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水理念下的神奇古村

2017-05-27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安徽省黟县的西递村是严格按照风水理论构建而成的,整个村庄四面环山,两条自东向西流的小溪穿村而过,村落仿照船形建造,寓“借水西行,得神助,取真经,从而大吉大发”之意。摄影/谭明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在追寻“天人合一”的人居理想

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这一点,在中国的古村落当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几乎所有中国的古村落在选址、规划和布局当中都十分注意风水的因素:

靠山即“龙脉”所在

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左右分别为“青龙”、“白虎”

有山有水,山势围合,形成一个藏风聚气的独立空间

如果你学会用风水这把钥匙打开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大门

展现在你面前的必将是一方神奇的天地




巨龙戏珠——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的选址很有讲究,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五百里幕阜山绵延至此,突起的三座山丘,像一朵花瓣,把张谷英村环抱在花芯当中。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这里四面青山环抱,溪水淙淙,风景秀丽,是一处难得的桃源胜景。

张谷英村就建在龙形山下。龙形山是一座小山,位于盆地中央,形状像条龙,故而得名。从外观上看,龙形山下的这大片房屋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当地人又把张谷英村称为“张谷英大屋”。按族谱记载,这片大屋的首建者是张谷英的第6代孙张伏层。他为了恢宏祖业,励精图治,于明万历年间,将村址从笔架山下的“石桥冲”迁至龙形山下,先筑大屋的“当大门”一幢。此后由于人丁的增多,大屋不断延展,环绕龙形山达百余间之多。


龙形山昂首向东南,逶迤向西北摆尾。山的两侧各有一条小溪,在“龙头”前方汇合。恰巧龙头正前方百米开外有一块直径约3米的天然巨石,被称为“龙珠”。“当大门”前原有一条环带小溪经过,溪上建有两座八字形石桥,被称为“龙须”(现溪水改道,桥已不存)。这样,“龙头”、“龙须”、“龙珠”齐全,从而构成了张谷英村“巨龙戏珠”的风水格局。

文房四宝——苍坡村

村西的笔架山倒映在村中的砚池当中,宁静而清雅,让人觉得这里的确是一个可以安心读书的好地方。不过,把山当作“笔架”,把池水当作“砚台”,恐怕也只有古代的中国人才有这么大的心胸和气魄吧。

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四件必备工具,可是,你能想象一个村落布置成文房四宝的样子吗?浙江永嘉县的苍坡村就是这样布局的,据说这样的风水布局可以兴文运。

苍坡村“文房四宝”布局的正式形成是在南宋时期。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商讨建村规划。

李国师认为苍坡村的火气太重,四面均有火灾之虞,要通过水来克火。于是,在他的建议下,苍坡村人在村落的四周开渠引来溪水,溪水环绕着苍坡村,流入东南角。寨墙被加高加厚,溪水被蓄拦成两个大的水池,东西各一个,就是现在的东池和西池。同时,结合兴文运的理念,他们把东池、西池比拟作砚池,两池之间由长28米、宽16米的水面连接,在砚池边沿用条石砌筑成砚槽。他们在西砚池的北面临池处放置了几根4.5米长的大石条,象征墨锭,其中有一条“墨”的端头已被砍斜,表示已研磨过,即村内读书传统早已形成。未研磨的石条“墨”摆放于砚池边,这是寄希望于后人发奋读书。


西池的北面,村里人用青砖、鹅卵石和条石铺砌了一条自东向西延伸的笔直的主街,长约330米,取名为“笔街”。笔街的西头,正对着一座山,它三峰并立,颇似搁笔的笔架,村民们称之为“笔架山”。而整个村子地势平坦,方方正正恰似一张纸。至此,整个村子“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格局正式形成。

活水排形——流坑村

四面青山三面水。在流坑村东的东华山可以俯瞰到流坑全貌。

在江西省乐安县的西南方,距县城38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规模宏大且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它就是被称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

乐安县位于赣中南丘陵的北段,境内丘陵和小盆地交错分布,流坑村就处在其中一个群山环抱的小盆地之中。流坑村背依于山山脉西北麓的金鼓峰,四面青山环抱,所谓“天马南驰,雪峰北耸,玉屏东列,金绛西峙”。乌江(又称牛田河)之水自村落东南方的崇山峻岭中迤逦而来,如一缕青带,至村缘转绕而西,使流坑三面绕水,形成了独特的风水格局,当地人形象地将其称之为“活水排形”。


流坑村的历史,首先是由董氏掀开的,在隋唐以前,这里是一片静谧幽深、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南唐时董合来到这里时,这里“犹是鱼凫之境”(同治《永丰县志》)。董合一家先在案山(与主龙脉相对的穴前之山)脚下的乌江往西转角处的白玉堂(又称白泥塘)卜基为宅,耕垦繁衍,流坑董氏基业由此肇始。

白玉堂三面环山,面水朝阳,符合通常居住之地的基本要求。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多,住地范围日显狭小,加上乌江在此处南来西转,白玉堂处在河道的拱背处,在风水上这属于“反弓位”,犯了阳宅择基的大忌。于是,董家人又将三面环水的白茅洲开辟出来,举家迁居于此,这就是今日流坑村所在的位置。

凤凰展翅——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的窑院大都依沟坡而建,因地而设院,看似无序,但每面沟坡上的建筑又通过“之”字形路径,巧妙串连。

山西临县的李家山村位于湫水河南岸、黄河东岸的山梁上,北距“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约3公里,村中居民有300多人。

李家山村是一个在选址和整体布局上都特别讲究风水理念的黄土高原古村落。村中窑院分布在呈“M”形的沟坡上,像一只展翅的凤凰,在风水上称之为“凤凰展翅”格。


村庄北面依靠的凤凰山山顶是凤凰的“凤首”,中间向南突出部分为“凤身”,凤身两侧为两道沟,即凤凰的“两翼”。整个村落主要分布在“凤首”和“两翼”地带。两道山沟的东西两坡上,密布着依山就势而建的窑院,由高而低,直至沟底。其中东沟两侧的窑院组成小村,西沟两侧的窑院组成大村,大村与小村在北端由一条横街——上街相连,大村的院落要明显多于小村。在“凤身”部分,东西南北都布满窑院。在南端陡坡尽头的悬崖上,建有天官庙,为凤尾。



— 本文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1月—

撰文·供图/刘沛林  摄影/李玉祥 等
责任编辑/耿菲琳  图片编辑/何亮


听说这种讲究风水的古村还有很多

你还知道哪些?


精选内容 别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