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做导演!她与青蛙的故事让世界看见
从浙大前武术队成员到浙大校园乐队First Blood的主唱从浙大生态学本科专业首届学生到耶鲁大学环境健康硕士毕业回国再到第47届国际野生动物电影节入围作品导演六年过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2018届本科生王宁婧带着她拍摄的《与蛙》(Immaculate)纪录片回到了浙大的校园与学弟学妹们倾情分享跨界的青春故事
上下求索,千里海阔凭鱼跃
王宁婧高中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2015年5月,浙江大学生态学本科专业正式成立。出于自幼对生物和自然的热爱,当时面临专业选择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了这个新生的集体,开启了自己对于未知的探索。
本科时期,王宁婧曾跟随生命科学学院陈欣教授参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对遗传多样性保护作用的研究工作,陈欣老师的一句话曾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一些物种和传统品种的消逝,也许我们最终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我们的研究可以记录和证明它们存在过。”这句话一直深深印在王宁婧的脑海。
在浙江大学求学期间,王宁婧与导师陈欣教授做调研
作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的首届本科生,三年的时间里,王宁婧在朱鹮和扬子鳄保护区深入调查濒危物种的原地保护和种群重建工程;在浙大生科学院与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野外联合实习中,学习东亚-北美植物间断分布格局;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进行科研训练,探究气候变化对森林动态的影响……本科期间大量野外实调查、采样的机会,引发了王宁婧对自然观察的兴趣。王宁婧翻过高山,也涉过泥泞滩涂,尝试用相机记录自然旅行中每一个生灵的动人瞬间,并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与大众分享。
用相机记录生命的故事,从这里开始萌芽。从耶鲁大学硕士毕业后,在自幼对BBC纪录片的喜爱和许多年来与生物的缘分的驱动下,她决定前往世界自然纪录片之都英国布里斯托学习专业的野生动物拍摄和电影制作,并成为了西英格兰大学-BBC自然历史部 (BBC NHU)野生动物电影制作专业第一个中国大陆学生。
躬行此事,蛙声尤在小池东
无斑雨蛙是曾经活跃在华东地区的我国特有两栖物种,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这种非明星物种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或许已骤降至极度濒危级别。王宁婧与无斑雨蛙的邂逅,更像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
筹备毕业作品时,王宁婧决心拍一个中国的本土物种,她发现了阿迈尔教授的求助文《寻找中国最后的无斑雨蛙》,随后更多细密的连接随着抽丝剥茧而来。《与蛙》的拍摄地江苏泰州是无斑雨蛙最后种群分布地之一,也是王宁婧童年观察蝌蚪、听“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故乡。除此之外,查询公开资料所知的唯二无斑雨蛙现存标本的其中之一,就静静地立在浙江大学生物实验中心。
王宁婧与阿迈尔在讨论中
生态学和环境健康科学双重学科背景,帮助王宁婧搭建起了丰富立体的知识框架,也让她在拍摄时格外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我们需要在尽量减少对野生生物的影响下保证自然影像的科学性。”
15分钟的纪录片,制作时间超过了半年。除去拍摄外,还需要大量的长期准备,要考虑科研、伦理、预算、风险等。在《与蛙》拍摄的前期准备阶段,她做了大量的文本阅读和调查准备,使自己在短期内成为一个“无斑雨蛙专家”。
王宁婧拍的无斑雨蛙
在《与蛙》的拍摄过程中,为了避免灯光对蛙鸣等行为及生理的影响,进而影响无斑雨蛙的顺利繁殖,王宁婧通过和阿迈尔教授的多次沟通,决定在预算范围内选择高感光度最好的相机,这使得夜间拍摄蛙时,能够获得足够的曝光,拍摄时也通过控制光源强度、照射时间、角度等尽量减少对雨蛙的干扰。
始于足下,自抚长剑一扬眉
从科学研究到自然影像,王宁婧认为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背后的故事性,科学研究更多针对专业的从事者和学习者,而科学纪录片则面向更广大的观众。从学术研究到拍摄纪录片,王宁婧认为,这不是割裂的两个事物,而是一个交融的过程。用大众语言和有效叙事去讲述一个科学故事,更能够引发人们的认同、共情和思考,从而有机会促成实际行为和政策的改变。“有趣的事情,怎么能仅仅停留在paper上呢?”她笑着说。
除去纪录片拍摄之外,王宁婧还定期在视频平台开设科普直播,依靠学科背景,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生物保护,是王宁婧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事。
“与”,也就是“with”,“与蛙”,也意味着“和蛙一起”。王宁婧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科学研究、在地知识和媒体传播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江苏和安徽的小镇拍摄调查的过程中,提起“一种绿色的小青蛙”,镇子的人对他们的数量变化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这让王宁婧意识到,“与蛙一起”的,首先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在“公民科学”流行的当下,提高更多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来重要的意义。
不久前,《与蛙》入围第47届国际野生动物电影节(IWFF)和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学生奖项,并上线王宁婧的社交平台。很快,便有保护组织找到王宁婧,在考察后提出愿意关注无斑雨蛙的在地保护问题。同时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也出现了寻找保护雨蛙和相关物种的声音。无斑雨蛙这个曾经活跃在华东地区的物种,终于被部分人再次发现。这是王宁婧的首部作品,她发现自己再次从影像工作者走向了环境保护工作者。
童年与王宁婧相遇的那群小小蝌蚪,通过她的镜头跳到了池塘以外的地方。从个人视角获得大众共鸣,在王宁婧看来,第一部作品《与蛙》更像是抛出了一个问题,在后续篇目的拍摄中,她希望拍摄更多问题与答案,为环境保护带来自己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尺度的问题,王宁婧希望通过镜头探索使人类和自然可持续的发展的方式,从本土物种的故事切入,推动改变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话语结构,让更多有关中国野生动物的故事,被世界看见。
【小彩蛋】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观看短片《与蛙》
一起探索自然、守护自然
世界冠军发起最难挑战,课后有惊喜!
精耕十数年,专攻大脑里致郁“机关枪”
离开求是园,网友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