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夺走了你的孩子?阿波教你三招

2017-07-04 张海波 腾云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时,作为家长的你通常会怎样处理?责骂、惩罚或是将错误归咎于无辜的电子设备?如果你曾有过类似的行为,那么你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因为你没有学会进行“家庭媒介素养教育”。


“孩子是另一代人,更是另一种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张海波(阿波老师)在他的新书《家庭媒介素养教育》中指出,“我们与其思考为什么是网络夺走了我的孩子,倒不如想想:我们如何让孩子过更有意义、有乐趣的生活”。为此,阿波老师给新时代的家长们提供了一套解决孩子网络成瘾问题的“三步法”,倡导以“约定”取代“命令”,培养孩子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


本文摘选自《家庭媒介素养教育》腾云 经作者授权转载。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图书购买链接。


“那年女儿两岁半,周末我从少年宫回家,‘爸爸,给你看下我去长隆水上乐园拍的照片。’她边说着边像变魔术似的拿出妈妈的苹果手机,小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划划点点,她边划着照片边给我介绍她的游乐历程,像一个小导游。 


不久,她喜欢上了美图软件,我把她做的‘作品’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引来不少朋友点赞。再后来,她会自己从优酷上看《巴啦啦小魔仙》了,还经常用微信提醒我早点回家给她讲故事。 


对此,我有惊喜,也有担忧。作为一个女儿的爸爸,我依然对此保持着本能的警惕和强烈的好奇心。”


子是另一代人,更是另一种人。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这些从小生活在新媒介环境中的00后一代称为“苹果世代”。他们不但是另一代人,还是另一种人。


新一代家长在互联网+时代也正遭遇上代父母没有经历的网上教养大挑战:网络成瘾影响视力耽误学习、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毒害心灵、网上交友不慎、个人隐私泄露可能被谋财害、网络欺凌、暴力等种种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危害社会......


如果说,今天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小司机,那么今天的父母要从小教会他们安全文明的驶车技能……苹果世代的老爸老妈们,再不能用昨天的经验,面对今天的孩子,让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挑战。



孩子为什么会网络成瘾?


网瘾形成有许多因素,但从大体来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两大力量:网络世界的吸力和现实世界的推力。


一方面,媒介连通的网络世界声光电五彩缤纷,随时随地有一堆人等着跟你交朋友、玩游戏、给你讲故事、听你讲心事。


孩子可以轻易地在网络当中获得人际互动、荣誉和友谊。这样便利、快乐、刺激的屏幕世界,自然吸引孩子;但是 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的推力也是网瘾形成的重要因素。相比网络世界,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有更多的压力、无聊、烦恼、被拒绝、被批评......


研究发现网瘾的孩子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低自尊: 在现实中找不到成就感,如遭遇学习挫折。

(2)人际关系差: 长相不讨人喜欢、社会经济地位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孩子。

(3)家庭功能差: 父母太忙没时间或不会表达关心,以及亲子关系紧张。

(4)对生活感到无聊,没有目标: 网络是逃避这些生活压力的最佳途径。


因此,我经常问那些为孩子网瘾苦恼的家长们,先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有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你和孩子“感情帐户”积累资本,如果孩子没能在平日生活感受到你的有情、有趣,经常看到你的是监督、指责、 拒绝、漠视,那他当然会更快地拥抱屏幕。


在孩子心目中,他和你的亲子关系总是小于他与媒介的关系,那他一定会更多地逃进屏幕的世界。



我们应向网游设计者学习什么?


可是有家长就会说,你说的好轻松。打游戏多好玩啊,我让孩子学习、读书,都是苦活,他当然不愿意了。


不少家长都说,“我那孩子放假里抱着ipad打游戏,一坐就是一两个钟头,雷打不动,一声不吭,水也顾不得喝一口,他这专注的劲头儿要用在学习上该多好。”


游戏为什么这么吸引人?我为此专门请教了一些对网游行业的朋友。他们告诉我说,在网游的世界里,玩家们核心是满足作为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能。


人有哪些本能的需求呢?心理学家说至少有以下四种:

(1)求新,好奇的本能;

(2)求安全,畏惧的本能;

(3)求关注,获得爱、友谊等的本能;

(4)求赞扬,获得成就感的本能。


好的游戏恰好可以满足人的这些需求。


现实世界当然不可能完全像虚拟世界那样完美、自由,但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能否从网游的“人性需求”设计中获得启发,调整我们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呢?我觉得家长至少有三点可以改进:


一是找乐趣,屏幕上的场影、人物,颜色靓丽、动人,情节跌宕起伏,确实吸引人,现实生活中如何寻找孩子兴趣点,让孩子体会乐趣;


二是设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奔头,就会无聊,玩游戏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过关,而且是分阶段 的,由易到难,你可以不断地在“小胜”中体验成功的快感,现实生活中我们如 何给孩子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如何让孩子从小有梦想并勇于实现梦想;


三是定规则,电子游戏的规则都很明确,或积分,或充能量,或得到宝器,而且奖罚分明,没有任何情面可讲,失败了直接GAME OVER,获得奖励立即对现。


我们有没有在孩子小时候给孩子制定基本的规则,让他们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规范,并且和孩子约定相应的奖罚,及时兑现承诺。


如果我们在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向游戏设计师那样,激发动机、寻找乐趣、设定目标、追逐梦想,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 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我觉得在和屏幕的这场“争夺战”上,我们家长又以 可以多些主动权了。


【倡导】让我们和孩子约定吧


家长们关注孩子网瘾,主要是担心影响视力、耽误学习,于是归咎于手机、电脑,认为是屏幕夺走了孩子。


其实换一个角度想,当今天线上与线下生活越来越紧密相连,虚拟与现实生活彼此交织,新媒介成为人身体和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与其思考为什么是网络夺走了我的孩子,倒不如想想:我们如何让孩子过更有意义、有乐趣的生活,这生活既包括线下的,也包括线上的。


我们有没有提早教给孩子们合理安排时间、规划生活的能力?而且我们要通过约定的方法,不是控制和命令的方式来实现这样的目标。



▌第1步:约定发起


和孩子约定前最好在家里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因为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是出在父母之间或父母与老人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孩子当然就有“有机可乘”。


一旦家长下决心要跟孩子约定什么,首先要把这些内容想清楚,夫妻双方沟通好,家里有老人的要和老人沟通好,大家形成“统一战线”。约定最好有三方参与:发起人、响应人和见证人。这个见证人很重要,在家里妈妈和孩子约定,爸爸可以作为见证人,或请孩子在家里比较亲切的家人作见证人。


约定内容一般是一个目标,或是家长希望孩子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这些都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一开始不要太难太高,要孩子“跳一跳”可以实现的。大目标可以分解成一段段的小目标,分阶段实现。


在制定具体约定条款时,要简明、具体、可操作、奖罚分明,还要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约定的期限也不要太长,从一周、一个月开始,慢慢到一个学期、一年。


约定的时机最好选择在放假或新学期开学前,以便统筹一个假期或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计划。约定要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特别不要选在孩子犯了错后,你急着让孩子改正什么错误的时候。


第2步:执行约定


约定制定好了,最好有个小小仪式。比如写出来或打印出来,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执行约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整天老念叨,这样令孩子心烦,最后不想执行这个约定。家长只要按阶段提醒下孩子就可以了。


家长要在约定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心理变化,有个小小的进步就大大地鼓励,表扬要具体到位。如果发现孩子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主动询问孩子要不要帮忙。总之,在执行约定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不是监工,而是帮助孩子一起实现约定的帮助者、鼓劲人。


▌第3步:完成约定


约定期限到了,最重要的执行约定中的奖罚条款。这个是没有什么情面要讲的,约定顺利完成要兑现承诺,好好奖励。约定没有完成,就要按之前商定的处罚进行。


执行完惩罚后,约定还没有完。这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好好回顾分析一下约定的整个过程。完成了,好在哪里,中间克服了哪些困难才得以实现目标,这里面有哪些精神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约定目标没有实现,问题出现在哪里,下步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在这次约定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进行新的约定。


上面讲了约定的一般步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按孩子从小到大,分5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


和孩子约定的形式有5种:

1. 你决定规则,同时你要清楚地解释这个规则,让孩子遵守;

2. 你拿出方案,征求孩子意见;

3. 你确定目标,和孩子一起商定方案;

4. 你让孩子发起约定,你参与讨论;

5. 让孩子自主决定。


以我们之前讲的两个阶段为界,小学中年级之前的孩子适合采前三种方法; 小学中年级之后的孩子可以采取后两种方法。就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从“他定”,通过“约定”达到“自定”。


你做对了,孩子才能对。我们和孩子约定,首先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


永远记住,孩子不仅在听你说,更时刻在看你做。因为在家庭教育中,永远是身教大于言传。今天,你更要给孩子做有力的榜样。



因为你不做,孩子在屏幕中就会找到更多的榜样。


// 往期回顾 //

汪丁丁:成员多于150人,微信群“品质”必将下滑,为什么?

三月奋斗到铂金,70后社会学者告诉你“王者”为何“荣耀”

微信:中国人的 “在世存有”

互联网行业本来就是实体经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