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八位腾云大神点评WE大会,才发现我是白去了
11月4日,2018腾讯WE大会在北京举行。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与七位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在会上分享了从天文、物理到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用前沿科学搭建起一座连接生命和宇宙、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本届大会以“雅努斯之门”为主题。会上,科学家们带领现场观众来了一场洞悉过去的奥秘与畅想更远的未来的穿越之旅。
会后,我们请了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谈了自己对2018腾讯WE大会的感受,并表达了对探究过去与窥见未来的见解与思索。现在,让我们跟着他们,再来一次思想穿越之旅。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研究中心秘书长
2018 WE大会请来一位大牛:由研究黑洞、引力波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的基普·索恩(Kip Thorne)。他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同时获得过电影奥斯卡金奖,可见是左右脑都十分了得的人物。
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WE大会选择天体物理学大牛,在互联网的大会上发表演讲,将我们对互联网的探索引向了思维的极限。
基普·索恩的著名科学突破——虫洞概念的提出,竟然是为了写电影剧本的需要。他想象出与黑洞相反的白洞,然后通过颠覆黑白,让主人公从黑道上进入,从白道上出来。联接黑洞白洞的转换通道就是虫洞。天体物理学在这个狗血剧情的需要驱动下,走上了21世纪研究的康庄大道。
《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卡冈都亚,是史上第一个依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制作的真实的黑洞影像。为此,基普·索恩提供了由严格计算描述的专门的黑洞模型,以此打造出艺术幻想中最接近科学理论的酷炫形象,并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
不过,我认为卡冈都亚只不过是一种隐喻。科学家为了科普,将黑洞变成了可视形象,但也难免误导人们把黑洞真的当成了电影中的具体影像。那么,黑洞隐喻的对象是什么呢?我有一个惊人的想法,说出来大家看看怎么样:高潮(没错,就是高峰体验所说的那个高潮,如性高潮,歌剧的高潮,中超冠军争夺的高潮……),从各个方面,都符合黑洞的特征。
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逃脱的天体,具有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特点。比光速还快是什么意思?光速在闵可夫斯基那里,比喻的是绝对理性。没有比绝对理性更对(比喻成“快”)的了。要让黑洞密度无限大,而质量不变,只能令黑洞的体积无限小,这就是比喻时的推理思路。物理学光研究物质,不研究心理。这时要跳出来想:其实心理就具有密度极大体积极小(没有体积)的特点。按东方的天人合一逻辑,物的尽头,一定是心(进入黑洞);心的尽头,一定是物(进入白洞)。心物一元就是虫洞(《论语》称之为“诚”,王阳明称之为“万物一体”)。
说这些不是为了扯闲篇。互联网现在就遇到要穿越基普·索恩所说的虫洞的时刻。互联网未来20年,需要穿过经济人理性构成的“光速”,进入精神(“体积无限小”)的世界(乔布斯曾到达过那里)。在那里,因为人性被实现到高潮程度(比喻“黑洞”),而使钱(高价值密度的东西)越来越无抵抗地被吸入其中。一旦进入黑洞的视界,所有人不禁会莞尔一笑,因为门口上写的无非是:美好生活。物质,在那一刻,从广袤的全世界,收敛、坍塌成了一个无比强大的点。而从这个点中,重新释放出全世界。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苇草智库创始合伙人
雅努斯,古罗马的门神,既主宰过往,也通向未来。
第六届腾讯WE大会,以“雅努斯之门”为题,极好地揭示出当今世界的一个核心命题:如何承继过往,如何面向未来?
人工智能无疑是推开“雅努斯之门”的一个重要抓手。但处于世界科技前沿的学者们看得更远。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基普·索恩提到的虫洞、引力波、平行宇宙,与哈佛大学美女科学家Lisa Randall的第五维相映成趣:人们挣脱牛顿世界的思想束缚,正有赖于这些听上去玄妙、看上去奇特的思想构造。
与此相对照的,是再造生命的植物生理生态学家覃重军、领军中国脑计划的中科院院士蒲慕明、美国数字医疗领域著名学者Joel Dudley所展现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又一个奇观。人工合成生命、猕猴体细胞克隆、阿尔兹海默症病原模型,这些前瞻成果揭示着跨越微生物、动物、植物生命体的共同原理。
前沿科技的触角,已经进入更加广阔的空间,无论是对宇宙的想象,还是对生命的理解。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业已开启:通过智能科技、生物科技,人类已经拥有了重新定义生命、定义世界的可能。
如何善用这种能力,如何驾驭这种能力,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雅努斯之门”。这届腾讯WE大会上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腾讯集团与《自然》集团的战略合作。这一合作充分显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视野,已经超越了互联网的物理形态,进入了生命、社会与生态的世界。促进全球卓越青年英才的连接与合作,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协同创新,将开启通往未来的“雅努斯之门”。
赵嘉敏
译言网联合创始人
一转眼,腾讯的 WE 大会就已经办到了第六年。我几乎年年都到现场观看,但今年的 WE 大会我认为是最棒的。
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因为两位理论物理学家的演讲。一位是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Kip Thorne),他讲到了虫洞和时间旅行。另一位是女物理学家丽莎·兰道尔(Lisa Randall),她的演讲则涉及到高维空间和多重宇宙(Multiverse)。
理论物理学权威丽莎·兰道尔
恰好就在两天前,我和两个同事在外地出差,住在民宿里。临睡前闲聊,就聊到了时间旅行和多重宇宙。我们提问、回答、猜测、解释。有意思的是,我们对时间旅行所推测的结论和基普·索恩告诉我们的非常接近,但索恩给出了更好的解释。而关于多重宇宙,我和另外两个同事有着非常不同的猜测。听了兰道尔的演讲,我发现我之前对多重宇宙的理解可能错得比较离谱。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巧合和铺垫,我会觉得今年的WE大会特别有收获。
马旗戢
国家广告研究院研究员
WE大会,第六届了。从2013年第一届至今,届届到场,看着它成长成为中国民间前沿科技传播的超级IP和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时点。
在当代,科技+文化的双轮驱动着人类文明不断突破与延展边界,让我们对未来社会和生活的想象充满温暖的理性。
在文化端,中国国民借助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和数字文创带来的对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多元、多样化呈现,具备了相当的理解力。但,在科技(特别是前沿、尖端与未来科技)方面,受限于各种因素,绝大多数国人无法接触和感知其脉搏脉络,甚至对中国在未来科技创新方面也依旧关注有限。这种情形下,WE大会所承担起的角色就尤为重要。
过去六届,数十位全球顶级科技人士到达WE大会现场,不仅为现场听众带来智慧盛宴,更重要的是,它让数以百万千万计的中国国民因此获益,其中最大的获益在于他们将认识到科技与理性之于人类和中国未来的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他们也对腾讯公司自身的文化、哲学和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
我在刚刚过去的这届,以及以往一贯的,除去具体大会内容之外,尤其关注WE大会在社会和民众中的影响反映,应该说,当我看到现场观众神态、网络用户评论和朋友谈论态度时,我认为WE大会是有功于这个国家国民进步,有功于科技理性传播,当然也有功于腾讯自己的。
下一步,如何将WE这个超级IP更加国际化和典礼化,是值得考虑的,它无论如何不应该仅仅普惠于中国人,也可以普惠于一带一路,普惠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多人。
站在过去遥望未来,站在未来引领现在,这两者都是腾讯WE大会的使命。
是为,一记。
胡延平
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创始人
WE大会,2018这一届的6个印象:
纯粹,纯粹到毫无商业,Nothing but future;
科技,满满的都是基础科学前沿科技,Way to evolve;
前瞻,认知未知、认知无境、认知人类、认知边界;
人文,“雅努斯之门”让科技有灵魂,连接过去未来,向未来,共成长;
立体,8个主题演讲多个维度,Future and Nature;
难得,6年坚持,一眨眼已是第6届。
还记得参加过的第1届在策动阶段的一些讨论,和前几届的一些舆论反馈。到今天为止,终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当时认为和自己没关系甚至和腾讯没关系的WE大会的内容,其实是有关系的。
6年了,公众认知进化,网络业态改变,腾讯也正在成为浪潮之巅的科技巨擘。很远的其实很近,没关系的其实有关系。就像,每秒穿过我们身体的中微子数以千亿万亿计,如同,每个人的身体都沉浸在电磁波、引力波的海洋里,好比亿万人已经被网络连接。
现在黑洞可以被认知,未来虫洞可以被发现;如今生命可以被编辑或创造,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已经开始实现。看得见的世界,看不见的世界,在WE大会这里交汇在一起。WE大会就是那个看见未来的地方。
醒客
科技财经作家,轻组织创始人
第四次参加腾讯WE大会,科学的底色更纯了,高傲的前沿科学日渐讨得普罗大众的凡心。
前沿科学离大众越来越近。
小时候我是天文迷,1987A超新星事件,只有天文迷才关注,也只有天文或科技期刊才会刊登消息,而今天,LIGO探测到引力波,几乎瞬间吸引力了全民的焦点,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季都会在社交媒体引起巨大波澜。
科学需要“可视化”。
教条化、数字式深奥的科学展示对大众并不友好,随着科学走向大众,科学需要“可视化”,如果科学家、前沿工程师没有办法将前沿研究以普通人可见、可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虽然不能说这种科学发现或者科学技术是无效的,但通常是技术缺乏洞见的表现。吉普·索恩不仅仅因为引力波研究获得诺贝尔奖,还将黑洞以大众“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在电影《星际穿越》中。
商业公司需要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前沿科学缺乏直接、立即的商业利润,腾讯通过WE大会让科学家进入普通大众视野,体现了商业公司的社会责任,科技概念与应用的普及,需要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参与其中。
崔筝
自由撰稿人
8场来自前沿领域的演讲,从基本粒子到外太空,从基因研究到人工智能,在颇具寒意的北京,让观众体会了一把“烧脑”。这其中,理论物理学家Kip Thorn、Lisa Randall和航天专家Mark McCaughrean的演讲让我感触颇深。
其他的几位嘉宾的研究,尽管领域有所不同,最终是为了让地球家园更加美好,促进人类福祉。然而,这三位的研究项目却似乎并不功利,他们或是大胆的提出宇宙中存在暗物质毁灭恐龙的假说、根据引力波的发现描绘宇宙中两个黑洞融合时的情形,或是把造价超百亿美元的望远镜送上太空。看上去,这些研究既不会即刻推动技术变革,也很难短期内证明巨额设备投资的“性价比”。
但是,几位科学家短暂的演讲时间里,在场观众被深深吸引。在顶级科学家们的娓娓道来之中,我们从现实琐事的焦虑中抽离,试图去理解宇宙的扭曲,观察新星的诞生,想象暗物质无处不在,摸索空间和时间之外的未知维度……在那些时刻,宇宙的宏大与神秘让人着迷:浩瀚之中,仰望星空的人类多么渺小,但同时,在小小的地球之上,人类智慧多么伟大。科学家们从理解自己,理解地球,到理解宇宙,将人类知识的边界不断拓宽,这也正是这些研究的价值之所在。
鞠强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文科学编辑部副主任
腾讯WE大会和科学突破奖颁奖典礼相隔一天先后举行,两场盛典背后都有马化腾的身影。马化腾也许希望,腾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不仅用QQ和微信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更能助力我们去探寻宇宙、科技和人类的演化之路。WE是Way to Evolve的缩写,WE也是我们。在这条路上,WE大会让所有亲临现场者和收看视频直播的观众从旁观者变成体验者和参与者。
今年的WE大会很纯粹,从黑洞、虫洞到暗物质和望远镜,从染色体重组到灵长类克隆,满满科学的味道,而没什么商业的气息。今年的WE大会也很温暖,蒲慕明、覃重军等人的研究工作和腾讯CXO网大为对“FEW”概念的解读展示出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可以让我们在面对疾病、饥饿和能源短缺时更有信心。
欧洲航天局(ESA)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马克·麦考林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欧空局的马克·麦考林展示的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图片,图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遥远星系。我们不知道在那些星系中是否有高等智慧生命正在思考着这些困扰我们人类的问题,但能够望向深空、探索未知,已经使科学以及像WE大会这样的思想活动足够有意义。
丨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