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天使血缘”!邓顺凤,好样的!
你知道
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
“配型”成功率是多少吗?
一般成功率是四百至万分之一
有比较罕见的相合几率
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
就是这样被称作“奇迹”的概率
落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
护理学研究生邓顺凤身上
近日
邓顺凤捐献了160毫升造血干细胞
成为义乌第16例、金华第52例
浙江第88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为一名孩子带去“生命之光”
为一个家庭带来“生的希望”
时隔六年的缘分,缘起一次无偿献血
2022年12月,邓顺凤接到贵州省红十字会的电话:“您是中国骨髓库入库志愿者,有一名患者和你的造血干细胞高度匹配,请问您有捐献的意愿吗?”得知有一名白血病患者和她的造血干细胞高度匹配后,接到电话的邓顺凤当时一头蒙:自己无意中留下的血样,竟然遇到了有缘人?
六年前,邓顺凤还在贵州大学医学院读书,在当地,她参与了献血活动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2021年,邓顺凤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读研,今年研二的她,正在浙大四院各个科室参加临床轮转,参与临床学习和培养。这一次,时隔数年的缘分跨越两地,不期而遇。
“骨髓捐献疼痛吗?对身体影响大吗?会留下后遗症吗?”和很多人一样,邓顺凤的脑袋里立刻冒出来这些疑惑。但是作为一名医学生,她很快要求自己镇定下来,主动请教血液内科的医生,积极了解相关的知识。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治疗绝大部分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两个陌生人的造血干细胞能匹配上,是奇迹、更是缘分。
邓顺凤知道,在天南地北的某一个地方,有一个患者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回复。如果这是一份难得的缘分,那就不要成为遗憾。深思熟虑后,邓顺凤坚定地回复:“我同意捐献!”
//
两地合作,谱写暖心天使血缘
“既意外,又不意外!她真的是一位特别细腻、特别乐于助人、特别有爱心的学生。”
作为邓顺凤的研究生导师,浙大四院护理部副主任杨丽黎对她十分赞许。“顺凤是一名党员,本科期间表现突出,由贵州大学保送到浙江大学,一直以来都非常优秀,我们希望她能够安心没有压力地完成这份神圣的使命。”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在义乌红十字会的暖心安排下,捐献流程启动。3月17日上午,浙大四院和义乌市红十字会为邓顺凤举办了简短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仪式。佩戴绶带、接过鲜花……邓顺凤成为义乌市第16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导师、同学、同事和志愿者们的陪伴下,她带着大家的祝福前往金华。
邓顺凤的勇敢也激励了许多同学。同门师姐冉露露在当天特意赶来为她送行加油,“这次了解了她的捐献过程,我也想去中华骨髓库登记入库,希望能够和有需要的患者匹配上,为他们提供帮助。”下午3点,邓顺凤在金华顺利注射了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充分激发造血干细胞的活性,几天后,她将正式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用这份“天使血缘”,为一名孩子、一个家庭带来延续生命的希望。
邓顺凤说:“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很小的奉献’,中华儿女身上流淌的血液一脉相承。”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
3月23日,邓顺凤的心情很好,经过一天的观察,她可以出院了。两天前,她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我和患者不认识,没见过面,但我知道对方和家人挺不容易,完成捐献,我的心里就踏实了。”捐献时,一位志愿者给她读了患者家属写来的感谢信,信中,患者和家属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令人动容。邓顺凤听后说:“我很理解他们,不管他们给不给我写感谢信,我都知道,肯定有机会让他们好起来。”邓顺凤也给患者和家属回了一封信,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祝福患者早日康复。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对于医学生而言,这是一句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几个月以来,正在浙大四院重症监护室轮转实习的邓顺凤,在这里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接触了许多重症患者,更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希望自己能够向前辈老师们学习,更能够和患者去共情,去感受他们的困难和痛苦,尽己所能带去治愈和帮助。”新生的、治愈的力量不仅凝结在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中,还体现在帮助患者的一点一滴里。一张张照片里,能看到她满脸笑意和患者的合影,“这个爷爷特别可爱,像小孩一样!”
1997年出生的她,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中找到前行的灯塔,用勇敢坚毅的选择拯救千里之外的“有缘人”,用自己灿烂的笑容温暖着患者,不断身体力行践行着医学信仰。
素材来源:浙大四院、金彩云客户端
内容整合:吴涵韬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胡娅
责任编辑:周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