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挑战不可能!浙大这位“90后”,了不起!

献礼建党100周年 浙江大学 2022-05-14







2003年10月16日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纪念邮票首发仪式

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隆重举行

回想起当天的情形

如今91岁高龄的老党员

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的陈永校教授

依旧难掩激动之情

70余载的科研攻关记忆也由此徐徐展开



从参与研制世界上第一台

大型双水内冷隐极式汽轮发电机

攻克了国外专家断定的

不可能实现的技术

到参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核心部件的研制

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与首次宇航员太空行走的成功

作出重要贡献

期间,陈永校教授

身患舌癌,历经两次手术

却不顾病痛的折磨

始终坚持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

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我的一辈子就要献给党

陈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

91岁的老党员,听听他的故事~


1
研制双水内冷发电机:别人还没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做到的

1930年,陈永校出生于浙江慈溪。他在抗战烽火中自学全部中学课程,在辗转漂泊中加入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组织益友社。1950年在上海总工会的推荐下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195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留校不久,陈永校便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电力供应不足严重制约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当时,国际上利用氢气冷却和定子水内冷,能够将常用的每分钟3000转的汽轮发电机单机容量做到20万千瓦。而我国采用空气冷却,单机容量仅为1.2万千瓦或2.5万千瓦,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解决国家电力供需的矛盾,浙江大学电机系教研组确定以“电机的冷却”为科研方向。在组长郑光华的带领下,年仅27岁的陈永校作为教研组党支部副书记和主要研究人员,毅然承担起双水内冷发电机的模型试验验证任务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视察浙江大学,参观双水内冷发电机


1958年8月,浙江大学电机教研组终于在实验室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中小型双水内冷发电机,10月底在上海电机厂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大型双水内冷隐极式汽轮发电机。最初被苏联专家断定不可能实现的技术,最终由中国团队率先获得突破,陈永校老师和同事们用实际行动说明“别人用较长时间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用比较短的时间做到;别人还没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做到的”。


双水内冷发电机的成功研制,为国家自制大型发电机铺平了道路,极大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58年陈永校老师荣获全国青年积极分子称号。1960年一机部授予浙江大学双水内冷发电机课题奖金及银盾一枚。1964年国家科委授予双水内冷发电机国家发明证书。1985年3000转/分双水内冷发电机获得首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列为全国135项一等奖的首项。


1958年,陈永校荣获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并赴京参会


2

参与“神舟”五号飞船研制:

身患重病仍坚持完成试验

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获批实施,次年获悉这个消息的陈永校就和林瑞光一起赴京,主动负责项目,以负责人的身份争取到了神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机电一体化组件的研究任务。


陈永校带领课题组成员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忘我工作,艰苦攻关。十几年来废寝忘食的研究工作使陈永校患上了舌癌,舌头被切除一半。他克服病痛折磨,带着药物和辅助进食的搅碎机四处奔波,坚持完成试验。陈永校病后,林瑞光教授带领整个项目组继续努力,终于把产品送上神舟飞船、装进宇航服。陈永校、林瑞光教授带领的航天电气技术项目组“十年磨一剑”,勇于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与首次宇航员太空行走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浙江大学也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提供上天产品的高校单位


2003年,在浙大玉泉校区首发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纪念邮票


3

兢兢业业学术之路:

带领课题组达到国内领先的学术水平

科研工作中,陈永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长期从事微特电机、航天电机和电机噪声振动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课题组做了大量工作,使浙江大学在这些领域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他编写出版了一系列教材和专著,主编了《小功率电机》和《超声波电机》教材,成为全国电机专业的通用教材


陈永校获得的部分科研成果获奖证书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教师,陈永校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首位。在课堂授课中,“重点突出,概念清楚,生动活泼”,陈老师的课堂一直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他指导了电气学院第一名外籍博士留学生,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夏长亮、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诸自强、龙旗股份董事长杜军红等一批优秀学子。


1983年,轻工业部单相微电机学习班全体同志合影

(第二排右十三为陈永校)


历经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虽至鲐背,陈永校教授仍满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他说:“我的一辈子就要献给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能够对得起党的培养,我这一辈子应该说是没白活。”这,就是一位91岁老党员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的动人篇章。


2020年恰逢电气工程学院百年院庆,学院师生创作情境话剧《百年电气信物》讲述陈永校等浙大电气人的感人事迹







我国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第一台高速摄影机……这些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科研成果,都出自浙江大学。
一代代如陈永校教授这样的浙大人前赴后继,用良好的科研素养,立志为国献身的决心和百折不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一个又一个科研任务,也激励着一代代浙大人勇担使命,为祖国奋斗不息,奉献一生!


供稿: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文字/视频:电气工程学院“聚星行动”实践团(詹皓岚、唐家俊、马子晗、姚鹏志、董萌苇、李金城、杨欢 )、电机工程学系(电控)教工党支部、浙江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图片来源:陈永校本人、浙江大学档案馆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彭静怡 | 晴炽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

1.上新了!来浙大艺博馆学术特展,看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作品!

2.王淦昌:共和国科学的拓荒者

3.浙大,124岁生日快乐!
4.又一打卡新地标!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馆即将正式开馆!
5.独家限定!浙江大学124周年校庆定制头像强势来袭!
6.换上它,上浙大!高考加油壁纸陪你冲刺

点个赞和在看

为“90后”教授打

cal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