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鼓励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基础
传统文化是泛娱乐时代的一座宝库,但它究竟该如何与互联网融合?当传统文化遇上飞速发展的生活方式,它应该派生出怎样的新观念与新表达?在4月10日的“腾云下午茶”上,各位智库老师、媒体大咖、业内行家就此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昨天腾云整理的嘉宾发言集锦未能展现本场讨论的全部精彩内容,今天我们又选编了两位专家的发言,与大家分享更多大咖们的观点碰撞。昨天在后台留言说看不过瘾的粉丝们,你们要的更多干货来啦:)
以下是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晓明的发言,经腾云整理。
张晓明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鼓励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基础
文化怎么才能发展呢?社会发展之初人们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后就是物质追求,几千年来只学会了苦哈哈的干活,没学会怎么去“玩”。可是现在突然发觉无活可干,我们真不知道要做什么了。随便做点事就觉得触了底线,“这个方向似乎有问题?原来这是不允许的!”。这种想法和做法不会带来文化的繁荣。
这让我想到了当代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文化怎么才能发展呢?”最基本的机制就是一个分散化的资源配置机制。说白了就是市场经济才是文化真正发展的动力。基本原则就是多样性,什么叫做文化多样性呢?不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文化如何不同,文化多样化本质含义是个人文化选项的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化最终目标是使得个人的选择菜单越来越长,所能接受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互联网提供了这个根本条件。每一代人的文化选择越来越多,对自己文化权利的关注也越来越强,文化管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会越来越宽松、宽容。
人类文化历史上的争斗,最终都变成了游戏内容。不光指历史故事里面的游戏,军事对抗最后都变成了体育游戏。所以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向游戏化进化的过程,这是把人从必然性的约束中解放出来的一个过程,这个趋势是应该认识到的。
具体到游戏,应该看清国际趋势,把游戏和教育的结合作为一个公司的基本战略。20年前我在研究欧洲传媒发展的时候,看过他们有一个新词,把教育和娱乐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叫Edutaiment,中国叫寓教于乐。现在有了数字技术、互联网,终于真正把教育和娱乐放在一起,而且还是教育变成一种游戏化软件的形式。通过游戏去推动教育,或者说游戏化的教育,已经形成全球趋势了。
“用什么方式能让人有更多的选择,构建自己的人格呢?”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这种时候特别需要一种开放心态、一种新的观察角度。
一种表现性的价值到底通过什么方式去表现?它的娱乐和非娱乐的界限在哪?我认为,应该通过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磨合去逐渐达成共识。在这里最忌讳的是下一个禁令,如果那样做只会让大家认为事情一下就解决了,这肯定是治标不治本的。
孩子通过娱乐了解历史,这作为开端非常好。有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是好事,现在最需要的不仅仅是如何继续普及常识,要进而制定一个大战略,从小学到中学到成人,所有年龄段的人都通过娱乐来实现教育。不仅仅把历史人物打乱、把身份搞混,让学龄前儿童感兴趣,我们更需要在中学,大学,或者成人以后的阶段真正做出一些对于学习历史有帮助的软件。这对腾讯的整个生态将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应该把这个作为公司基本战略去做。国际上的趋势已经表现出来了,可以把这个思路不断完善,然后作为公司战略来推进。
现在每一个人都可以直接掌握到的工具,发出新表达。形成新的表达之后,也就出现了符号的内爆。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我们正在推动一个服务于发展的“文化基因库”项目。实际就是把文化符号搜集之后解构开,标示符号的含义。真正进入后发现每一个符号无限多样,从一个苗族服饰找到一个花样,可能历史上这个花样代表一个苗族特有的意象或者崇拜,它代表了一段历史。 所以任何一个文化代表的内在文化价值是无限多样的,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倾向把所有归结为一种价值——意识形态价值。但它在文化多重价值里占比很小。
所以,形成各种利益调解机制是重要的。如果不同的社会团体之间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是下一个命令大家按照一套规矩来做,还是大家来磨合?如果要磨合的话,基本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认定每一个人都有用这种方式看待历史和表达历史的权利。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企业,都应该有相应的自律性,大家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包括游戏产生的争论,可能有一些家长确实是觉得不安了,那么在这个时候,不应该是政府指定一个人去调查,给政府提意见来改变策略,而应该是政府找到游戏协会,整合社会各方的意见,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因为文化政策的依据太复杂,有经济价值的,有文化价值的,文化价值的又有历史价值的和美学价值的,随便一列就会列出一二十种。
需要认清一个现实,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双创”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怎么能够万众创新?每个人的文化权利都在自己的手上,时代一直在前进,我们的制度和政策要同步前行,认清现在所面临的现实很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