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吃的人,风流潇洒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诗人与食神
一念之别
会吃的人,往往倜傥风流
大名鼎鼎的“东坡肉”
便是由苏轼原创
苏轼其文纵横恣肆
其词开豪放一派
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而可与之类比者也大约能吃、会吃
吃得出文采,吃得出感官百态
纤手搓来玉数寻,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浓于酒, 压褊佳人缠臂金。
《寒具》苏轼
图自网络
寒具,又叫饼。冬春季节可贮存几个月,到寒食禁烟时当干粮用。
可谓吃中自有颜如玉,苏轼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子在做馓子,炸好的撒子竟似首饰,一圈圈缠在佳人的手臂上。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颂》苏轼
图自《中华遗产》2008年11月,摄影/刘峰
又是苏轼,东坡肉就不再多言了,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所做。
被贬黄州(隶属于今湖北省)是苏轼命运的转折点,年过不惑遭遇此变,可以让人变得颓废,也可以让人变得旷达,很幸运,他成为了后者。几乎所有研究并理解苏轼的人都能得出这个结论:黄州之贬,使一个天真的苏轼,变成了老练的东坡。
黄州在大江岸边,苏轼有罪被责不能签署公事,他倒落得自在,日日除草种麦,畜养牛羊,与美食为伴,把一片荒地开垦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东坡”。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
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
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
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
《豆腐》郑允端
图自《中华遗产》2012年02月,摄影/冉玉杰
相比苏轼而言,郑允端,这位字画堪比黄金价的“女中之贤智者”,或许名不见经传。
简单介绍一下,郑允端是元朝女性诗人,字正淑,苏州平江人,或死于战乱,年仅30岁。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就写了不少优秀词作。她与丈夫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于写闺情。
为什么说其“字画堪比黄金价”?某网站曾有文章道:郑允端题图诗一幅真迹孤本,绢本,高165厘米,宽50厘米,书有:“慈母三迁抑已勤,满头白发乱如云。机丝一段吾儿续,织的经天纬地文。”落款下有玉园女史印鉴,贞字正淑印鉴。该绢画售价为1000万元。
金钱或许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才情,这1000万的价格,却足以说明持画的人对郑允端才情的仰慕与喜爱。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吩咐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郑板桥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0月,摄影/林吉武
鲥鱼产于中国长江下游,因出水就死,所以珍稀。作为古代贡品的鲥鱼,捕捞后立即放入泼了猪油的冰块中,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水陆通用,直送皇城。
清朝,南京设有专门的冰窖,每三十里立一站,白天悬旗,晚上悬灯,做飞速传递。送鱼人在途中不准吃饭,只吃蛋、酒和冰水,三千里路,要求三日之内送到。在古代,比荔枝更享受飞速传送待遇的只有鲥鱼。
而题字讼赞鲥鱼的郑板桥,其人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板桥“胸中之竹”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板桥之石“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板桥之兰“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板桥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如此妙人,也是食神。赋诗一首,不仅写出烹调鲥鱼的时间、配料,甚至还有火工,以“烂”、“透”为宜,这样才能体现鲥鱼的肥腴、鲜嫩。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
加料千毕堆细缕,
熟铜烟袋卧长苗,
烧酒水晶肴。
《望江南》惺庵居士
丝烫过若干次后再捞入盘中,浇上沸水,一手持盘,一手握住干丝,将水滗去,再浇上味汁。制作烫干丝技法考究,厨师的手久经考验,不怕被烫伤,这个基本功训练是个痛苦的过程。
惺庵居士写到的水晶肴肉是镇江名菜,光滑晶莹,卤冻透明,风味独特,是淮扬菜系中的代表。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毕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这简直是一幅跃然生动的风俗画。
吃 货 诗 词 送 给 大 家
《思念》 | 地理君
床前明月光,鸭血粉丝汤。
人比黄花瘦,犹记红烧肉。
《怀恋》 | 地理君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
问君能有几多愁,孜然铁板烧肥牛。
《留恋》 | 地理君
秋高东篱采桑菊,犹记那盆水煮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肉被馍夹住。
话题
能吃是福
会吃是才
你喜欢吃什么?
不妨赋诗一首
留言区见
- END -
撰文 / SALTY
别错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dili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