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大国重器”创新设计,浙大这个团队有魅力,更有实力!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3-02-23




他们,致力于攻克数字化设计技术难题

助力提高我国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他们,崇尚“宁静致远,上下求索”

打造温暖有爱、凝心聚力的大家庭

他们是互帮互助、携手奋进的科研队伍

也是一起出游、快乐团建的知心伙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获得浙江大学第十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荣誉称号

来自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

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团队


团队毕业生与导师合影






团队里的“掌舵者”

引领航向,破浪前行


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团队好比一艘航船,谭建荣院士扮演着团队里不可或缺的“掌舵者”角色,他为团队设定了四大观念:时间观念、组织观念、大局观念和协同观念,锚定航向,带领大家勇毅前行。



谭建荣院士尤其重视每个研究生的个性化特点。在他看来,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与闪光点,只有如种植花木般“因材施教”,才能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整个团队也才能百花齐放、团结共进。


硕士生薛兴雨入校时,导师团队就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喜欢发明创造而非理论研究,脑中常常冒出许多奇思妙想的新点子。为此,导师团队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在校期间指导他申请了数十项专利。毕业后,他创办公司并与浙大导师团队联合研发了系列创新产品,进一步带动了实验室的科研氛围。谈起研究生生涯,他心怀感恩:“非常幸运,我是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团队的一员。导师们不仅鼓励我挖掘潜能,还在科研路上给予我许多指导,促使我更加坚定地追逐梦想。”


“宁静致远,上下求索”是谭建荣院士对团队最真挚的寄语与期盼,也成为团队的共同追求。他希望团队成员既能安下心来认真做学问,也能秉承“科学无止境”的理念,大胆怀疑一切,在科学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善于探索。一直以来,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团队成员得以摒弃浮躁的心境,静心研究学问,做科学领域沉稳又勇敢的跋涉者、探索者。


导师团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航向指引,更是学生科研道路上的好榜样。博士生撒国栋在博士论文的致谢中写道:“导师组谭建荣院士与刘振宇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使我受益匪浅,很好地培养了我的创新实践能力”。


国之重器,剑之所指

于创新中勇担时代使命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是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团队坚持不懈的使命追求。团队始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擦亮学科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团队攻坚克难,成功破除复杂装备结构性能全链路整机正向设计、大数据和知识驱动的复杂装备创新设计、虚实融合的复杂装备数字孪生设计等技术难题,研制出了行业首创的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工具集,并将其运用于精密数控机床、雷达、汽轮机等国家重大工程的装备研发,在提高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率与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突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封锁,更提高了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率与自主创新能力。


导师团队关键技术研讨


团队依托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机械、控制、计算机等领域交叉培养,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科研过程中,团队不仅有严谨治学、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更坚持厚植家国情怀,以“国之所需”为心之所向。在入学时,导师们便向同学们强调“大国重器”参与国防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对专业的持久热爱,引导学生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一批批学生在毕业后,前往重要领域科研单位、党政机关、高校等地,挥洒自己的青春汗水。博士生杨明龙就是其中一个,从小就有航海梦的他在团队中深刻感悟到“螺丝钉精神”,主动申请参与舰船作业仿真项目。如今他就职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江南造船厂,他表示,能为国家造船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有荣焉。


近5年来,团队成员共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12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团队荣获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团队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


冷静做学问,暖心建团队

共筑文化生生不息


好的团队离不开好的文化氛围。他们不仅是一个个严谨踏实的实干家,更是一群关怀彼此的活泼可爱的人儿,谈起彼此,他们总说:“我们不仅是科研伙伴,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与家人。”


平日里,导师们会给予学生最真切的关怀指引,团队课题小组的同学之间也会互帮互助,从选课、实验指导到参考资料筛选、科研思路的热心建议,高年级研究生都主动为师弟师妹们耐心解答。团队研究生还特别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有效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这种“大团队+大项目”的建设思路,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探索出一条团队协同、教学相长的高素质研究生培养崭新模式。


团队师生每周科研进展汇报


研究生自主运营的“科研共享平台”公众号


他们还喜爱团队里浓郁的家文化和那份独一无二的归属感。中秋节,他们欢聚一堂,包饺子、吃月饼,其乐融融。每周,他们还会相约走出实验室,换上运动装,或出游、或打球、或跑步......久而久之,团队里形成了“毅行小分队”“篮球小组”“夜跑小组”等团建小队。一起出游,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这些缓解科研压力的方式深受大家喜欢:“一起跑步、一起运动,酣畅淋漓过后,我们都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明天的科研任务。”


团队师生秋季毅行团建活动


中秋节团圆饭活动


在实验室中,有一面特别的个人风采墙。每一届毕业生都在墙上记录下个人风采,留下生活照和对师弟师妹们的希冀。每次抬头,团队成员都能看见成长道路上相互陪伴的身影。这样的同行,让上下求索并不孤单,让团队笃志向前,行稳致远。




导师们深情寄语:“希望我们的同学能静下心来认真做学问,不断取得进步。”


学生们用心体悟:“以谭院士为代表的导师们工作兢兢业业、心怀淡泊,用自己的脊梁支撑着祖国的未来,用自己的经验为我们点亮了指路的明灯。”


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团队的导师们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学生们谨记教诲、踏实求学。未来,这个团队将继续与时代同行同进、与祖国同频共振,在科研道路上静心做学问、热血献青春!




文案及内容整合: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傅航颖 | 蒋立雯 | 马佳乐

图片由受访团队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赵依萍 | 傅航颖

责任编辑:朱俊俊|周亦颖 | 李灵

推荐阅读

1.开学返校,你准备好了吗?

2.你有发现过这里也藏着浙大式浪漫吗?

3.他是“蓝田第一机械师”,邴兴友!

4.又美又飒!她的这门课你选上了吗?

5.闹元宵,猜灯谜,找隐藏祝福!

6.Cell封面:浙大团队揭示无膜细胞器异常是导致周围神经病的关键机制



点个赞和在看,为这个团队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