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哪里人最会做生意?

地理君 中国国家地理 2020-02-2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在中国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直受制于“轻商抑商”的主流文化

但在这样不友好的时代背景下

却仍有一群人坚定地踏上了商途

他们冲破藩篱,挣脱桎梏

以区域为中心,以乡谊为纽带

建立起地缘特色鲜明的商帮经济

塑造了近现代中国的商业文明

从韩非子将商人列入“五蠹”开始

排斥商业发展的传统思潮

在华夏大地上澎湃了足足两千年

长久以来

商人总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屈居末位

直到明朝中叶

一些农耕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百姓

为了谋求自给自足

开始在商贸交易中寻找获利空间

新安江古码头上,徽州人踏上了风雨奔波的商业之路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1期  绘图/于继东

在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牵引下

商人们结帮成伙,形成了地方商帮

他们相亲相助,联织计议

凭借同乡的帮扶,在异乡站稳脚跟

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

就是一支支异军突起的经济势力

随着封建统治在中国的消亡

随着商品贸易对象的转变

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推行

民营经济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

在短短四十余年的时间内

五大现代区域性商帮横空出世

来自这些地方的商人团体

已成为今天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一方水土养一方商人

从明清十大商帮的出现

到现代五大商帮的崛起

中国商帮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

其经营内容、经营模式、经营理念

承继了来自家乡的文化因子

伴随商人们走南闯北

却始终留存着故土的烙印

旧金山唐人街

接下来

就让我们回顾中国草根经济的勃兴

聚焦这群中国最会做生意的人

感受各大商帮的精彩个性


徽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

这支称雄中国商界五百多年的传奇商帮

资本之巨、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

以至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时至今日

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徽州”已不复存在

但当我们行走在这片土地上

却仍能体会到这两个字顽强的生命力

徽州,造就了徽商

徽州水网及古道

图自《中华遗产》2015年05期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

古徽州群山环绕,地狭人稠

要想糊口,必须出山

“绝无农桑利”的徽州人

就这样走上了“以贾代耕”的道路

它们靠茶、竹、木、漆等山货土产发家

诚信为本,让利多销

逐步垄断了盐业、粮食、典当市场

徽州商人主要活动范围

绩溪人胡适曾称呼徽商为“徽骆驼”,“骆驼”这个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徽商长途跋涉的脚力,其足迹不仅遍及国内的山陬海隅、孤村僻壤,而且还远至海外的日本、东南亚等地。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期

新安江流域示意图

美丽蜿蜒的新安江是徽州的母亲河,它曾是这片重峦叠嶂的山国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1期

徽商的一大特点是“贾而好儒”

在儒家经义的浸润下

在生意场上飞黄腾达的徽商

不会忘记曾经的仕途理想

他们常重新拿起书本,参加科举

即使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

也会督促与资助子弟们应试为官

自己也能成为官商


徽州人亦儒亦商的身份

使得他们与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

形成了“官本位”的经营特色

为官不仅是徽商光耀门楣的正途

也让他们享有了官爵的特权

拿下了不少“政府项目”

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是徽商的代表人物。直到今天,他创立的胡庆余堂依然屹立在杭州的西子湖畔。

图片来自网络

屋舍精美的徽州村落。徽商通过成功的商业经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源源不断地反哺桑梓,对家乡建设也从不吝惜财富。他们一掷千金,大兴土木,徽州的祠堂、族屋、牌坊、书院林立,成为留存至今的一道风景。



晋商


晋商是黄土高原最具开拓性的一群人

贫瘠的黄土不易稼穑

晋商便通过帮朝廷运输边军物资

换取了运销食盐的特权

山西界内的物产有限

他们就做起了全国范围的货物贩卖

开辟了一条壮观的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示意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7期 

除了贩茶、盐的两淮“内商”外

晋商的崛起立足

还得益于与蒙古的边境贸易

晋商出口粮食、布帛、锅釜等物品

利用出色的物流系统

保证江南物产畅通到达边境地区

将脚步迈向关外广阔的世界

清代晋商国际贸易路线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期

晋商驼队

传统边贸仍不能满足晋商的想象力

于是他们在海内外建立票号

承揽汇兑、存放款等业务

分号遍及海内,远至莫斯科和大阪

晋商票号实力之雄厚

清政府甚至将国库税银汇兑的业务

全部交由晋商票号办理

图为乔家大院,富丽堂皇的晋商宅院是其财力的明证。



闽商


闽商,最具冒险天性的中国商人

早在数百年前

福建沿海的闽商就开启了海外贸易历史

他们打破了物质原产地的局限

在世界范围内交换产品

既引进了番薯、玉米、番茄等南美作物

又创造了丝绸、茶叶、瓷器、砂糖等

世界商品流通串联的全球史

17世纪中期南洋华侨人数示意图

到17世纪初,东南亚各贸易中心华侨总数约为10万人,籍贯以闽人为主,大概占70-80%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4期

迈入现代以来

闽商仍拥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即便是在上世纪中国经济闭塞的年代

闽南地区的一系列城市

仍发展出庞大的产业集群

传统文化注重的安土重迁

也并未被福建人奉为圭臬

迁居海外的闽南商人络绎于途

福建厦门

闽南商帮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正是应了那句“爱拼才会赢” 的俗语。



苏商


苏商的荣耀

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洞庭商帮

一个在苏州洞庭西山东山一带形成的

地域性商人资本集团

洞庭商帮通过贩运销售经济作物

跻身全国十大商帮之列

荣氏兄弟是洞庭商帮的代表人物。由于采用新式设备,荣氏企业生产的面粉源源不断销往海内外,创下面粉工业第一品牌。上图为面粉厂的生产车间。

当代江苏商业的繁荣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南模式”的推进

所谓“苏南模式”

即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政府又主导着乡镇企业的发展

由此促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繁荣

携领着苏南地区的村镇走向富庶

江苏华西村



粤商


广东地处背山临海的地理区位

明清以来就有着发达的商品经济

清代,广州十三行

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

粤商在外贸买办行业中显赫一时


图为一只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外销的广彩瓷碗。碗的外壁四周描绘了当时广州十三行的情景。

改革开放后, 珠三角的各县市

充分利用区位与劳动力优势

做起了来料加工,广泛吸纳外资

建立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

使广东商人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开启了珠三角工厂如林的序章

广东人承袭了开放、自由的岭南文化传统,粤商做生意讲求开拓、变通、创新。



浙商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

浙商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一份子

他们承继了浙东文化的文化因子

将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与事业心和市场意识融会贯通

20世纪90年代后

浙商显示出厚积薄发的强劲力量

民营企业全国五百强 各省数量

浙江主要专业市场分布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12年02期

永嘉文化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

受实用哲学熏陶的温州企业家

创造出了私营企业的楷模

在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

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

发展现代私营企业

进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这种模式被叫作“温州模式”

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在温州签发



中国的商帮当然还有很多

本文囿于篇幅,难以罗列完全

但他们在生意场上的卓越成就

绝不会被历史忘却

乡土文化与商贸经营的结合

孕育了出独特的中国商帮文化

可以说,商帮的气质

是地域人文精神的输出

既值得纪念,也值得继承


话题


说说你家乡的商人吧?


-  END  -

图片来自123rf、网络

编辑 / Colt


别错过

口口声声说爱我,却认不出我

三叠字,汉字中的华夏风物志

大地上的眼影盘

江南的边界在哪里

中国第二大河到底是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dili3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