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知识 | 岩层被谁打了洞?

2017-05-20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出现在山顶与河谷岩石上面的圆形石洞

是怎样形成的

有人说是古冰川的融水冲蚀而成

因此叫“冰臼”

有人说是河水形成的涡流磨蚀而成

应该叫“壶穴”

……




草原山顶上的岩臼


摄影/杨孝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的山顶上的这几处岩臼中花草葱郁,它们不像是捣米的臼,更像是养花的盆。


花盆的成因跟河流的旋蚀看来没有什么关系,但这也不能证明它就是冰川的遗迹,关于它的成因专家给出了众多的解释。



河道中的岩臼


摄影/宋祥麟


多数学者认为河谷中的岩臼是由流水造就,他们称之为“壶穴”。“壶穴”中常可发现许多河水冲刷带来的碎石,这些碎石与水流一起将岩臼打磨光滑。


也有说法表示,流水并不能制造出形状如此规则的圆臼,瀑布虽能将巨石冲击成潭,但这样的岩臼必然有凹陷的出水口,因而不可能是规则的圆形。



平台上的岩臼


摄影/袁蓉荪


在四川乐山市夹江县的金牛河畔,众多大小不一的岩臼“挤”在如此小的面积之上,很难想象河水是如何完成这项“工程”的。


图中可以看出,基岩非常平坦,附近河床上也没有明显的地势落差,当河水从这里流过时,似乎不太可能产生如此密集的漩涡。用河水形成的漩涡磨蚀而成解释这个现象有些困难。



流水漩涡能否造岩臼?


绘图/萧关


在水流急或者河道中石头多的地方,很容易形成旋转的涡流。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旋转的涡流带动砾石滚动,不断旋转、磨蚀河床,逐渐形成了洞口竖直向上的小圆洞。随着水冲石转的进一步旋蚀,小圆洞不断加宽加深,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岩臼。


与之相对应,也有学者并不认同急流漩涡能够成为岩臼形成的动力源,根据他们的调查和实验,漩涡下并不存在岩臼。至今为止,没有哪个实验能够对这件事做出严谨、清晰的解释,这幅图也不过是我们根据有关专家的解释绘制的。


那么这种景观到底应该叫什么呢?叫“壶”还是“臼”,还是其他。似乎不应该用成因来命名,因为成因是有争议的,是主观的,是猜测有待验证的。应该从形态入手。


其实用“壶穴”这个词来命名这种景观很好,很形象。但是遗憾这个词早已被赋予了意义,已经不中立了。因为这个词早就被词典定义为河流中被水流旋蚀成的石洞了。主张称之为“壶穴”的人,都是认定流水的涡流旋蚀是成因。


所以,我们建议用一个中立的称呼,称其为“岩臼”。



内容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4月

撰文/全新世

责任编辑/高新宇 图片编辑/吴敬


对于这种景观的成因,你有什么脑洞大开的想法吗?



别错过


南极的地衣

地下银河的秘密

梯田,雕刻在大地上的等高线

星星的金属心

峡湾的“峡”骨柔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