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2019年的10个小数据

腾云 腾云 2020-08-23


微信后台的数据告诉我们,与去年这个时候相比,腾云的读者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例如,江浙沪成为了继广东和北京之外,腾云读者聚集度最高的地区。还有,35岁以下的读者成为了腾云主要的阅读人群。


2019年,腾云共计推送了251篇文章。通过这些内容,我们结识了来自法律、艺术、游戏、教育、社会学等领域的朋友,也听到了各式各样的关注腾云的理由。例如,有因投资股票而希望了解全球科技最新动向的,有一门心思希望移民火星的太空爱好者,还有自《腾云》创刊号起便一直坚持阅读的老读者。


当然,也有一些意料之外却让人感到温暖的理由。例如,在某天下午的5点08分,一位与腾云同名的读者终于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感谢你们和腾云一起走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也从你们身上了解到许多有趣、有价值的信息。例如,通过整理投票结果,我们抓取到关于2019的一些“小数据”。


公元2019年,人们对于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大公司管理等问题的看法是怎样的?这是我们记录下的一组数字——




50%


2019年,人类对于社交媒体的担忧愈演愈烈,社交媒体甚至被视为孕育焦虑的洪水猛兽。“远离社交媒体!”类似的呼声不绝于耳。


但是,逃得掉吗?


已经有国外的研究团队发现,年轻人可能从手机上卸载了社交软件,但依然会在电脑浏览器里翻阅最新消息;他们可能会在工作日远离社交媒体,但仍然会在周末的时候再次投入其中。


在当下,我们多多少少都带着这样的矛盾心态,希望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重建并维持注意力和自控力。


大家意识到了问题,那么人们会因此绝望吗?

“腾云小数据”显示,在关于社交媒体话题的投票中,只有10%的读者对社交媒体的未来持有悲观态度,有50%的读者认为,虽然社交媒体导致了许多问题,但他们愿意相信明天会更好。


当然,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愿意积极拥抱新变化,但是他们依然怀念过去的社交方式。


这种被人们反复怀念的“古早的社交方式”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下一个十年,会有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能让人们在这个时代重拾曾经的“感动”吗?


42%


“对计算机的访问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完全的。”

“所有的信息都应该可以自由获取。”


这两句话曾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互联网宣言中,也被后来的硅谷嬉皮士和互联网黑客们视为互联网的终极目标之一。


但在2019年,全球的互联网用户都开始深刻意识到,互联网上的自由并不比现实世界的自由更容易实现。如今,互联网上的信息已不只是姓名、电话和Email地址那样简单,“AI换脸”等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个人数据问题的新一轮担忧。


对于个人来说,既想要享受科技的便利,又想要保护个人隐私,如何实现二者平衡?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既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又不能阻碍数据的合理流通和使用,怎么做?在“腾云数据观察”栏目中,我们曾对这些话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


而在最近一次关于“网络爬虫是否合法”的投票中,有42%的读者认为,未经授权的网络爬虫行为都是违法的,有31%的读者认为,因为互联网是公共空间,所以数据的爬取并不应该被谴责。


关于数据的争议依然存在。在下一个十年,人类会就此达成共识吗?



25%

一位刚走进大学的00后女生在 一位00后眼中的二次元:其实我没什么为它正名的雄心 一文中喊出:“期待破壁!”而在多篇关于二次元的文章中,生活在三次元(现实世界)的人们也纷纷表达了想要了解二次元的愿望。


如此看来,“次元壁”的打破指日可待。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最近一篇关于二次元名词“纸片人”的投票中,只有25%的人表示自己知道什么是“纸片人”,绝大多数人表示不知道且无法理解“纸片人”现象。


许多“纸片人”爱好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绝大多数“三次元人”都会将这种“喜好”当做幼稚甚至病态的表现,所以他们并不会选择与他们分享这种感情。


在下一个十年,“次元壁”会越来越坚固吗?这究竟是次元的差异还是代际的差异?我们有必要去弥补二者间的鸿沟吗?



63%


你曾受到“大公司病”的困扰吗?在面对这个问题时,81%的读者选择了“是”,其中63%的人认为自己“深受其扰”。


当人类的科技水平迅猛提升并逐渐走向成熟,人类的组织形态却依然稚嫩的像个孩子。“大公司病”不只为员工带来了困扰,它更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力。正如经济学家汪丁丁老师所说的:官僚政治是企业家精神的死敌


于是,在下一个十年,人类能否依靠自身的智慧并借助技术实现对组织形态的变革?


一位腾云读者的留言



因篇幅有限,我们无法逐一展开这些数据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除了上面展示的四组数据外,我们还捕捉到这些有意思的投票结果:


68%的读者曾经感到游戏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有所不同。

54%的读者信任让AI替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

20%的读者愿意信任AI完成驾驶汽车、诊疗等复杂任务。

42%的读者表示他们依然会经常性的阅读纸质书籍和刊物。

78%的读者认为马斯克“与众不同”甚至愿意成为他的粉丝。

68%的读者不允许李白和杜甫这对“CP”被拆散。

......


这些数据记录下了一群生活在2019年的人类对于科技问题的看法,不知十年后再回头看时,结果会多么的不一样?


想象下一个十年?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下一个十年,也是互联网第二个50年的开始。


1969年,UCLA与SRI之间的节点成功发送出第一个信息,也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除了互联网诞生,那一年至少还发生过两件大事:人类登月,硅谷工程师第一次将可编程计算机放进了名为“微处理器”的芯片上。这些事都酝酿了近10年时间。


1969年也是全球动荡的一年,伍德斯托克、反越战示威、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查帕奎迪克事件等均在那一年爆发。


针对互联网生长的时代,在1995年《时代》杂志名为《欢迎来到赛博空间(Welcome to Cyberspace)》的特刊中,《全球概览》(对,就是那本曾深深影响乔布斯的刊物)的创始人斯图尔特·布兰德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忘掉那些反战抗议,忘掉伍德斯托克,忘掉长头发吧。20世纪60年代的真正遗产是计算机革命。”


如他所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精神的引领下,互联网走过了它最初的五十年。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Google、苹果这样的划时代产品。



但就在50年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在2019年举办的纪念互联网诞生50周年的活动上,当台下的几位互联网先驱认真聆听JP摩根CEO杰米·戴蒙和谷歌前董事长施米特的对话时,台下突然鼓声响起,现场吵成一片,抗议者拉着横幅冲了进来。


他们抗议的对象恰恰就是硅谷。


于是,在2020年代的开端,我们希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文化和精神可以引领互联网的下一个50年?或者说,我们希望让什么样的文化来引领人类科技的下一个50年?


这可能是比“未来会发生什么”更重要的问题。下一个十年,腾云邀请你和我们一起探索。


祝你新年快乐!





提问时间

请说出本文头图图片的来源及背后的故事

欢迎在文末留言

回答正确的朋友将获赠一枚“彩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