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创新
推荐人:张孝超 腾讯公司即通应用部副总经理
推荐语:
“互联网+”的浪潮带来了各行业的转型升级。在教育领域,在线教育这种基于互联网为介质的教学革新,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过去十几年网络的普及不够、制作和传播的成本高以及移动设备等条件还不成熟。而现在,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让我们重新思考延续了数百年的教育模式。
目前,在线教育的体验得到了大幅提升,教育领域的变革竞争也逐渐激烈。首先是代表技术力量的互联网巨头参与变革。国内的几大互联网巨头均以搭建各式教育交互平台切入,积累用户流量,从而保证在线教育平台的运营和推广,并逐步将资金投入到内容生产或工具App研发。
这也促使传统教育机构逐步加快转型,互联网为他们细分市场受众的尝试助力,目前传统教育机构在网络平台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为了覆盖二三线城市等线下企业难以覆盖的市场,从而起到为线下导流的作用。
另外,教育革新中也出现了工具类新型App。根据应试化教育的特点,K12在线教育是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这些工具类的新型App正是以K12领域的需求为主而研发的,它们侧重题库和作业辅导领域,在细分用户年龄和学习的同时,也在尝试着不断更好地结合学生用户的特色,推出更加定制化的服务。
可以说,互联网公司会在未来的教育变革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来自于技术优势,而且也源自于我们对于教育使命的深刻理解。从个体的“人”出发,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搭建起教育社区,提升学习体验;如何让传统教育“互动”更为生动有效,增强学习的交互性。技术的进步搭配开放性和丰富网络资源,将会逐步打破了教室和认知方式的边界。
相信未来教育会像我们现在使用互联网一样,让地球上所有人都能得到高质量的平等的教育权利。
文章内容
高等教育的创新
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支柱,高等教育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演进、变革中。最近一股“Online Higher Education”的浪潮在美国兴起,貌似突兀,其实有规律可循。 在关注最近的在线教育浪潮之前,我们先看看美国高等教育在过去两个世纪经历了哪些变革。
很早很早以前,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各具特色的教育家、教育方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亲身投入大师门下,成为大师的弟子。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学园,学生除学习哲学外,还有数学、天文学、物理学、音乐理论等。这是西方大学的鼻祖,入学的学生都是贵族子弟,毕业和“找工作”没有任何关系。除此之外,成规模的“大学教育”似乎不多。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大学教育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欧洲人民移民美洲,现代大学教育从欧洲传到了美国,当时欧洲人并不太看得起美国的教育。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 -1790)在他的自传里提到,他发表的一篇学术文章被欧洲的科学家们怀疑,认为这种水平的文章不是美国人写得出来的。美国的“常春藤”大学刚开始也是模仿欧洲的大学,大学生们学习拉丁语、哲学等学科。微软学术搜索项目展现了科学家的家族树,可以看到许多教授的上几辈博士导师都是欧洲人。
浪潮之一: 赠地学院(LandGrant College)
19世纪中叶,美国的有识之士认为大学应该教一些帮助具体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技术,让农业工人也能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那些“学院派”的大学对此并不热心。
教育改革总是不容易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莫雷尔赠地学院法案》(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 ACT 1862)在1862年通过了。该法规允许各州保留一部分公有土地,用于资助建立技术学院,以教授与农业和机械有关的课程。这种用政府赠予土地建立的学院被称作赠地学院(Land Grant College)。美国很多大学的发展都得到了这个法案的帮助。现在美国有100多所大学还是这样的学校,举一个例子:
那时候加州北部有一个叫College of California的私立学校,学生学习拉丁文、希腊语、英语、历史和自然史,创办者想把它办成加州的哈佛,但是缺少财力,陷入困境。在1868年的时候,它和附近一个叫Agricultural,Mining and Mechanical Arts College的学院合并了,后者正是赠地学院。在赠地法案的帮助下,学院的财力有很大的提升,现在它叫UC Berkeley。
赠地法案说白了就是这么一回事:国家把大片土地通过某种形式给大学,大学给国家培养合适的农业、工程、军事等等人才,现在伯克利大学还有后备军官训练队ROTC。当然这些学校在开始的时候也遭到“老牌”学校的质疑和不屑,可以想象有这样的带着京腔的疑问——他们连拉丁文(儿)都不学,能叫大学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个世纪过去了,以培养实用工程人才为目的的大学其实带动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发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又促进了工程技术的进步,带来经济效益。现在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在规模、水平和影响力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常青藤校盟。
现在历史学家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创新就是赠地学院法案。那么现在追随古希腊柏拉图教育理念的学校还有吗?美国大学体系中的小支流——Liberal Arts Colleges可以算是继承人。
浪潮之二: 社区学院(CommunityCollege)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兴起了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很多退伍军人在相关方案(GI Bill)的资助下,到这样的大学学到了一技之长,完成了“军转民”的过程,他们经过努力,成为中产阶级的一份子。他们的下一代就是Baby Boomers。要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的资金不是拨给某些著名大学,而是以兑换券(Voucher)的形式交到退伍军人手中,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去什么大学,各个大学要努力争取他们入学。很多人选择了离家较近的社区学院。
一个例子就是在密歇根州的Macomb Community College。每年,4.9万名学生在这里学习,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完成合适他们的教育方案。
美国目前有1200多所社区学院,一千一百万的学生在读,是美国本科生的43%。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同时有兼职或全职工作。社区学院尽管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有两个因素制约它的发展:过于广阔的服务对象和内容(从插花艺术到烹饪再到汽车维修都讲);缺乏持续的财政支持。为此,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的时候专门在Macomb社区学院讲话,希望提供总数为120亿美元的援助来帮助社区学院,最后只有20亿美元被国会通过。
浪潮之三:私营学院(Proprietary College)
大多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一个“东北迁移”的现象。如果画一个坐标系,以产品功能数量为纵坐标,以年代为横坐标,大多数产品都随着年代的发展而变得功能更加丰富,更复杂——都跑到坐标系的东北角去了。
美国传统大学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东北迁移”的现象,学校越办越高级,越办越趋于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的、精英聚集的研究型大学,说白了大家都想办成哈佛(也叫 Harvard-Envy)。要办成哈佛,就需要很大一笔钱,大学校长成为筹款专家。但是纳税人的钱、校友的捐赠,都花在了学生的教学上了吗?没有,大学的经费主要花在下面这些方面:
所有教师员工的工资、日常运作、巨大的图书馆、学校的各种体育球队和巨大的球场,及与学生相关的服务。
当学生进了传统的大学,他有多少时间或意愿去享受除了“教学”之外的服务呢?如果学生上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学到知识,拿到学位,对其它并不关心,那我们能否省掉其它的花销?这类学生可以找一类新的学校:私营学院。事实上,很多职业培训学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理发师、文秘、产业工人、按摩师、厨师、卡车司机……它们可以进一步培训出各类专业的大学生吗?进入20世纪80、90 年代之后,私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2008 年,大约275万学生在这样的学院注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私营学院的学生人数每年增长11.6%,而传统大学平均增长率仅为1.8%。这些看似“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学院和“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公立大学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 贴近学生的要求,方便(为了赚钱,要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学院每周都可以开课,课程也有网上教学。而那些“正规的”大学则对学生们双规——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上课。
● 贴近用人单位的需求,很多学院和公司定期联系,听取反馈,及时改进课程。那些正规的大学多少年改一次课程设置?!
● 花大力气跟踪,评比老师的教学成绩。正规大学的老师(特别是取得终身教职的老师)则不受这些束缚。
● 花力气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像私营公司卖产品一样。
在赚钱为主的目标下,这些学院也呈现了不少问题:
用不实信息招学生;高学费(举个例子,私营学院Kaplan University三个学分的课要646美刀,同样的课在社区学院只要 78美刀);轻易给学生高分等。
当然,在中国,我们有各种为了考证/考级/就业而发展壮大的培训公司。这些公司有优势,也有各式各样的问题。
浪潮之四: 在线大学教育(OnlineHigher Education)
近二十年的IT浪潮,特别是PC、互联网、移动设备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什么呢?
● 逐渐变平的世界;
● 几乎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用得起的设备和网络连接。
● 从小就在电子设备、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两代人——90后、00后(你有没有注意到90后很少用笔和纸写东西了?)
● 不断变革、演化的IT创新和不断降低的网络成本(网络、视频分享、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技术、用户创造的内容和分享、社会网络、永远可用的云服务……)
● 不断降低的个人创作门槛(个人网站、博客、微博、Apple 支持个人出版……最近教育网站Udemy也推出了全新课程发布平台)
● 高质量的的网络教育平台出现(例如Moodle、国内的乐学网)
这一切让高等教育的下一个浪潮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什么变化?我1987年上的大学,20年后我回到许多中国大学访问,我发现变化不大,除了下面的:
● PPT代替了粉笔黑板;
● 逐渐升高的高等教育费用;
● 硬件环境有很大提高。(但是电子化/计算机化并不会自动地改进教育质量,美国的数据表明,过去的三十年中,学校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教学效果并没有随着提高。)
美国最近两年倒是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后浪推前浪,越来越多的在线高等教育网站出现。前浪比如有BlackBoard ,后浪们则包括Khan Academy、EdX、Udacity、Coursera、Semester Online。而新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InvertedClassroom(翻转课堂)在家学习,到课堂上提问题。
这些新兴的教育方式和以前的传统在线教育很不一样:
● 不需要太多的初始投资,Khan Academy的大部分内容是作者自己业余录制的;
● 强调交互性。不是大家聚集在一个小屋里看电视(以前的电大);
● 高质量的内容和完善的课程设计,快速给学生反馈。
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EDX联合发布了全球学院项目,可以允许任何人从任何地点修读他们的大一新生的学分课程。这些浪潮都展示了一个趋势:让更多的人享受原来只属于少数人的高等教育,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方式。
节选自文章《笔记-高等教育的创新》
邹欣的博客@博客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