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方泽国,一个绵亘上亿年的秘密

地理君 中国国家地理 2019-12-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摄影/孙君媚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3月


有这样一个地方——吉林省西部

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3倍

却有着媲美水乡的湖泊率


这是个绵亘上亿年的秘密

著名的松原油田也是这个秘密的结晶


北方泽国


△吉林省99%以上的湖泊都分布在这两个城市

图片编辑/宋文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3月


只看地图上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

不去看地名的话

很难想象这会是东北


△东有长白,西有向海,在如此密集的湖泊里,著名的向海也“泯然众人矣”了(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所在的松嫩平原湖群的湖泊率竟达到了6%

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群之一


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的话

我们来看一组对比



五大湖所在平原湖泊率为2.4%



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率为7.5%


如果知道这个地方的实际情况

这6%的数字才显得尤为有趣和珍贵——


吉林省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500mm

而年蒸发量在1300-1900mm左右

蒸发率是降水量的三倍多


按照气候区的划分

这里已经跨进半干旱区的范围

甚至还紧挨着我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



“富水”的秘密


这神奇的“富水”力量

得追溯至两亿年以前


两亿年前


2亿年前

大兴安岭开始隆起

西部松嫩平原开始沉降

形成一片洼地,海拔只有130米

是吉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


绘图/刘瀚涛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3月


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西辽河等

众多河流

开始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个巨大的低洼



200万年前


至200万年前

这里形成了一个烟波浩渺的大湖

称为古松辽大湖

汪洋如海,汇集百川

大湖极盛时面积是现在青海湖的10倍多


第四纪沉积物黏重,透水性差

造成地表水难以下渗


绘图/刘瀚涛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3月



十万年前


距今10万年前

古大湖中心地带的地壳隆起

湖底抬高,湖水溢升

使得辽河南走入海,松花江也东北而去

大量湖水沿着江河流走


绘图/刘瀚涛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3月


不过,古大湖并非瓦解得荡然无存

这里由于地势低洼

最终残留了一部分水域


这片湖泊湿地

就是古大湖最后的眼泪


绘图/刘瀚涛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3月



缺水的水乡


尽管拥有水乡之名

这里却是吉林省降水最少的地区之一

干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首先,地表水难以利用

虽然湖泊沼泽很多

但这些地表水盐碱度很高

基本上无法作为饮用水源

也很难灌溉农田


△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的松嫩平原盐碱地


并且,地下水超采严重

一些地方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甚至很多使用多年的水源开始出现短缺



守着水,却用不到水

天时地利似乎并没有眷顾这片泽国


古大湖的馈赠


俗话说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

必然为你开了另一扇窗


相信我,古大湖也不会这么残忍


虽然留下了一个缺水的水乡

但是同时也献上一份大礼——油田


松原市查干湖湿地里的石油开采平台

摄影/张桂芝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3月


按照生物成油理论

油气的母质是水生动植物残骸

长年累月堆积在水底形成


古大湖瓦解后

残余的湖水变成了现在的湖泊沼泽


而古大湖中的水生植物

则转化为石油

今天的大庆油田和松原油田

是古大湖最深的地方


地震与油田?


2018年5月28日

一场5.7级地震震醒了整个东三省


△吉林省长春市半夜逃命的人


最终查明震源在松原市

但松原近可不只这一场地震

甚至在一个月内地震多达426次!



如此恐怖的地震频率

让很多人开始怀疑

松原地震与油气开采有关


但早在2003年的时候

松原在40天内就发生了712次地震


而该地区的油气开采是从2006年才开始的

这个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松原地震的根本原因——岩浆泡破裂


△岩浆泡破裂引发地震模式图


是由于来自地球深部的基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形成局部垂向应力场及岩浆体的爆裂作用致使松辽盆地的基底脆性岩层断裂或断裂断层带重新活动而引发的地震。


没看懂吧?


重点是。。。


在沉积盆地中

如果地震活动频繁发生

预示着该地区可能正在形成无机天然气藏

在松辽盆地中存在一些新的地幔岩浆上升通道区

这些岩浆上升区为地震活动区

也是无机天然气藏正在形成的地区


物产方面地球待吉林省西部可真不薄

先是丰富的石油

现在的地震又似是天然气的预兆



地球:一部46亿年的巨著


湖泊、干旱、油田天然气、地震

这看似不相关的事物

却有着游千丝万缕的联系


眼前看似寻常的风景

背后却是亿年的积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层峦叠嶂的山峰

诉说着25亿年前—18亿年前

“嵩阳运动”和“中岳运动”的历史


供图/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6月


新疆奇台的硅化木

是侏罗纪时代

森林被埋入地下的产物


摄影/赵承安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6月


吉尔果山天池像被精心保护的瑶池

深藏在山顶的凹陷处

由数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造就


摄影/杨孝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0月


4次地面升降,3次冷暖转换

如此炫目的波浪谷

已在黄土高原中隐藏了6000万年



现在的一切地理面貌

都是历史时间轴上的一个节点


地球历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的历史

这部46亿年的巨著

值得任何一个人好好阅读



话题


你看风景,喜欢追溯他的历史进程吗?
留言区见


-  END  -

编辑 / 小涵


别错过

我国经济差异最大的地方,你知道吗

那些年人类愚蠢的为所欲为

那些失去的土地,如今是什么模样

一场流动的盛筵

天人合一,中国从来没有变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2月电子刊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有专门名词称呼它——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

限时特惠  ¥9.9

· 2018年9月11日24点截止 ·

苹果手机用户购买入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dili3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