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虽然看不见,但我能为你做顿饭”

阿里巴巴 2023-03-08



雷哥,明天请你来我家吃饭,我们给你做几道菜。


盲人姑娘莹莹郑重发出邀请,江雷愣了一下。


江雷是阿里巴巴工程师,元宵节后抽空去到成都,拜访视障用户,收集产品意见。此前,莹莹曾向他反映,饿了么APP“领红包”的无障碍适配不够顺滑,他和同事做了优化,这次做个回访。


第二天一早,江雷顺着导航找了过去,那是一栋老宅,莹莹住在六楼,爬楼梯上去颇有些气喘。敲门,开门,迎接他的,是两张热情洋溢的笑脸,那是莹莹和她的男朋友小杜



莹莹和小杜都是盲人,从事少儿有声读物配音,工作工具是一台电脑、一个键盘、一副耳机,和一个麦克风。莹莹音色好,干这份工作再合适不过了。读物通过AI转化为声音,莹莹调成5倍语速,边听边跟读边录音。5倍的语速太快了,江雷什么都听不懂,而莹莹从容不迫,就像一名顶级的同声传译。



命运是最严厉的老师,2020年1月27日,莹莹的视神经萎缩越过拐点,再也看不见一丝光明。


无尽的黑暗中,一个信念把她拉了起来:爸妈已经老了,早晚会离开,我得自己养活自己。



人生在世,一口热饭,但对于视障人群来说,要深入厨房,克服对火和油的恐惧,并不容易。现在,借助信息无障碍APP,和不断的熟悉、摸索,莹莹已经能独立做好一顿饭了。


时钟传来10点钟的播报,莹莹拿起手机,开始张罗午饭。她打开盒马APP,顺着手机读屏的指引,滑动手指下单买菜。一里地之外,有个农贸市场,莹莹曾经拄着盲杖,一路求助找到那里,买一次菜,且不说上下楼、过马路危险,来回要花一个多小时。手机下单、送货上门,这是她能想到的最优解,她开始深入APP信息无障碍的世界。



鸭子、五花肉、鱼、黄瓜、包菜、葱姜蒜……20分钟后,盒马的菜送到了,莹莹拿进厨房,开始洗切备菜。鸭子已经切块,鱼也是修理好的,拆开包装,用清水冲一冲就行。左手拿菜,食指和中指弯曲垫高,以防切伤手指。右手拿刀,黄瓜切块,葱姜蒜切段,淡定、熟练、有序。



食材就绪后,莹莹打开煤气灶,抱起大大的油桶,往锅里倒油,靠听力推测倒入的量。油烧热后,她怕热油溅出伤人,就先把火关了,倒菜入锅后再重新开火。料酒去腥,盐少许,酱油少许,全凭感觉拿捏,宁可淡了也别咸。


江雷提出,他想蒙上眼睛,体验莹莹的感受。他低估了这件事的难度,戴上眼罩后,顿时手足无措,对调料的添加量全然没数,干脆把手指卡在桶口,靠触觉控制。火候还是过了,包菜蔫得发黑,装盘也很费劲,他一共铲了18次才完成。



菜上齐了,开吃。莹莹的招牌菜,是自创的黄瓜烧鸭,她说,她炒菜追求“香味俱全”,“色”可能会差一点,江雷尝了尝,味道真不错!小杜先天失明,下厨更加困难,以前从没想过会系上围裙,直到认识了莹莹。莹莹对他说:“做任何事情,最难的都是第一步,勇敢地迈出去就能成。”当天,小杜参与贡献了一道清蒸鲈鱼,口感、咸淡都很到位。



虽然事前做过种种想象,当真正经历这场“黑暗中的料理”,江雷的心灵还是受到了震撼。2020年9月,阿里启动对旗下15款APP进行全面信息无障碍改造,此后每个产品的每次迭代,大家都会额外腾出时间,同步做好无障碍适配。


江雷很早就知道,每天有几千名视障朋友通过饿了么APP叫外卖、买药。年前,盒马APP工程师余宇航告诉他,平均每天有102名视障朋友通过盒马APP买菜做菜,“而且这个数字一直很稳定”,这让他觉得很不可思议。“眼睛看不见,该怎么做菜?”这一次,他不仅亲眼见到了,还亲自体验了。



APP的信息无障碍适配,说简单简单,说难也难。工程师们改造代码,把页面划为若干个焦点区域,视障用户点击某个区域,系统就会清晰播报信息,引导他们做出交互。网页五花八门,有的信息庞杂,做好适配并不简单,每次产品升级后,都要重新适配。以盒马APP为例,2021年至今迭代了30多次,工作量不小。


每次适配后,余宇航都会做“盲测”,打开手机读屏功能,闭上眼睛,操作APP的各个页面、各项功能,去发现体验上的卡点,确保能够准确获取商品信息、顺畅地下单。



江雷和余宇航都说,相比于亿级的用户总数,几千人、几百人属于绝对少数。但人数少就不重要了吗?决定产品功能开发的,并不总是商业效率。业绩帐要算,责任账也要算。“现在,公司十分之一的人参与进来,在服务这万分之一的特殊用户,这件事值得!希望数字技术能给每一个人带来生活的便利,希望互联网的‘数字化盲道’能够越修越宽。”江雷说。


·altaltal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