实党的组织建设,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基础——
以党建示范校建设为牵引,打造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开展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活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学生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引领作用,突出教师党组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功能。
严格规范党员教育,推进党校“四百精品”工程建设,严格做好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支部书记等各类党建培训,完善全链条、递进式学生党建骨干教育培训体系,深化实施“先锋学子”全员培训计划。
为着力建设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启动实施“育人强师”培训计划,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干部教师培训工作全局。每年,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制定“育人强师”培训方案,做好条件保障。9年来,“育人强师”全员培训计划有力助推了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海外归国教师赴井冈山参加培训
落实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及时把好苗子纳入组织视野加强培养,适时把政治素质过硬、学术能力突出、品行作风优良的干部选到合适岗位。2020年,学校启动青年学术骨干实践锻炼计划,选聘了两批90位青年专家到管理岗位锻炼业务与管理双专长。开展党管人才专项督导,推动人才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高层次人才超过50%。
五年来,学校党委抓实思想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推进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集中学习研讨,抓好理论学习的规范化与实效性。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团、青年教师讲师团的重要作用与党建馆思政育人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以求是创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扎实推进教育部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十三五”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广,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从改革开放40周年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G20杭州峰会到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到防疫抗疫最前沿,从书声琅琅的课堂到攻坚克难通宵明亮的实验室,从各类先进典型到有着闪光点的校园师生……一篇篇生动的校园故事和人物报道,增进了师生的理想信念与情感认同。
五年来,学校党委加强对统一战线和群团工作的领导——
积极推动党外知识分子“四个共同体”建设,搭建“党派建言”“统一战线智库”和“政协委员会客厅”平台,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引领和培养;加强党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十年规划。
积极推动校工会落实教代会职权,高质量开好一年一度“双代会”,不断提升提案征集和办理水平,浙江大学工会荣获“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切实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浙江大学团委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刚刚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五年来,学校党委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肃政治纪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作风纪律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完善督导工作机制,深化“最多跑一次”“最多找一人”改革,践行师生为本理念。
五年来,学校党委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学校纪委在学校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严格履行监督职责,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做好“三转”工作,充分发挥二级单位纪委“全覆盖”优势和作用,有效运用“四种形态”,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和风险防范,严肃执纪问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巩固。
“十三五”以来,按照“成熟一个,完善一个”,浙江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已率先实现二级单位纪委“全覆盖”。外语学院纪委配合好学院党委共同勾画政治建设“点阵图”,做好学院讲座论坛报告会12分制考核管理监督;教育学院纪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责,对体育类特殊招生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全面签订责任书。目前,全校上下已切实构建起校院联动、上下协作的纪检工作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见实效。
近年来,廉政文化成为浙江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小视频传达大深意,计算机学院沈吕可晟、陆子仪、邢书婷、蔡愚四位同学制作了以左右对比形式,表现清廉作风下和贪腐作风下不同行为方式和最终结局的短视频。这部名为《廉洁与腐败的Tango》的作品,由学校纪委办选送,作为中国视频类唯一推荐作品进入2019年国际反腐败公益广告大赛决赛,并荣获大赛短视频类二等奖。
获奖作品《廉洁与腐败的Tango》
一堂特别的“最后一课”,成为廉政教育、廉政文化的一扇窗。“今天,我光荣地成为一名浙江大学的毕业生,我郑重宣誓: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铭记师长教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求是创新、忠实担当、着眼大局、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这是能源工程学院2018届春季毕业生廉洁自律宣誓仪式。460名毕业生,在中国工程院岑可法院士等老师的见证下,将廉洁自律的铮铮誓言融入毕业时的庄严承诺。
“廉洁教育季”活动已成为浙江大学每年固定的校园文化活动。五年来,学校大力培育“一院一品”校园廉洁文化品牌,迄今已形成50余个廉洁文化品牌。
“十三五”以来,浙大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举旗定向,在疫情防控中彰显专业担当,在铸魂育人中擦亮办学底色,在扎根大地中解决国家急需,在引领创新中迈向世界前沿,在战略迭代中开辟发展空间,在攻坚善治中激发师生动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求是园里,旗帜正高高地迎风飘扬!
文字记者:叶鑫
图片来源于浙江大学往期推文
今日编辑:芷凌
责任编辑: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