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际线的正确打开方式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
何为天际线?
在说正题前
地理君决定先用一大拨美图冲击一下你
(记得锁屏,把屏幕横过来看,刚刚好)
怎么样?
是不是一张图片还未看全
就已经猜到这是哪里了?
其实
这就是天际线的功劳
回到文章最初提到的那个问题
——何为天际线?
《城市中国》主编、城市问题专家姜珺
早已给出了答案:
对城市天际线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观察者在城市某个位置
看到的城市的局部截面
摄影/和崴
比如这个角度看到的北京CBD。
另一种是观察者在某个特定位置
所看到的城市制高点所构成的整体结构
如同我们在文章开头展示的那5张照片
前者因观察者所处的位置、视角
以及与截面的距离不同而异
而后者则通常因为城市整体结构在制高点上的单中心性
而具有主导性和唯一性
感受这种整体形象
往往需要观察者位于其外部
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景观、一个物品化的对象
而不是进入其中
摄影/董建成
触目可及之处密布着整齐划一的房屋,虽然这些房屋都有深色的尖屋顶和雪白的墙壁,但将它们集合到一起,天际线的感觉顿时有了一种韵味,连同曲折清亮的河水,雅致的江南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
两种天际线具有分散和集中两种组织方式
并按照内在和外在、微观和宏观
构建起大众心目中的“城市意象”
而只有通过由内而外的、多层次的方式
一个城市的意象才能具有当地性和自我认知性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
天际线是个可有可无的词汇
因为那时候的天际是辽远的、低矮的、平滑的
它与地平线基本等价
摄影/唐理奎/FOTOE
从这张北京的老照片上不难看出,那时,天际线是辽远低矮的。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伴随着电气化革命
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遮蔽了远方的地平线
当人们极目远望
只可见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交映于蓝天之下
于是
从前与地平线等价的“天际线”一词
伴随着西方的工业化革命被重新定义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天际线的大规模跃升
也出现在此时
刚刚完成了电气化革命的美国
电梯、汽车、钢筋混凝土的发明
解决了摩天大楼建筑与交通的一系列难题
新兴的资本帝国掀起了一场争相盖高楼的热潮
赫赫有名的帝国大厦
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当一幢幢具有前所未有的视觉压迫感和震撼力的“钢铁巨兽”平地而起之时
“城市天际线”这一概念从此便与摩天大楼紧密相连
环抱于哈得孙河、纽约湾、东河和哈莱姆河之中的曼哈顿,是现代西方文明和发达商业社会的象征,它对世界的影响远不止经济领域。
百年之后
造楼运动仿佛一股热浪
迅速席卷亚洲
亚洲城市“步步高升”
有这么一句话: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
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
21世纪是亚洲人的世纪。”
美国从英国手中夺取世界老大的位子
靠的是电气化革命
但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即美国东海岸徐徐升起的城市天际线
现在
亚洲人要证明自己
看起来也要走美国人当年的路
而最佳的例证
就是亚洲各国展开的一场
“世界第一高楼”争夺战
如今
这一记录的保持者是阿联酋的哈利法塔
摄影/潘喆
中国国家地理网
台北101大楼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一高楼之位。
在“世界第一高楼”之争暂时告一段落之时
国内“×× 第一高楼”热潮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其实
“第一高楼”之争
争的不只是意气和面子
争的更是信心、投资和话语权
抢占的不只是天空的制高点
更是未来国内、亚洲、世界经济的制高点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
随着这些大楼纷纷落成
中国城市天际线的高度将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上海外滩的天际线在社会、历史、经济、地理等各种因素影响下,经过百余年岁月的沉积,如今成为了上海形象的标志。从开埠到19世纪末,建筑大体以二层的砖木结构为主,天际线低平,没有过多的变化起伏。20世纪30年代,受西方摩天楼的影响,外滩开始出现10多层的高楼,上海天际线的轮廓初现。而90年代之后,这条天际线的韵律更加鲜明,外滩的建筑群合奏出了一部中国城市天际线的代表之作。
搞清楚天际线的来历
接下来就要学着欣赏它了
到拥有过目不忘天际线的城市
总结一下天际线的品评标准
美学原则
让人们通过城市天际线观赏实际感知到美
如优美、壮观、跌宕起伏
或者富有层次和韵律感等
摄影/杨绍全
重庆坐落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整个重庆城就是依山傍水构筑的,楼房重叠错落,有的跟山头齐平,有的路在楼顶上方,山、水、城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和景观风貌。站在渝中区的枇杷山上,放眼俯视,东西北三面尽收眼底。
人工和自然的和谐原则
善加利用自然要素
是许多城市天际线成功的重要原因
好的城市天际线应该在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之间
寻求和谐与均衡
摄影/陈勇鹏
厦门的鼓浪屿是将自然和建筑融合得很好的范例,岛上建筑的兴建时间长达一个世纪,但这些建筑看上去都比这30年来突然建起来的那些楼群要协调得多。
特色和可识别性原则
可实际感知的城市整体结构性特征
乃至特别的建筑艺术处理
可以形成显著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
图片来自:123rf.com.cn
辨识度极高的上海浦东陆家嘴城市天际线。
内涵和意义
天际线构成既是一个历史范畴
又承载了城市变迁成长记录的视觉图像
其中蕴含着人们关于历史事件、轶事、时代发展等的丰富想象
图片来自:123rf.com.cn
以14座高塔建筑耸峙为特色的意大利山城圣吉米格内诺古城。
地标性原则
特定的城市天际线及其构成物
因其较高的形象显示度
有时会形成城市乃至国家财富和精神的象征
摄影/Rob Howard/c
布达拉宫是一座修建在山上的圣殿,若是没有这座山,宫殿也就没有这般高大,若是没有这座宫殿,山也不会这般巍峨。
城市天际线具有多样、多元和多姿的特点
赏析不同的城市天际线
应尝试体验其各自不同的魅力
未来的城市天际线会是怎样?
撰文/俞孔坚、许立言
我们有幸见证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这个世界的时空被进一步压缩,空间的距离被以光速互联的网络消解,大都市集聚的动力也从而失去了大半。在发达国家,像微软公司这样的巨型企业,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总部选址在城市郊外,而普通人也已经可以选择逃离拥挤的市中心,在宁静的乡野,简单地通过一根网线与世界相联。这些逃离行动,让我们透过今天城市中巍巍高楼的天际线,似乎看到它们被消解的未来。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新文明的呼唤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这种城市终会消失,其天际线也将随之瓦解。我们将看到一条完全不同的天际线,人们将享受这条天际线,地球也将欢迎这条天际线,因为它投影了一种我们前所未见、但已经能够触及的全新的生活方式。
专家简介
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许立言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助理教授
— 内容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天际线增刊—
撰文/萧凌波
责任编辑/高新宇 张璇 地图编辑/陈云 王岩
撰文/姜珺
责任编辑/姜烈夫 图片编辑/王宁
撰文/王建国
责任编辑/周晓红 李申 图片编辑/王宁
微信编辑、排版/Jackie
你见过最美的天际线在哪里?
精选内容 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