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煤仓”平顶山胖到飞不动,决心减肥瘦成“尼龙绳”? | 豫记

言苏伦 豫记 2020-09-15

煤矿堆起来的平顶山,几十年间,数度沉浮,几经挣扎还是走到了转型的路口。祭出“中国尼龙城”,建立亚洲最大的尼龙生产基地,搞出了好几个亚洲第一、世界第一,在白色尼龙渴望取代“煤老大”地位的背后,鹰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言苏伦 | 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要么瘦,要么死”

“煤仓”要变“尼龙城”

 

平煤神马集团的尼龙化工生产车间里,净是一卷卷白色的丝状尼龙,码得整整齐齐,生产线上流出的尼龙帘子布也白得耀眼。

 


是不是走错了地儿?平煤没有黑黝黝的煤,反而都是白花花的尼龙?

 

可能多数人都不知道,除了煤,平煤神马集团还是产能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尼龙化工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尼龙化工生产基地,尼龙66盐和工程塑料产能亚洲第一,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

 

近两年,平顶山正为打造“中国尼龙城”忙得热火朝天,平煤神马集团就是主力军。

 

好好的“中原煤仓”为啥要整成“尼龙城”?因为平顶山在减肥。过去煤炭资源带来的是油水,可渐渐地就变成了黑色的脂肪,昔日矫健的鹰城今天已经是个飞不动的胖纸,到了“要么瘦,要么死”的节骨眼儿。

 


2015年,“十二五”结束的时候,统计出来的数据,平顶山的成绩单有点儿惨不忍睹,它的GDP平均增速在河南18地市中排倒数第一,并且2014、2015连续两年,其GDP在河南18地市排第12名。

 

而历史数据显示,平顶山曾经富得流油,GDP一度在河南排到前五。2002年,全国煤矿迎来春天,平顶山仰仗煤炭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期,2003年开始,GDP河南排名从第7逐步上升,到2008年仍然排在第5,可谁知道,2013年一下子跌到第10,黄金期宣告结束。

 

从数字看,鹰城平顶山十几年间飞出了一条下开口的抛物线。当身边的兄弟们都在往上飞的时候,它却体重超标,一个劲儿往下落。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煤。有个说法,一个平顶山人总能与煤矿扯上关系,不管是七大姑还是八大姨。

 

平顶山从事煤矿工作的人和他们的家属加起来有数十万人,而目前市区人口也不过100万左右。所以平顶山人最关心的事情就是煤,因为只有煤好了,平顶山的经济才会好,人们的生活才会幸福。

 


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去产能”“绿色发展”等,全国以及省里对煤矿进行整顿,煤城平顶山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一座座煤矿被关停。

 

比如西边的大庄矿、高庄矿,过去繁华的时候高楼盖得只嫌少,每天人声鼎沸,但煤矿倒闭后,人去楼空,一片萧条。

 

于是,有人担心,一旦煤挖完了,或是煤矿都倒闭了,平顶山会不会变成一座空城。还有人吐槽,将这一切归咎于煤炭和城市本身。

 

平心而论,经济下滑的种种现象是资源型城市的通病,何苦要让资源或者一座城市来背负骂名?况且,没有煤矿,就没有平顶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煤炭让平顶山死去活来

 

火车能拉来一座城,煤矿也可以堆起一座城。20世纪50年代,凭借丰厚的煤炭资源储量,国家把平顶山煤矿列为“一五”计划重大建设项目。

 

1955年,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的平顶山,迎来了第一座煤矿(平煤),一群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人,在这点燃了矿井开工的鞭炮,从此,这里响起了劳动的号角,一座矿发展为一座城。

 


平煤是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建设的第一座特大型煤炭基地,也是河南的“煤老大”。

 

20世纪70年代,平煤已经是全国第二的大煤矿了。80年代,平顶山电厂、姚孟电厂、舞钢等大项目落户平顶山,以平煤为首的工业队伍进步一壮大。

 

到90年代,又加入纺织等轻工业,尼龙产业的种子也是那会儿种下的。煤城的工业产业链从单一到多元,似乎步入了鼎盛时期。

 

那时候,平煤矿区的日子非常红火,正如90年代出生的煤矿人回忆的那样,“沸腾的矿山没有夜晚,只有太阳和月亮交接班”,黑夜里星星点点的光芒一定是煤矿的灯光。

 

老人们口音各异,白天悠闲地打麻将;男人们在矿井下劳作,女人则把各种美食带到矿区;煎包蒸包、炒面米线、豆浆油条、胡辣汤、油茶等应有尽有,俨然一个“舌尖上的中国”。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让平顶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1996年前后,由于大环境金融危机,国内煤矿走入低谷,很多工人下岗,没有办法就去光明路摆地摊维持生计,当地人称光明路为“下岗工人一条街”。

 

曾有人向媒体透露,最惨的时候煤炭70块钱一吨都没人要,“煤炭卖不上价的时候,市区连出租车的生意都不好”,也就是1998年之后,国家矿业开始回升,才有所好转。

 

2002年,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全国煤炭行业复苏,平煤的辉煌又回来了。到2008年,煤炭价格几乎上天,平煤也再次摸到了天花板。

 

2009年,为了扛过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对基建进行大投入支持,煤炭钢铁等产业产能迅速扩大,本来当年就该步入产业调整周期的,硬生生撑到了2013年。

 

堆积的过剩产能一下子爆发,煤炭价格急转直下,全国煤炭企业谁都跑不了。这也是平顶山GDP在2013年一落千丈的原因。

 

国家让增产或者让去产能,看着是一纸行政命令,实际上相当于一场大风暴,“供给侧改革”,大量弱势煤矿被关停,对于平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于是,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煤城平顶山也为煤所困,大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味。最初靠煤崛起,跟打了鸡血一样,骨瘦如柴的身板很快丰满起来,可惜煤炭就如山珍海味,吃多了会发福。

 

用不多久,过剩的营养堆积成脂肪,原本健康的鹰城开始超重。到了飞不动的时候,就必须减肥。

 

 

煤炭没落的背后

是默默探索瘦身之路的鹰城

 

说实话,平顶山除了煤炭等矿产资源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它在豫西南,地理位置上成功地避开了陇海、京广、京九等交通干线。平顶山人为了坐火车,经常要转车到宝丰、许昌高铁站。

 

而煤炭等工业带来的污染也让平顶山跟“宜居”越来越遥远,挖煤留下的一座座矸石山就像毒瘤一样遍布平煤的矿区,挖出来的塌陷区赋予了平顶山多湿地的特色。

 


当全国都限制煤炭使用的时候,甚至连邻居许昌都取缔煤炭了,平顶山却还严重依赖着煤炭,市区里不仅有姚孟、神马、首焦等依赖煤炭的大企业,还有饭店等其他行业靠煤经营。

 

全市植被覆盖少,除了河滨公园,难以看见大型绿地。至于空气,满满都是工业粉尘的味道。

 

一个连呼吸都变得困难的城市,还能留得住谁?

 


但其实鹰城变肥的过程也同时伴随着对转型减肥的探索,只不过可能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方向。如早期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一路走来对煤矿、其他产业的整顿和培植等。

 

对煤城来说,平煤是“一煤独大”,它的转型就基本代表了平顶山的转型。说到平煤,我们也许不陌生,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中间的“神马”却总会让人一头雾水,过去就只知道平煤,啥时候冒出了“神马”?这又是个神马呢?

 

神马集团的前身是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锦纶帘子布厂,也就是纺织厂。

 

有人玩笑说,当年建市后,煤矿都是男工人,为了平衡就弄了一个女工人为主的纺织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接着纺织厂就成了上市集团公司。

 

尽管是玩笑,事实上那时候确实有解决女青年就业问题的需要。2008年,平煤跟神马联姻了,貌似是顺应天作之合,其实是为了打造世界最完整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

 


接着,搞能源出身的平煤神马集团又带头搞起了新能源新材料,主要是光伏太阳能,没有想到居然搞成了全球最大的。

 

煤炭、尼龙、新能源新材料三个产业抱团儿发展,取得了1+1+1〉3的效果,本着“煤炭做减法,尼龙做加法,新材料新能源做乘法”的原则,鹰城在老路快走到头儿的同时又悄然开辟了一条新路。

 

经过几年的摸索,减肥的方向慢慢清晰起来。

 

2016年9月,平顶山市长张国伟在第六届“华合论坛”上详细介绍了平顶山的转型发展思路:中国尼龙城、中部能源城、中原电气城、长江以北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海内外知名旅游城市等,而尼龙城的定位则是整个转型发展的主导方向。

 

一些人大代表也看好“尼龙城”的定位。段亚东认为尼龙城是目前平顶山转型的明确目标,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也认为,尼龙产业将是促进平顶山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面。

 

这两年,平顶山的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越发热闹起来,在“退城进园”的政策支持下,一个个大项目陆续在此安家落户。

 

这个亚洲最大的尼龙产品制造基地飞速成长,“神马”牌尼龙系列产品走到了欧美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走向世界的“河南制造”增光添彩。

 

随着平煤神马集团尼龙产业项目二期工程的启动,“中国尼龙城”迈出关键一步;开建的郑万高铁也将平顶山纳入到郑州的“米字型”高铁圈;矸石山上种出了绿色植物,一改之前的灰头土脸;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风景怡人,市区环境大幅度改善。

 


鹰城正在努力瘦身。

 

当年因为一座煤矿,四面八方的人远离故土,来到鹰城奋斗成长,变成了今天的平顶山人,面对“中原煤仓”的问题,现在的他们可能有点儿失望有点儿尴尬,但未来,“中国尼龙城”或许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中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河南正阳正遭受冰火考验,请您支招

提起豫菜,我们再也不能只想到烩面和胡辣汤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