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断供的台积电,对华为有多重要?
文 | 万珮
来源 | 投中网商业深度
5月23日,台积电再次申明,经过评估后认为出货给华为海思并没有违反国际贸易法规,将会持续出货。
美国“封杀”华为的大背景之下,台积电的支持态度相当于给华为吃下了“定心丸”,一位芯片行业资深人士表示,ARM、英特尔、高通等企业终止合作,华为的危局都有可解的办法,而台积电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断供,可能危及华为的“备胎”计划。
“台积电是全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一度占有全球60%的市场份额,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任何半导体企业都离不开它,”上述芯片行业人士如此形容台积电的行业地位。
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它开创了半导体代工模式,这一举措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台积电之前,半导体企业是集设计与生产于一体的,二者并未分割开来。此外,台积电在工艺水平、流程的标准化上对半导体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台积电开始,芯片代工分化成为了一个行业,同时也成就了英伟达等新一代芯片公司,让它们能够专注于设计,没有生产的后顾之忧。
华为供应链的“关键先生”
台积电是当今芯片代工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ICInsights数据显示,台积电在芯片代工市场的份额高达51.6%,第二名的三星份额仅为14%,被远远甩在身后。
大半的市场份额表明几乎全球的半导体企业都离不开台积电。大名鼎鼎的苹果就是台积电的第一大客户,据2018年新浪科技报道,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台积电和苹果的合作关系至少将再持续5年,预期明、后年的iPhoneA13、A14芯片,仍会由台积电独家供应,长期来看来,苹果未来将越来越依赖台积电。
对于华为来说一样,台积电是华为海思芯片的代工企业,一旦断供,将危及华为的“备胎”计划,原因在于华为并没有除了台积电以外更合适的选择。
在芯片代加工行业里,唯一有实力与台积电并驾齐驱的企业是三星,而不可忽视的是,华为和三星是商业上的对手,韩国亦为美国的盟友。在这种情况下,三星并不是那么可靠。
眼下,国内可接棒的企业唯有中芯国际,但其目前的技术和台积电尚有差距。例证之一就是,台积电已经能够实现7纳米芯片的量产,中芯国际只能完成14纳米级,12纳米工艺开发才刚刚进入客户导入阶段。这也就意味着,中芯国际的技术实力只能支持华为的中低端机型,不能满足其高端机型的需求。
中芯国际2019年Q1财报显示,营收为6.69亿美元,毛利1.22亿美元,毛利率为18.2%,净利润1230万美元。同期台积电为71亿美元,毛利率41.3%,净利润19.34亿美元。前者营收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毛利率更是大幅落后。
据台媒《联合早报》2017年报道,前台积电董事长、CEO张忠谋曾表示,大陆业者可能还需好几年时间才有机会达到台积电的技术门槛,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没有业者会出售自己所拥有的领先技术。
中芯国际的员工分析,如果华为选择由中芯国际代工,无异于回到5年前。所以台积电对于华为的态度将至关重要。
另一方法是自建工厂,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华为计划在英国硅芯片行业中心剑桥城外建一座400人的芯片研发工厂。但自建工厂投入大且回报期长,从长远来看是正确的战略选择,短期来说并不能解燃眉之急。
台积电两次回应会继续供货于华为。5月17日,台积电方面称,内部已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经初步评估后,应可符合出口管制规范,决定不改变对华为的出货计划,将继续出货华为;不过,后续仍将持续观察与评估。23日,台积电重申,内部有严格的尽职管控流程,经过评估后认为出货给华为海思并没有违返国际贸易法规,将会持续出货。
《日经新闻》今年2月份的报道写道,为了避开美国可能的禁售令,华为甚至已通知台积电将部分晶圆生产线转移至南京。
分析认为风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规定,无论制造地是否在美国,所有销售给华为的产品当中,涵盖硬件、软件等的美国技术含量不能超过25%。这一“25%”将决定台积电能否继续向华为供货。
后续的变数在于美国政府是否会进一步要求把机台设备算入其中——机台设备单价高且以美商居多,如果把机台算进去,很轻易就会跨过“25% ”的门槛。再者,台积电虽然是台湾本土企业,但它的股东中不乏欧美财团的身影,荷资和美资控股达八成以上。
作为一家国际企业,台积电显然不会违反国际法规,更何况如果违背美国政府的意志,台积电可能会面对美国的制裁,机台、关键原材料、软硬件等的取得都会受到影响。
据《经济学人》报道,一位与台湾有联系的业内人士称,美国官员正向台积电施压,要求其放弃第三大客户华为。
此前有记者问如果美国进一步向台积电试压应当如何应对,任正非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是说不要杞人忧天,“如果外面不屈服的人多了,后面跟着不屈服的人就更多了,我们不要太操心这些,毕竟没有发生。”
台积电与华为的渊源
台积电与华为的合作由来已久,最早可以溯源到2000年。这时的台积电为了谋求进一步发展,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寻觅合作伙伴。
张忠谋对合作伙伴的要求是有高级工艺需求而且芯片需求量大,但是,能达到如此要求的企业并不多,当时台积电在美国找到了赛灵思、NV等,在大陆发现了华为。
尽管当时的华为名气不大且产品主要集中在安防、通信领域,张忠谋看中的是它日后的潜力。
在华为进军手机领域并自研芯片之后,其和台积电的合作愈发紧密。华为每一款高级芯片都会和台积电提前三年研发。早在2015年,华为就和台积电合作研发7nm工艺麒麟980,研发总金额超10亿美元。
2016年,华为海思已与联发科、NVIDIA给台积电贡献的营收相当,位列台积电前五大客户,其为台积电提供的收入比例大约为5%。而在2013年,华为还仅是前十大客户。
2018年9月,台积电竹南先进封测厂建厂计划展开环评,有消息称华为海思更是被台积电列入首波合作业者。
而在美国的施压之下,华为不得不持续加快自研脚步,台媒指出,这将使得台积电直接受惠,明年将通吃华为晶圆代工订单,华为也跃居台积电的第二大客户。另据供应链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已开始为高通和海思半导体生产5G调制解调器芯片。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安峰山在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此前华为公布的供应商名单里面有不少台湾企业,可以说华为取得的成就里面也有这些台湾企业的贡献。华为和台湾的有关企业开展合作,有助于发挥企业间的互补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为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历史进程中的台积电
台积电创立于1978年,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创了半导体代工模式。而在当时,都是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垂直整合制造模式。英特尔、三星都是自己设计、生产芯片,并且自己完成芯片测试与封装。
在行业混沌初开之时,一家企业可以面面俱到,兼顾产业链上下游,但当市场越来越大时,行业需要更加精细的分工,特别是很多芯片设计初创企业并没有经济实力自建工厂时,半导体代工模式的优势就此凸显出来。
即使在后人看来台积电迎合了行业的大趋势,但是由于史无前例,当张忠谋提出这个想法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何解决庞大的资金问题、如何和巨头英特尔竞争、这一模式是否有市场等问题都悬而未决,所以张忠谋找钱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写信给索尼、三菱等半导体公司,均遭到拒绝。
最后是政府抛来了橄榄枝,5个投资方中有3个是政府直接要求入股的,“当时并没有太多人看好只做芯片加工的生意。民国政府可能是当时最支持我的人,但他们也并不太理解,只是愿意投资我试一试,“张忠谋曾回忆到。
拿到钱后日子也不好过,在创立之初,半导体行业正处在萧条时期,本来代工的商业模式就不受认可,这时候的台积电步履维艰,只有少量订单,常常“吃了这顿没下顿”。
转机在于英特尔的认证。张忠谋找到了有私交的英特尔总经理格鲁夫请到台湾对台积电进行认证,与英特尔在商业上“建交”。
英特尔的认证相当于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刚好在90年代的北美,博通、英伟达、Marvell等新型半导体公司陆续创立。它们长于设计,而缺乏资金解决生产问题,这把钥匙让台积电拿到了不少订单。
1998年,英伟达和台积电达成了战略合作,英伟达将所有的图形加速显卡订单都交由台积电代工。很多设计类的初创企业也同样选择了台积电。
在这一时期,英伟达和台积电完成了共同成长。台积电多年以来的销售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4%,张忠谋将之称为奇迹性的增长。
对于英伟达来说,和台积电的合作带来了几乎每年70% 的复合增长率。英伟达CEO 黄仁勋曾半开玩笑说:“如果等我自己建厂生产GPU 芯片,我现在可能就是一个守着几千万美元的公司,做个安逸的CEO。”
1997年,张忠谋将台积电送到了美国纽交所上市,当年实现13亿美元营收,净利润5.35亿美元。
在台积电成立的三十年中,它经历过被英特尔等巨头和中芯国际等后起之秀的挑战,曾经一度陷入低谷,也达到过无限的高光时刻,在2017年的春天,市值一度超过英特尔。
如今的台积电依然被称为“台湾之光”屹立不倒,足以见到这家企业的魅力所在,总结起来,台积电的价值在于两点,一是将芯片代工变成了一件专业的事情,提升了芯片生产的效率和专业度;二是降低了半导体行业的门槛,使得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具备设计能力但没有生产能力的创新性企业。
竞争论大师波特认为,没有台积电,不会有许多设计企业的诞生,也不会有许多面向应用的群体诞生。
欢迎留言或加入投中社群
入群请加微信小助理:ChinaVentureWeixin
近期热闻
喜茶瑞幸终将一战 | QQ,20岁的少年心
扫描二维码,立即下载
媒体/商务合作请联系:投中信息小助理
(微信号:ChinaVenture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