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天上课“吃什么”🤩🤩🤩
“叮叮叮……”
浙大校园的上课铃响起
“咕咕咕——”
还没来得及吃饭?
没事儿,上课也能吃好!
老师都为你准备好啦
既投喂美食
又投喂知识
你准备好了吗——
能“吃席”?这门课不简单!
被问及此,选上《多彩的菌菇世界》的同学们总会笑着说同一条原因:“因为有‘菌菇宴’!”
《多彩的菌菇世界》是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全校通识课程。自2016年开课以来,每学期这门课的同学们都可以免费品尝一次菌菇宴。
“我国大型食药用菌资源非常丰富,这门课上会学很多种菌菇,如果只是纸上谈兵,不让他们真的见一见、尝一尝,怎么能真的记住呢?”授课老师霍颖异说道。
本学期的菌菇宴上,同学们共品尝了19道菌菇类佳肴:土鸡菌菇汤、腊肠白玉菇、红烧肉茶树菇、凉拌虫草花……除了常见的黑木耳、银耳和香菇,还有金耳、秀珍菇、蟹味菇和黑皮鸡枞等多种特别的菌菇,总共涵盖二十余种品类。
“不不不,这个应该是猴头菇!”
席间,每有一道菜上桌,同学们都会不自觉地运用课堂上的知识,开始辨认菜品中的菌菇品种。大家遇见难题时,桌上往往会有热烈的讨论。这时,林文飞和霍颖异就会给出正确答案,再加以补充,引导大家探讨相应菌菇的形态特征、加工方法和营养价值。
除此之外,林文飞还会讲述自己采集和加工菌菇中的各种趣事:那盅鸡汤中的草原黄蘑采自甘肃,鸡枞菌是“紫金港特产”……满是菌菇美食的餐桌瞬间化身为鲜活的第二课堂。
这趟菌菇之旅中,同学们不仅品尝了丰富美味的菌菇宴,还前往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亲自制作了菌包,去黄公望森林公园考察了林下菌菇栽培技术——同学们的眼睛、双手和味蕾都沉浸到了“多彩的菌菇世界”中。
没选上?这些课也美食多多!
不仅如此,在浙大,同学们还能在课堂上体验到异域美食文化!
在《韩语I》的课堂上,历史学院老师安成浩给同学们带来了地道的韩国美食——紫菜包饭。这些包饭由安成浩老师的爱人制作。这种分享最开始源于一次偶然的晚饭,安成浩想把爱人做的紫菜包饭打包给同学们尝尝,结果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反响。他希望通过直接的文化接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元的文化。
光吃不行?更要懂科学!
在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课《果蔬产品工艺学》中,同学们要亲自体验制作果酱、泡菜、罐头等食品,还需要掌握果蔬制汁、果蔬糖制、果蔬腌制、罐头加工及果酒酿制等专业知识。制汁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微生物发酵与腌制蔬菜感官品质的关系……众多食品科学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每一步都有所体现。在轻松的实验氛围中,同学们既掌握了果蔬加工的重点常识,也学会了果蔬加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异曲同工的还有动物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动物产品加工实验》。这门课程围绕乳品科学、肉品科学和蛋品科学三方面,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复合形式开展。实验课涉及酸奶、奶酪、乳饮料、东坡肉、腊肠、烤鸡翅、卤鸡爪、松花蛋、咸蛋等食品的制作。
与学习烹饪不同,同学们需要掌握食品加工背后的原理,还需要学会使用制作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如冰淇淋机、灌肠机和奶酪匀质机等等。授课教师任大喜还常引导学生们从色、香、味等多角度建立食品评价标准体系,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食品加工的科学性。
吃就够了?好课程不仅于此!
在动物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畜牧微生物学》中,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影响青贮品质的因素、学习青贮饲料的制作工艺,王佳堃、洪奇华两位老师带领大家以白菜为原料开展青贮。最终,同学们在实验课上把自制青贮白菜做成酸菜肉馅、包成饺子。大家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对青贮工艺也有了更多体悟。
同样由动物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蚕业资源学》聚焦蚕、桑、丝,任课老师王华兵不仅会讲授分离纯化各种蚕业资源生活活性物质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开发利用蚕业资源高附加值产物的理论和技术,让学生们了解到蚕丝的多元化产品,还组织同学们提取植物果胶、制作蚕丝手工皂,在应用课堂理论、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为蚕桑产业赋能的科研热情。
丰富多样的课程
琳琅满目的美食
趣味多多的实践
或亲手体验
或细致品味
舌尖盛宴、亲自“动手”的背后
是知识的活化、理论的运用
是兴趣的绽放、文化的碰撞
在浙大
更多宝藏课程等你发现!
愿你吃得好、学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