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观众一起笑,是新文创共同体的光荣使命 | 新文创

2018-05-08

作者 李士林

为什么一提到创意总是最先想到国外的优秀作品?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明明有潜力超强的故事和形象却还没打造出国际级的大IP?为什么草根创意者们总是缺少平台和资源,走不通商业化的道路?也许是时候聚焦“新文创”了。

 

“容易被科技企业忽视的是文化以及文化赋能。”科廷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李士林这样认为,“在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中,文化是支配性的。”他从技术与文化赋能、政策和制度赋能及自我赋能三个维度,就腾讯如何进行新文创生态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解读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腾讯这一最新战略。

 

我们已经就新文创专题发布了《程武:接下来,数字文化将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阶段》《经典如何诞生?11位大师都说到了一个词》《程武:用耐心和对文化的敬畏构建“新文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黄斌:网络文化如何走向新生?》几篇文章,近期我们还将发布更多的专题内容,敬请期待。

 

本文来源自“文化产业评论”微信公众号,腾云获授权转载。


李士林

科廷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


2010年,美国纽约大学文学教授佩里·梅瑟尔(Perry Meisel)在《流行文化的迷思》中,以美国小说、好莱坞和爵士与摇滚音乐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文化传统为例,论述了文化发展中高雅与流行、中心与边缘的辩证关系。尽管这三种传统各有与之对话的文化资源,各有其面对文化经典的方式,三种传统的共性在于,在这些动态的对话中他们既改变了自身发展,也改变了文化经典。

 

梅瑟尔的论述与半个世纪前俄罗斯形式主义理论学家什克洛夫斯基(Shklovsky)提出的“非主流的经典化”法则(the canonization of the junior branch)遥相呼应,提出了一种文化演进与创新的解释性框架:文化是动态流动的,不同文化形式和元素的连接、互动、冲突、对话与融合,丰富了文化的图景,驱动着文化向前演进和发展。



2018年4月22日,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开幕,基于对数字文化生产方式衍变趋势的研究判断和对推动数字文化快速、良性发展的系统思考,腾讯推出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新文创战略。根据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先生的定义,新文创,就是通过更广泛的主体连接,以及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构建一个涵盖社会各领域的、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大生态,以吸引更多商业主体、非商业文化主体及广泛创意者自由参与到数字文化生产中,打造中国特色文化IP,助力“数字文化中国”建设。

 

这一战略,体现了腾讯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腾讯作为中国最大互联网文化企业的格局和雄心。在一天半的会议中,程武先生和腾讯其他内容板块负责人的发言者,多次提及携手业界和草根、相互赋能等建设新文创生态的举措。我想就围绕赋能这一维度,谈谈我的看法。



1

容易被科技企业忽视的是

文化以及文化赋能


信息通讯技术包括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普通人有了新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的工具,而宽带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介的繁荣,则降低了创作发表的门槛,模糊乃至消解了专家与消费者的边界,让有创作愿望和能力的普通人拥有了与专业人员平等的数字读写机会,共同参与到文化生产中来。他们生产的,不仅是文化产品,还有亚文化和基于亚文化的富有创业精神的创意者。这些创意者将其在亚文化中的知名度货币化而实现其商业价值,创意文化因而转化成创意者经济。中国数字文化的繁荣和文创产业的发展,技术赋能的作用不容置疑。

 

容易被科技企业忽视的是文化以及文化赋能的重要性。在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中,文化是支配性的。新技术在影响当下文化、催生新文化形式的同时,也被当下文化所建构和左右。离开合适的文化土壤,新技术就成为了无本之木。Facebook和Uber现在的困境,是技术至上主义的困境,是忽视文化复杂与多元性的必然后果。

 

扎克伯格近日在国会作证时,用人工智能应对所有的问题,引来大家叫好。但人工智能的基础是人,是文化。脱离在地文化的人工智能或者其他新技术,不管如何先进,都无法帮助Facebook走出泥潭。在数字文化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在改变范式的新技术出现之前,技术赋能的空间已经有限。新文创生态的建设,需要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赋能需要走到舞台中央。



文化即观念,以及以观念为基础的行为方式。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到习近平新时期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一部观念革新的历史。文化赋能就是要在探索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以新观念培育新文化,为技术赋能和文化创新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生态。

 

在讨论文创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斌先生曾经发问:网络文化在文化形式上有诸多创新,在内容上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为什么却一再被批评为低俗?为什么行业发展中率先遇到的,或者说大家更关心的不是创新瓶颈,而是道德瓶颈?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文化企业秉承文化价值先于商业价值的理念,创造更多具有广泛文化和社会价值、催人向上向善的文化产品,更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改变关于娱乐和流行文化的观念,放下对流行文化的道德焦虑,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新兴文化和文化产品给予“诠释的弹性”和开放性。对互联网技术和业态的诠释弹性和开放性,催生了以BATH(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为代表的世界级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如果能对数字文化和文创产品保持诠释的弹性和开放性,假以时日,我们必将看到世界级的中国互联网文化企业。



2

以制度的灵活性和敏感性

应对数字时代


自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以来,我国出台了综合性、专门性文件30多个,涉及文化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政策及电影、出版、小微企业、对外文化贸易等方面,努力逐步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再到“治文化”的文化治理方向转变。文化立法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出台了《电影产业促进法》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化立法也逐渐成为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这些政策制度的出台,为我国文化繁荣和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 



在数字生活方式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国内外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保证制度的灵活性和灵敏度,应对数字时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为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伦理和权益?社交媒介时代用户账户和内容等数字资产权益如何界定并得到保护?如何建立适应数字文化生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即保护产权所有人的权益,又能鼓励创意者的积极性?如此种种,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在企业层面,则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营造文创参与者多赢共赢的局面。本人与哈特利教授和温雯博士2015年合著的《创意经济与文化》中提出“人人、事事、处处”这一创意经济的设想,2018年新文创生态大会中鬼蟹(Greg Street)在演讲中也提出创意无处不在。微观层面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巧思,将优秀文化资源连接起来,将分散的无处不在的创意和用户的微生产力连接起来,涓滴成河,不仅丰富新文创的生态系统,还能汇聚物化成生产性的创意产品。 



腾讯创新大赛NEXT IDEA项目,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意与想法的跨业务平台。尤其是与故宫合作,将故宫这个超级IP进行了年轻化发掘的同时激发了全社会对于故宫的创新思考与创造。需要思考的是,这些活动如何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形成覆盖面广的立体多维的创新支持体系。



3

自我赋能

拓展观念和行动的边界


在新文创生态系统中,自我赋能的第一个维度,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打磨文创产品,探索文创产业规律,提升对文创产业和文化创新的认识,拓展思想的边界,在自身发展中体现理论自觉。

 

作为一家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的互联网文化企业,腾讯首先需要探索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丰富的中国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兼具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大IP,跨媒体开发游戏、电影和动漫产品。在国内,腾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腾讯作为一家世界级科技企业,其用户也必然是国际的。如何给现有的两亿以及未来更多的海外用户讲好故事、做好产品、提供好服务,是腾讯乃至中国所有互联网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企业的跨文化传播,关乎产品和观念,更重要的是产品和观念后面所蕴含的一整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传播的成败,不仅仅在于深刻认识、理解和尊重目标群体的文化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并以目标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王者荣耀》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们需要以《王者荣耀》为标本,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分析流行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规律。 



自我赋能的另一个维度则是拓展观念和行动的边界,有自我认可和敢于举旗的自觉。在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指出,“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扮演新技术的跟随者,但今天我们需要成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贡献者”。

 

的确,在互联网技术上,在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是追随者。但在商业模式和数字产品和服务上,则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他们至少是并行者。腾讯是最早能在游戏以外的领域对增值服务收费的企业,而2017年Facebook仍有98%的收益来自广告。中国在网络和移动支付、物流配送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正如前《快公司》美国版主编Robert Safian评价说“鄙视中国为山寨之国的日子早已远去,创新生态系统已经在中国扎根”。而创新生态系统孕育的,不仅是技术,还包括文化。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仅仅需要追赶,也需要认识和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新文创生态大会邀请11位来自海内外的顶级文创大师,其中两位来自游戏产业。腾讯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企业,也是最富于创新精神的互联网文化企业,拥有多款现象级的产品,却无人亮相,错失华山论剑的机会,也错过国内用户全方位了解产品的机会,令人遗憾。



4

最需要赋能的是千千万万的

普通用户和草根创意者


新文创的生态系统不仅仅关乎腾讯或者文创产业,而是整个社会和文化体系。新文创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凝聚共识,构筑涵盖多有相关方的新文创共同体。这些相关方包括政府机构、文化企业、公共文化机构、专业人士和草根创意者,更包括千千万万的用户。在这一生态系统中,腾讯等标杆企业不仅要做好连接器的工作,还要起好领头羊的作用,与公共机构相互协作,与商业机构良性竞合,与专业人士合作共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和体验,为创意提供肥沃的土壤。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了腾讯在这方面的努力:将最新的云技术开放给企业应用;通过内容开放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推广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与故宫、长城和敦煌等中国传统文化IP合作,赋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年轻人。

 

在新文创共同体中,最需要赋能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用户和草根创意者。近年来腾讯开始着手老年和青少年包括留守儿童上网行为的研究和数字素养的培训。这些面向普通用户的活动往往被大家划入公益范畴。然而这些项目有助于拓宽数字文化的参与基础,有助于文创生态的健康发展,因而是公益,更是生产性活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然而换一个角度看,我们仍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没有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和文化产品,新文创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样巨大。所有共同体成员应该勠力同心,快速普及信息服务,大力开展网络扶贫,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推广数字生活方式。普及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就是拓展数字文化的生产人群和消费人群,拓展数字创意者的基数。在数字化生活的大背景下,数字文化的繁荣,文创产品的繁荣就成为必然。

 

文化的功能众多,而流行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娱乐大众,愉悦精神,使人发笑,发自内心地微笑,或者忍俊不禁地大笑。笑,促进文化和谐,是新文创共同体的光荣使命,正如Michael Dobbs在演讲中所说,若能一起笑,定能一起过(If we can laugh together, we can live together)。



XXXXXX

丨 新文创专题回顾

|  程武:用耐心和对文化的敬畏构建“新文创”

|  经典如何诞生?11位大师都说到了一个词 | 新文创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黄斌:网络文化如何走向新生?| 新文创

|  程武:接下来,数字文化将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阶段 | 新文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