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到了!全网寻找的净秋和子孝,故事很暖心

暖心的 浙江大学 2024-04-11


近日,浙大图书馆里发现了一则来自1957年的书签,受到全网关注,迅速火上微博热搜!


点击上图,重温这段奇妙的缘分



热情的网友纷纷猜测起了书签背后的故事,评论区秒变大型头脑风暴现场



不少网友表示,这份纯真年代的朴实情谊打动了他们。一枚跨越时空的书签不仅见证着一段难得的友情,更是知识与学科的奇妙传承。



还有网友通过图片中的借阅记录细心地发现,在周净秋之后,还有很多人借阅书籍,但书签依然完好地保留在书里,不禁为浙大学子的高素质点赞。



也有不少网友在各大平台热情留言,积极提供他们所知道的线索



周净秋是谁?书签连接的又是怎样一段友情故事?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小浙辗转多方联系上了其亲属、同学,并于昨日进行了实地走访,确认周净秋先生已于2014年去世。而他的家人感念书签已在浙大珍藏多年,便提出将这枚书签捐赠给学校,留与更多师生校友作为纪念,激励更多青年学生笃学明志。


周净秋女儿接过书签并捐赠给学校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试图将散落在各处的“记忆碎片”拼凑成这条渐渐明晰的故事线,与读者分享——


三年同窗情 一辈永长存


周净秋,1938年出生于戴村镇马谷村,1954年秋考入萧山县第二初级中学(现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他也是学校独立建校后的第一批学生。那一年,萧山二中招生200人,新生分为甲、乙、丙、丁四班,每班50人。


周净秋


周净秋和俞子孝,同属丙班,后来命名为“海鸥班”。据班里的同学董校昌回忆,这枚书签其实是“贺年片”——到了春节,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间会写“签”互赠贺年。1957年2月20日,时值正月廿一,俞子孝将这枚“贺年片”赠与周净秋,才有了如今这段跨越时空“寻人”的佳话。



“海鸥班”的同学们常常相聚,他们的关系有多好?从这首班里同学吴渭源自发创作的《沁园春》就可见一斑:“……昔形影不离,一群小儿郎;万安桥畔,书声琅琅。谆谆教诲,诸位师长,勤勉吾辈作栋梁。弹指间,尚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文学组”男同学毕业合影

(摄于1957年7月15日,前排左起:王兆炎、董校昌、韩仲楣;后排左起:周净秋、王大钧)


在初中期间,周净秋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同董校昌、王兆炎、王大钧、韩仲楣等数名同学自发成立了“文学兴趣小组”,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并且一起创办了班刊《雏鸥》,刊发同学们的作文。


《海鸥展翅——萧山二中五七届“海鸥班”命名六十周年纪念集》


1957年初中毕业后,周净秋考入杭一中。1958年,韩仲楣在给周净秋的信中写道:“还记得您在我上汽车之前塞给我一个纸条的情形吧!我碰到您火热的手和软软的纸条,心中怦怦地跳动。……看着您的诗句,我的心又回到了母校里的情形,又回到了毕业前夕的情形:‘生活是沸腾的,它比一切都美好!’


萧山二中1954年小红楼(行政楼)


找到了周净秋,俞子孝如今又在哪里?


在《海鸥展翅——萧山二中五七届“海鸥班”命名六十周年纪念集》这本书中,我们找到了只言片语的记录。黄士元同学回忆起了一场演出,“海鸥班”曾将一篇语文课文改编成喜剧,其中“俞子孝拉二胡特别出色,演这一个节目,他出了大力气”


共青团萧二中第五分支欢送俞章华应征留影

(摄于1956年1月13日,中排左二是周净秋)


遗憾的是,据“海鸥班”同学们反馈,初中毕业后的俞子孝去了上海,自此和大家失去了联系。而书信,渐渐成为了其他人的日常交流方式——


在顾才校致王兆炎的信中,曾有一封提到:“至今我还不知一个我们初中同班同学在哪里,一个也不知,你知道吗?像方柳唐、董校昌……你知道几个,请告诉我几个。


从“海鸥班”到浙大

班里的同学不只是他


1960至1964年间,“书签”的主人周净秋考入物理系。据浙大档案馆资料显示,他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修读了《固体物理学》课程,或许正是这时,他借阅了《固体物理导论》,并将书签不慎落在了其中。


《固体物理导论》书内的借阅登记卡


“当年他读书比较认真,也很积极上进。”1960级物理系本科生、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徐宗元回忆说。


从《力学》《光学》《电磁学》,到《原子核物理》《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等等,当年这些课程如今也仍是物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只不过现在有了更多的学科交叉课程出现。


杭州大学物理系64(1)班毕业合影


毕业后,周净秋前往省委党校学习,后分配至萧山县第六初级中学担任物理老师,自此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他的女儿周艳回忆说,自己的父亲淡泊名利:“他喜欢钻研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有电子开关厂要聘他做顾问,作为副业赚钱,他不感兴趣,只说可以去帮忙指导技术。方圆十里电视机坏了,他就帮忙修,也不赚钱,还会给他们‘上课’,教他们如何保养维护。


在采访期间,我们还试图联系当年“海鸥班”的班长、浙大二院泌尿外科原主任顾才校,想要了解更多师生间的故事,可惜顾先生已经辞世。


但也正是在此次寻找中,我们在这届“海鸥班”里发现了更多“浙大人”的身影——


五七届“海鸥班”同学会(摄于2015年5月13日)


顾才校(二排左十二),就读于医疗系,毕业后加入浙大二院,期间赴马里共和国参与援非医疗队工作两年;


田克敏(二排左七),就读于中医系,毕业后至山西大同从事医务工作,后调入浙大一院;


朱方成,就读于外语系,毕业后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师;


俞亦根(后排左八),就读于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师;


魏关来,就读于建筑工程学系,后担任杭州城站铁路客运站工程技术主管;


王春浩(二排左八),就读于物理系;


俞槐卿,就读于无线电技术专业;


……


王兆炎、俞亦根、顾才校合影(左为初中时,右为2015年)


从“海鸥班”来到浙大,再从浙大走向社会,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在那个充满纯真、激情和理想的年代,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书写一段段传奇的故事。


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投身到各行各业中去;秉持着“求是创新”的校训,他们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在品德上追求高尚,展现了那个时代浙大人的风采。


时光荏苒

这份深藏在泛黄书页中的礼物

跨越时空传承至今

不仅表达了一份深厚友谊与祝福

记录浙大学子的求学之路

更充分展现了先辈学子的求是风采

激励着如今的青年人接续奋斗


联络统筹:周亦颖 楼清扬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欧阳雨轩 韩鸣筝 傅航颖 李俊元|周亦颖
鸣谢:周净秋亲属、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档案馆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傅航颖 欧阳雨轩
责任编辑:周亦颖


推荐阅读

1.连续三年专业第一,他是该专业的“移动笔记”!

2.AI For Education,未来已来!

3.浙大寻人!1957年的书签主人在哪里?

4.浙大想“开”了

5.为什么有人数学特别好?浙大团队花了5年时间研究发现……

6.在现场,我们遇见了他!

点个赞和在看,见证真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