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整版报道:浙江大学学好党史必修课,种好思政“责任田”
学好党史必修课 种好思政“责任田”——浙江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凝心聚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浙江大学地处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莅临浙江大学指导工作,为学校描绘了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浙江大学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全校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进一步胸怀“国之大者”,赓续红色血脉,以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师生党员,打造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奋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浙大力量。
“行读党史”大课堂邀请93岁革命前辈讲述军功章里的党史故事
乡村振兴背景下选调生思政平台学员到安徽绩溪胡氏宗祠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学习
近日,建设中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传来好消息,作为核心工程之一的主机室基坑开挖施工全面完成,打破了浙江省公共建筑“最深基坑”纪录。
这个容量世界最大的超重力离心机可以构建从瞬态到万年时间尺度、从原子级到千米级空间尺度等多相介质物质运动的实验环境,将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工程新技术研发和验证、物质前沿科学发展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和基础条件支撑。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凝练国家急需的重点攻关方向,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和创新范式迭代升级,是党史学习教育中浙江大学不断淬炼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能力的重要表现。
浙江大学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全面服务浙江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服务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支撑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最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20名专业教授带领近200名学生,深入城市社区、乡村和企业,共上一堂有中国温度的经济大课、思政大课。师生们一路调研、一路思考基层一线遇到的发展之困。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师生们与代表性商家、经营大户就生产经营、品牌建设和“互联网+”等问题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后疫情时代对生产销售的影响以及线上线下不同渠道之间销量的变化。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希伟说:“面对面交流能够得到一线信息,能更有针对性提供政策建议,让学生们能够更好感受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意义。”
经济学院师生赴龙泉创新中心,开展汽车空调产业发展调研 王乐怡摄
如何凝聚师生力量,汇聚起建设“双一流”的磅礴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中,浙江大学读好党史这本“教科书”,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启动“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汲取奋斗力量,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出发,认清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奋斗的目标愿景、肩负的责任使命、秉持的价值原则。
浙江大学进一步落实师生为本理念,不断深化“我为师生办实事、我为院系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实”字当先,要求各单位负责人,调研存在的问题,总结凝练出了志愿服务、优化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等六大类447件问题清单,出台一批深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便利师生的实招硬招,为师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流的管理服务和发展环境。
打造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虽然已是暑假,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苏凌峰却没有停下学习和宣讲。“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浙江大学党建馆宣讲团的一名成员,更有责任学习好、贯彻好、传播好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他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苏凌峰口中的党建馆位于学校地标建筑求是大讲堂,由“‘红船精神’主题展”和“浙江大学党建工作主题展”构成。其中党建工作主题展围绕浙大人、浙大事,多角度、全景式将参观者带入“时光隧道”。党史学习教育中,近13000人到这里参观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馆中,师生们“打卡”最多的是一面功勋墙。功勋墙诉说着浙江大学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学校深入挖掘宣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浙大人”,建设浙大“红色基因库”,讲好新时代浙大人报国的故事。
“一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犹如一部无声的书籍,潜移默化地对大家进行熏陶、塑造,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浙大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蒋瑜芳说。
在浙大校园里,以榜样为主题的育人空间比比皆是。走进作为学生宿舍的丹青一舍的“两弹一星”精神主题育人空间,映入眼帘的是浙江大学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校友代表的珍贵照片和实物,这里有王淦昌院士的笔记本、赵九章院士的学籍簿、钱三强院士的讲话稿、程开甲院士的成绩单。学校还邀请功勋人物、劳动模范等来到学生们身边,举办各类党课学习、党日活动、读书分享会,打造身边的学习型、思想型、创新型党史学习阵地。
“两弹一星”精神主题育人空间
师生体验数字化党建展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党支部书记陈为与团队推进党建与专业相融合,将科研创新成果广泛应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在浙江大学数字党建馆,不但能够依托红色圣地3D实景模型穿越时空,还可以邀请“24小时不下班”的智能机器人助手开展党史天天学。“创新探索‘党建+科技’模式,我们致力于打造推进党建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体现科技创新的数字化教育平台。”陈为介绍,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助力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智慧升级”。
艺术与考古学院研学空间建设 颜家欢摄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在求是园内,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通过设立文化墙、电子彩屏、举办各类展览等形式迭代升级,发挥出党史学习教育、科研、学习一体化育人的作用,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用学科思政“富矿”汇聚党史学习动能
讲述人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赵建明
在不久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举行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纪念章获得者代表江家余老先生在发言中的一句“党叫干啥我就干啥”令我触动很深,那是老一辈人为党、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一生的承诺。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求是创新的浙大人,为党和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农业科学领域开拓新的疆土、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他们的故事是引领青年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作为浙大人,我最想做的就是挖掘学科思政“富矿”,把一代代的学科发展故事讲给师生听。
一颗红心,一腔热血,讲好战争年代的红色革命故事。1947年,心怀革命理想的学生运动领袖、农艺系学生于子三宁死不屈,英勇牺牲。为弘扬“于子三精神”,学院连续20多年来组织师生在清明时节祭扫于子三墓,建立于子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编排“学生魂”话剧、组建于子三宣讲团,以丰富形式继承与弘扬“于子三精神”。
师生赴慈溪吴耕民纪念馆,开展党史与学科发展史学习教育 漏国富摄
赤胆忠心,科学报国,讲好百年农学的红色学科故事。1986年春天,我国园艺学科奠基人、90岁的吴耕民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一生跟党走的经历,就是我们学科、我们身边的“活党史”。学院多年来不断挖掘农学学科中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致力于将学科的发展史、农学人的奋斗史,以丰富的形式融入思政教育和教师课堂的教学内容当中。今年我们携手学科教师、党支部共同建立了以学科人物为背景的多个现场教学基地,打造了集视频影像、人物志、精品党课为一体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料库”,引导师生在寻根学科之路中学习党史课。
“彩色水稻”团队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绘制的“3D五彩稻田画”
心系人民,担当作为,讲好红色土地上的扶贫故事。在这场攻坚战中,高校师生更肩负着专业报国的重要使命。民心所向,党心所系,学院主动对接各地贫困县,连续19年选派科技特派员下乡支农,连续6年开展师生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科技赋能产业振兴。近年孵化的“紫金普洱”“彩色稻画”等扶贫品牌与项目,更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浙江大学农科精神中流淌的红色血液,跨越百年,奔腾不息。我们新时代农学人要赓续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