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颉对话启明创投邝子平:旺盛的企业家精神引领市场未来的确定性
“大家不要被过度悲观的情绪打击信心,钱还在,大家对这个市场的兴趣还在。”
整理丨张楠
来源丨投中网
募资难,但头部机构募资新闻不断。7月初,启明创投宣布完成新一轮双币合计32亿美元的募资。
技术出身,从业投资20多年,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眼中穿越周期的秘诀是什么?现阶段美元基金LP更关心什么?看多中国的逻辑核心是什么?启明创投对新兴技术如web3.0是怎样的看法?
出于上述问题,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投资变奏曲——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投中信息创始人陈颉与邝子平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认为:
1、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最关键的一个点,就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是否能够继续。
2、不能够牛市做牛市的事情,熊市做熊市的事情,还是得要对未来周期性的发展,做一些事先的铺垫。
3、不要被过度悲观的情绪打击信心,钱还在,大家对这个市场的兴趣还在。
4、中国的企业在出海,启明创投作为一家在医疗健康、科技及消费领域活跃的基金,被投企业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创始团队,第一站就是东南亚市场,所以必须要到这边来。
5、Web3.0处于技术潮流起步的早期,有很多基础设施类的投资机会,与从Web2.0时代VC看的技术面机会,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以下是陈颉与邝子平的对话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陈颉:首先恭喜32亿美金新基金的募集。很高兴有机会在新加坡进行对话。首先我先请教Duane(邝子平)对macro(宏观)的一些观点, 美国的inflation(通货膨胀)处在40年以来的最高位,美联储开始aggressive(激进的)加息缩表周期,美国高成长性股票持续下跌,中概股在过去一两年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很多美元基金的募集及退出都收到影响,你们在募集过程中,碰到的美元LP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有了哪些改变?对启明提出的问题和过往有哪些不一样?
邝子平:首先很高兴,每年都参加投中的年会,今年应该是第一次在海外参加这个访问,也说明我们现在都越来越国际化了。
过去这几个月跟LP的沟通中有几个感受:第一,LP确实跟5、6年前关注的问题不一样,宏观的问题问得比较多了。
启明创投是2006年成立的,每次去路演融资,PPT前面几页都是讲中国的宏观形势(macro),讲了五六年以后,基本就讲讲高速成长、机会很多就结束了。这一次我们又开始重新讲中国宏观的形势,大家更关心了。
第二,结论就是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海外投资人,无论是美国、亚洲、欧洲的还是在继续关注中国、参与投资中国,他们会看得更细一些。
如何去投这些钱,我觉得可能因为在很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投资人(LP)就会略稳妥一些,像我们这样已经有十几年历史的投资机构,略有一些优势,在一个比较不好预测未来的情况下,LP倾向于寻找一家知根知底的机构,继续去复投。所以我们这次的复投率非常高,但同时也吸引了一些新的LP,尤其是亚洲、欧洲的一些新资金进来。
因此我分享一个简单的信息给同行,就是大家不要被过度悲观的情绪打击信心,钱还在,大家对这个市场的兴趣还在。
陈颉:我们在新加坡做这个对话,最近东南亚很热,印度独角兽超过了100家,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总部设在新加坡,越南在承接中国一部分的制造业、供应链的能力,你是怎么看这些趋势的?
邝子平:总体来讲,我们仍然还是在已有的一些优势的领域里面进行投资,主要布局在中国。
但同时又有几个新的变化,一个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出海,当年我们也花了一些时间,看东南亚、印度的一些本土的投资机会,我们未来还会审慎的去看这些机会,甚至会慢慢增加一些。
但是一个更重要的趋势是,中国的企业在出海,所以作为一家在医疗健康、科技及消费领域活跃的基金,我们的被投企业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创始团队,第一站就是做的东南亚市场,所以我们必须要到这边来,这是我们关注这个区域很重要的原因。
包括整个制造业供应链往东南亚的迁移。我们投了不少的自动化设备企业,他们也在讲,由于工厂在迁,所以上游的这些设备,也(要)有一个本地优势(local presence),也有当地支持的诉求,因此他们也是跟着客户把部分的能力往这边搬。
当他们往这边搬的时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机会,有可能从国内把一部分的能力直接搬过来,同时也在看有没有一些已经成型的,可以收购兼并的(公司),过去整个产业链主要还在中国大陆,因此(当地公司)成长空间不是那么大。
现在因为有部分的产能搬到这边来了,(当地)中小型企业跟国内的大企业如果合并起来,机会就大了很多,国内的企业也不需要从零开始,所以我们也在看这样的一些机会。
我们美元基金里面,还有一块是我们从大概2018、2019年开始去布局、投资的,就是Web3.0这个领域,新加坡确实是一个热点,很多的投资人、企业都在这边,我们见了不少的同行,也见了一下我们已投的企业。
陈颉:说到Web3.0,我想知道你对Web3.0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邝子平: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我认为区块链在很多方面确实能够给整个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基础架构带来崭新的实施方式。
从技术方面,我已经百分之百入局了。在这样的一个技术的基础上面,如何能够逐步把技术带进我们的生活当中,带进大的基础设施里面,我觉得大家仍然还是在早期尝试阶段。
这么大的一个技术潮流,我们必须要参与其中。而且在技术潮流起步的早期,有很多基础设施类的投资机会,跟我们从Web2.0时代VC看的技术面的机会,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过去的这几年,我们陆陆续续投了大概有十几个项目,大部分都是基础设施类(Infrastructure)的Web3.0公司。
基本面我仍然还是非常看好,所以非常期待在这次熊市里面,能够有一些沉下心的企业家,去培育真正好的、有利于整个生态发展的技术和企业。
陈颉:你在中国做VC应该有超过20年了,投资行业之前,是技术背景,进入到了英特尔投资,然后开始创办启明创投,你认为穿越周期所谓的secret source(秘诀)会是什么?
邝子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是1999年入行,一转眼确实也20多年了。当时我们创立启明创投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希望能够将启明创投做成百年老店,但不可能一帆风顺,百年牛市是不存在的,所以肯定是有周期的。
启明创投2006年创立,到现在已经有16年了,也经历过2008年次贷风波带来的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缓慢衰退,后面也碰到过二级市场剧烈(震荡),引发一级市场长时间的下行周期。
有很多不同的层面的周期。一个是因为次贷的原因,(造成)2008年左右很大的下行,但是中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变成后面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巨大的动力。大概2015年,中国有比较大的二级市场调整,但世界其他的地方经济没有特别的困难。
这一次的下行,对大家的挑战都会更大一些,因为是全球性的,各个大的经济体都在往下走。去年美国市场虽然有新冠,但是消费市场非常蓬勃。今年通胀很高,消费已经有受影响的苗头了。其实中国也是在一个经济周期里面,从去年开始已经看到了房地产行业的调整等。
所以两个巨大的经济体(下行),是不是谷底还不知道,再加上地缘政治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共识。如何把这个世界从困境里面拉出来,确实比过去都有挑战。
过去的几个(周期),我们能成功地走过去,有这么几点原因:第一,今天中国经济的体量已经足够大,每天都产生新的投资机会,新的增长点。
比如说我们关注的一些面向全球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因为已经拥有足够的生物研发的能力,成本比世界都低,可以为全世界服务,我们在看这样的机会。我们也在看很多包括半导体、电动车、智能化等等(领域的)机会。
最后就是我们穿越周期的准备,包括我们去年开始去募集新一期的基金,起步可能比起同行略早一点点,包括对未来的投资方向的布局、人员的布局。不能够牛市做牛市的事情,熊市做熊市的事情,还是得要对未来周期性的发展,做一些事先的铺垫。
陈颉:启明创投过去的投资布局,主要是在医疗健康、科技及消费这些领域,你觉得在这些领域,中国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和过去会有什么不一样?新基金预期会配置到哪些地方?以及最近的投资情况、节奏会是怎样的?
邝子平:首先这几个领域确实就是我们现在特别专注的,包括医疗健康里面的创新药、器械、诊断、服务等;在科技领域的智能化;消费,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永远都不要忽视中国的消费者。
但是它们依然有周期性。科技除了有市场的周期,还有技术本身的周期,技术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研究,领先的人去尝试,然后是大规模的使用,到下一步的取代。有时候不能完全看着市场去做,(也要看)技术到底到那个点了没有。
所以我们未来一段时间,从进度上不会跟过去差得太远。启明创投过去这十几年,无论行情好不好,大致上的投资进度,不会有太多的出入。所以我今年大概五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个统计,虽然今年市场已经是蛮波动了,但我们总的投资金额,跟去年基本上是一样的,比去年还多了几个百分点。
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因为不要那么赶了,对项目的尽调可以更从容一些,门槛可能升高一些,但是总的投资进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另外也看未来退出市场如何演变,现在中概股赴美上市这条路,看上去越来越困难,香港也越来越堵,国内针对这些科技企业、医疗企业如何能够更方便地去上市,有没有一些新的鼓励的举措出来?我相信会有的,否则未来在退出方面,确实会有一定的挑战。
总体来讲,我们过去每期基金大概投资两年左右时间,因为规模大了,所以估计也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把额度投完。
陈颉:有一种说法,美国和中国的GDP 体量(很大),但可能有很多的波折和不确定性,东南亚虽然体量跟中美相比会偏小,但是具备更好的可预见性,你是怎么看这些维度的?对启明这么一家主要投资中国的基金而言,对你们看多中国的基本逻辑会带来什么变化?
邝子平:可预见性这一点我同意,但有一点,我仍然还是认为中国目前胜出的是企业家精神。我也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出海,会把这种精神慢慢带到东南亚。
我对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关注的最最关键的一个点,就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是否能够继续?有没有什么根本的原因,或者是我们担心的一些因素,会影响到中国的这种企业家精神。如果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还在,还是很旺盛,那我觉得投资的机会还是很多。
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关注中国企业家的出海,一方面是我们对中国的企业比较熟悉,另外这些企业家非常拼,(我们看好)任何能够很好地利用中国供应链的项目。
我们前阵子投了一个在印尼的化妆品企业,中国企业家做这一块已经很有经验。伴随着中国的整个电商行业的出海,物流作为一个支撑产业链都已经派生出来了,它不是传统上的船运、航运,它就是为电商而存在的这种物流公司。
第二个是跟随中国已经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一个类似的市场里面,比如说印尼也是比较大、人口众多、年轻的一个市场,怎么把这些模式复制到那边去,这个是我们另外在追的一些领域。
第三个看好的是我们一些企业家,他的下游客户往海外走了,他跟着过来,不论是做智能化、自动化的,或者半导体的工厂,再就是Web3.0,这些都是我们很关注的方面。
有一点我觉得应该不断去呼吁的,英文是Don't take it for granted。几十年来企业家都很有信心,他们认为明天会更好,所以拼了命地去干,我觉得大的政策可以改,上市条件可以变化,某些行业可以调整,(但)不要伤了企业家的心。在任何公开场合,有机会我都希望能够呼吁这一点。
【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投资中国篇——8月11日9点,与你相约!点击下方【预约】,即可线上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