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高分子,她是拿下校设最高奖学金的科研达人!
从逆境中寻找光明,从顺境中寻找阴影。
全球首次发现氧化石墨烯纤维在溶剂作用下的精确可逆融合与分裂现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 Science 上发表学术论文,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发表论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申请国际PCT专利1项,参与编写“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图书《石墨烯宏观材料及应用》……
她沉浸在高分子的天地里,“生活给我蜜糖,我就安享蜜糖。生活给我考验,我就披甲上阵。”
她是来自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2016级直博生,也是浙江大学2020-2021学年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畅丹。
畅丹接受采访
醉心科研,遨游于高分子世界
“不要急功近利,把手头的方向研究好,把每天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可以变为其它动物或物体并逆向变回自我,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类似的动态可逆转变却难以实现。使人工材料具有动态转变特性的可行方法之一是将材料以多单元组装体的形式分解和重组,这需要组装单元之间的界面能够同时满足两个特性:界面结合与按需解离。
近年来,研究者们结合仿生学的原理进行了很多探索。畅丹在导师高超教授的指导下,利用氧化石墨烯(GO, graphene oxide)纤维的二维基元结构和大体积收缩动态特性首次实现了宏观材料的精确可逆融合与分裂。
畅丹与导师高超教授在实验室
2016年9月畅丹进入实验室,在导师高超教授的带领下开始接触氧化石墨烯(GO)纤维的制备及组装方向。当时,课题组已经意识到GO纤维有溶胀性,希望利用这种溶胀性,制备出特定结构的组装体。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畅丹发现多根溶胀的GO纤维融合成了一根,在之后一次预先设计好的实验中,她又偶然发现融合的GO纤维在溶剂中精确可逆地分裂出了初始的多根纤维。畅丹立即与高超老师及李拯师兄讨论后,意识到这是个新发现,于是她继续深入研究这个精确可逆的现象,跟踪了这个现象的全过程。通过精细操作以及采用标记的方法,她最终成功地克服了实验上的困难,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谈及一天的科研日程安排,她微笑地说,“我每天是朝八晚十,一周一休,早上到实验室,一边做实验一边看文献,下午整理数据、看文献,晚上和别人交流,查阅资料。”穿上实验服,仔细调节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整理数据,她全然专注于当下的时光,长达三年半的实验,畅丹从未松懈,最终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了Reversible fusion and fission of graphene oxide–based fibers一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A Review on Graphene Fibers: Expectations, Advances, and Prospects一文。
发表论文截图
深入实践,以现实为标尺
“走出实验室,主动交流。”畅丹曾前往相关科技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事项目研发相关工作,探究石墨烯丝束。通过这次实践,她对产业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科研之外,畅丹喜欢参加各种会议论坛,攻读博士期间,她作为中国化学会会员协助组织并参加Go to GO、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等国际会议,参加2021年清华大学第637期博士生学术论坛、2021中国材料大会等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她说:“参加学术会议是一次主动交流的机会,学习别人的最新成果和发现。”通过和同行的交流探讨,她能够解开让自己陷入纠结的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关于石墨烯纤维的未来发展,畅丹认为,领域内正致力于做得更加高性能化、功能化和智能化。而受益于导师高超教授的科研方针,她认为做研究也需要这样的创新性和前瞻性,科学也可以带着诗意的浪漫。
2021年9月高分子系新生开学典礼交流报告
院士报告交流后合影
未来可期,和世界相拥
发表一篇Science要用多久?
畅丹做了三年半实验,从投稿到接收又用了一年,为继续完善GO纤维融合与分裂的后期研究工作,她主动提出延迟一年毕业,开启自己在玉泉的第六年求学生涯。一件事的价值感越强,获得效用的回报周期就越长,播种之后,要耐心耕耘再等待,方能有所收获。
“尽早想清楚要干什么,把目标定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谈及博士学习和本科学习的不同,畅丹说到,本科是学习、考试的模式,和高中及以前没有太大区别,而博士期间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博士需要主动查阅文献,完成项目,自主性和实践性更强,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更高。
从中学时代的“电解水制氧”实验开始,畅丹就结下了和化学物理的奇妙缘分,好奇心驱使她一步一步去揭开背后的机理。而选择读博士,一方面和性格有关,畅丹细心踏实,同时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另一方面,和职业规划有关,她希望未来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从事材料学相关的研发工作,为祖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畅丹的父母对她的科研工作十分支持,博士期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她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实验不顺利的时候,她经常通过跑步、打羽毛球、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并积极参加“毅行”等活动,带动周围同学进行锻炼。关于博士期间的收获,她认为一是学会了更多实验技能、理论知识,二是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之前自己是表观的思维,而现在会关注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
畅丹表示十分感激研究生阶段能有幸进入到高超老师的课题组,并得到导师的栽培和悉心指导。高超教授灵活高效的思路和坚定不移的支持让她有信心克服种种困难,一次又一次地取得突破。和课题组李拯师兄的讨论也让畅丹受益良多。她将牢记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其运用到以后的科研道路中,踏实做事,精益求精,不断进取。
博士几年不断输入是畅丹人生路上的力量源泉,为她奠定了重要的人生底色。她总是把爱和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抛却浮华,撇去浮躁,多一些静观,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模样。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愿我们每个人在逐梦路上,带着坚持与热爱,去和世界相拥。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赵依萍责任编辑:周亦颖丨李灵
推荐阅读
2.“文物修复大师”在哪里?浙大这门课,让文科生爱上做实验!
点个赞和在看,一起向优秀学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